8.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04 13: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说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维持稳定性的条件。
2.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______与____________、能量之间和______与______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生物
非生物物质
生物
生物
稳定性
2.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__________,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自我调节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等;另一类是__________,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____________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有限的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引种不合理
例1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多,生态系统不一定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三北防护林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不稳定。
B
例2 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答案:D
例3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
C.常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
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
【解析】 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等。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
D
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
A.数量不改变 B.比例不改变
C.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 D.数量暂时平衡
C
【提示】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2.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因素的好坏 B.生态系统的大小
C.营养结构的复杂度 D.动物数量的多少
C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雷鸟的数量会( )
A.缓慢增加 B.迅速增加
C.保持稳定 D.先增加后减少
D
【提示】若消灭全部猛禽,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数量下降。所以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则雷鸟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减少。
4.下列生物社团收集的生态系统图片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D
【提示】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5.下列诗词描述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词中描述的情景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A
【提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
6.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C
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毁林开荒 B.围海造田
C.退耕还林 D.过度放牧
C
8.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迅速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 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
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D.引入了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
D
【提示】在引入新生物资源时,可能会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定要慎重,考察、论证后再引入。
9.南山草原广袤辽阔,夏季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牛羊成群。
(1)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导致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原用网罩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于过度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是紧密联系的,没有单纯的物质循环,也没有单纯的能量流动,这是因为能量总是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
温度和水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影响环境
有机物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此外,____________也会导致生态平衡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10.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鼠→狐”。
C
增加
减少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引种不合理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
(2)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鼠的数量迅速______,草场中草的数量迅速______。(均填“增加”或“减少”)
11.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其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为研究其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调查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表,由此可知目前该地区龟鳖类中占优势的是________。
种类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 148只 20只 8只 4只 1只
消费者
红耳龟
(3)研究者解剖了红耳龟和中华花龟(本地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发现红耳龟胃内有雨久花科、苋科、禾本科和鱼类、贝类、鸟类等食物,而中华花龟胃内仅有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据此分析:
①依据食性,红耳龟与中华花龟之间的关系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种类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 148只 20只 8只 4只 1只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_对其制约,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______多样性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
天敌
基因
自我调节
种类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 148只 20只 8只 4只 1只
(4)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对当地民众或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