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如图为1898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时政画《时文鬼》。画中作者配文:“国家以制艺取士,历二百余年,一旦忽改为策论,士子半生学历尽付东流,不免同深扼腕……士习之陋,大率如此,可笑也夫。”这反映了( )
A.地方士子反对废除科举
B.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C.改革断送士人政治前途
D.改试策论违背历史潮流
2.1905年,湖北当局在黄陂县募兵,96人中有12个廪生、24个秀才。同时有大量的旧文人转向新式教育,成为新学堂与学务机构的教职员。清末贡生陈蝶仙开办了许多公司,生产牙粉、酒、汽水及玻璃。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 )
A.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B.提高了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
C.反映了新式教育体制的确立
D.促进了国家政治认同的形成
3.下面为20世纪初出现的竹枝词。文中内容反映了当时( )
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 可怜不及格人在,如要谋差须自行。
A.传统教育的落后 B.选官领域的变革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洋务运动的发展
4.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据此可知( )
A.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废除
B.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C.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D.官员选拔与近代教育相结合
5.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续颁行《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等诸多选官法律条例,又制定了命题、阅卷和监考等方面的诸多规则。但是,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46 266人公务员队伍中,仅510人是通过考试录取的。这一结果表明( )
A.政局动荡迟滞制度变革
B.制度与运作的分途
C.选官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D.立法程序日益完善
7.下图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该证书表明( )
A.公职人员的选拔管理有法可依
B.北洋政府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C.女子获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
D.国民政府禁绝公职任用亲信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干部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调配等工作中,首先强调政治标准,即干部要具有坚定的党性立场、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革命的精神和良好的修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干部制度强调政治标准( )
A.忽视了干部的专业管理知识与业务能力
B.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竞争性干部选拔制度
C.有利于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D.忽视了改变干部队伍来源的结构性缺陷
9.1989年,国家人事部在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中首次加入能力测试,但此时,能力测试在笔试中所占比重只有10%。1992年能力测试占比已达40%。而到了1995年,能力测试基本上已与知识测试平分秋色。这一转变( )
A.扩大了公务员的考录范围
B.折射干部管理的科学化
C.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重点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0.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原来第三章章名“职务与级别”修改为“职务、职级与级别”,将“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调整为“领导职务”“职级”,明确了领导职务、职级层次的划分,确立了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度。这一修订( )
A.扩大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规模
B.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C.明确了严格考察的录用办法
D.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
12.(2023·湖南卷)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13.清末到民国初年,先后推行了两次学制改革。其中中学课程设置见下表,这两次学制改革( )
学制 中学课程设置
癸卯学制(1904年)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壬子学制(1912年) 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女子中学加课家事、园艺、缝纫
A.反映了维护传统的需要
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育人倾向
C.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4.下表为1916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制订的《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表中的规定( )
类别 基本内容
关于留学考试 留学生要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拔。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步骤,初试由省行政长官组织,复试由教育部在京组织进行,初试合格者的试卷要送教育部复核
关于留学生的管理 留学生由教育部特派的留学监督进行管理。留学监督每月收取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和考察报告,验明留学生的毕业凭证等
A.体现出资产阶级教育宗旨
B.说明政府对留学大力支持
C.反映出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D.规划了留学生的发展目标
1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A.退休公务员颇受敬重
B.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
C.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D.法治建设的成就突出
16.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制定详细的法规用来甄别、审查、任用政府公务人员,而国民政府却在法规中塞入了“革命功勋”的条款,以致党龄在五年以上的党员都成了有“革命功勋”的人,可以安然留在政府里,并且步步升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公务员构成日益单一
B.国民党专政色彩浓厚
C.考试院权威已经丧失
D.文官晋升制度较完善
17.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
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
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下为该章程的部分内容:
·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
·各省办理学堂员绅,宜先派出洋考察。
·各省宜速设实业学堂。
·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
·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以便读古来经籍。
·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
·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
·私学堂禁私习兵操。
·各学堂毕业学生,已定有出身,与科举无异。
·邮电、铁路、矿务等学堂宜添课普通学科。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奏定学堂章程》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B A B D A B A C D D A C C B B C
11.(1)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传统干部制度的局限;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6分)
(2)相同点:公开、公平竞争;考试选拔,择优录用;终身制。不同点:英国实行政治中立原则,中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英国选拔侧重才能,中国选拔注重德才兼备。(8分)
18.示例:
题目:《奏定学堂章程》的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2分)
论证:晚清时期,随着外国入侵,中国的传统教育受到西学冲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巩固统治,大规模施行新政,改革选官与教育制度,兴办学堂,实施学堂选官等。在此背景之下,清政府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学制、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既大量汲取了西方各类知识,又保留了相当多的传统内容。同时,《奏定学堂章程》还确立起了学堂选官制度。《奏定学堂章程》的制定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然而,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的初衷在于巩固其封建统治,这使得教学内容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封建因素和科举残余,对近代教育和人才选拔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