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北炉一中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篇幅 fú 停泊 bó 蓬勃 péng 心驰神往 chí
B.融洽 qià 气慨 gài 棉花 mián 络绎不绝 jué
C.农谚 yàn 丰饶 yáo 瓶颈 jǐng 俯仰生姿 zī
D.字帖 tiè 匹配 pǐ 琴弦 xuán 高朋满座 zuò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着 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 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要轻易回头!
A. 所以 坚强 事倍功半 认准
B. 但是 坚实 事倍功半 认识
C. 所以 坚实 半途而废 认识
D. 但是 坚强 半途而废 认准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为培养锦州烧烤品牌,弘扬锦州烧烤文化,锦州连续两年举办了烧烤文化节。
B.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C.去年,面对艰巨繁重的税收改革发展任务,全省退税减税降费超900亿元左右。
D.通过健康饮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山水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②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③精神是文化的内核。④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⑤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追求形似的“山水画”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
A.“孕育”是动词,“自然”是名词,“复杂多样”和“雄伟壮阔”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②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山水诗文”和“山水绘画”互换位置。
C.第③句中,“精神”作主语,“文化”作宾语。
D.第⑤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 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6、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骆驼祥子》中祥子父母早亡,他忘记自己生日,后来把买第一辆车那天当成生日。
B.《红岩》中的小萝卜头是宋绮云的孩子,在监狱出生,被大家唤作“监狱之花”。
C.《童年》中的“好事情”是阿廖沙心中的一位优秀人物,他是外祖父家的房客。
D.《格列佛游记》中马形的“慧骃”具有友谊和仁慈两种美德,是其国家的主宰。
7、默写填空。(10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悠悠。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 (贺敬之《回延安》)
(5)在《三峡》中,作者对春冬景象进行概括性描绘并抒发感受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选出对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情况,作者牵犬架鹰,聊发狂气。“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
B.词的下片写作者不在意衰老,希望朝廷能派冯唐来启用自己,以实现报国理想。
C.词的结尾用“射天狼”来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
D.本词语言粗犷豪放,与其题材、情感和艺术形象风格一致,是苏轼词作的代表。
(二)阅读选文,完成各题。(12分)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 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分)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2分)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1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 , 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 ”和“D ”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三)阅读选文,完成各题。(8分)
【材料一】
潮起潮落间,4000余米长的木栈道蜿蜒向前……在盘锦市西郊,辽河三角洲末端,水网密布,大片的芦苇、林地、河流、滩涂、沼泽、坑塘、稻田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
盘锦红海滩湿地,生长着大片盐地碱蓬。每年4月,盐地碱蓬钻出地面,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9至10月,盐地碱蓬进入全盛期,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成为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2010年,盘锦开始研究盐地碱蓬的人工补植技术,这项技术有效遏制了盐地碱蓬的退化,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推平养殖池也是一项技术活,让新恢复的湿地与其它湿地连成一体,从而解决湿地碎片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消费者在购买大米、苹果、羊肉等农特产品时,绝大部分会直接联想到原产地,原产地作为地理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知名品牌的作用,帮助消费者选择高品质农产品。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湿地与城乡生产生活空间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是杭州西溪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实践经验。“千里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还承载着千年诗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有机融入绿水青山大自然,让居民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诗意栖居。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盘锦红海滩的湿地上,生长着大片盐地碱蓬。它们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会发生由绿到红的变化。
B.画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盐地碱蓬色泽红艳的特点,使湿地呈现出奇特的景观。
C.2022年上半年地标农产品线上消费金额“猪牛羊肉”占比高于“蔬菜”,“海鲜水产”占比低于“禽肉蛋品”。
D.湿地与城乡生产生活空间休戚与共、水乳交融。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还承载着千年诗意。
14、在主题为“家乡明天更美好”的班会上,小华同学认为“盘锦大米”是助力家乡致富的一张名片,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帮助他说说理由。(3分)
15、“世界湿地日”这天,某中学小记者采访了红海滩湿地管理人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补全下面采访内容。(3分)
小记者:叔叔,您好!盘锦能够拥有这么美丽的湿地景观,一定与多方的努力分不开,您给我们谈谈保护湿地的相关做法吧。
管理人员:一是 (1) ;二是 (2) 。
小记者:您再谈谈其它湿地城市的成功经验,好吗?
管理人员:好的, (3) 。
小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8分)
学会欣赏他人
①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互动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质,即彼此欣赏。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两者相较,似乎后者更为重要。
②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对被人赏识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当年,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为欣赏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便四处打听小说的作者,并鲜明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前辈的肯定与欣赏,受到了极大激励,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③欣赏他人,能让他人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能使自己从中受益,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以被欣赏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欣赏他人,把信心和力量给予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留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④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欣赏他人呢?
⑤欣赏他人,要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非凡智慧和眼力。西晋时,初涉文坛的左思,名不见经传,十年辛苦写就的《三都赋》,却无人问津。文学大家皇甫谧仔细读了《三都赋》之后,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言,这才有了“洛阳纸贵”的文学盛况。若没有皇甫谧慧眼识珠,《三都赋》或许就会石沉大海,左思或许就会终生寂寂无闻。
⑥欣赏他人,需要摒弃嫉妒的心理,拥有宽广的胸襟。《避暑录话》载:嘉祐年间,苏洵父子到京师谒见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三苏”的文章,极力推荐援引。后来,当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了苏轼的科考文章后,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在欧阳修的大力提携之下,“三苏”很快在北宋文坛崭露头角。 。
⑦当然,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当声名鹊起后的海明威拜访誉为“文学助产士”的庞德时,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海明威日后能成功创作《老人与海》等经典巨作,除了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庞德式告诫”。
⑧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内心会充满丰富的善意;而一味挑剔他人的人,生命中往往是一片荒芜。学会欣赏他人,成人达己,何乐而不为?
(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请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出对事例的分析。(2分)
18、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2分)
19、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评析下面这位老师的做法。(2分)
老师问:“落日像什么?”一个孩子说:“像种子。”其他孩子顿时哄笑起来。老师说:“你的想象力太棒了!落日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18分)
录取通知书
①小学毕业那年,住校的我洗衣服时,不小心洗坏了15张饭票,合计3斤12两(旧制16两为1斤),是5天的定量口粮。
②我流着泪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怎么得了!这5天吃什么?”
③我沮丧地说:“不读了!”
④父亲说:“虽然饭票没了,但书还是要往上读!”他从队上的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咕哝道:“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
⑤“谁说的?我肩膀顶不起脊背顶!没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多少难事呢!”60岁的父亲着了魔似的把我拖到学校,把米交给学校食堂。
⑥我担心父母亲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他们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时令已是盛夏,树腰上只剩松松垮垮的稻草帽。父亲见了我,十分尴尬地说:“捶点谷子!”说着,解开两只稻草活结,把稻草横摆在簸箕里,他们一个一个翻找。父亲用拇指指甲小心翼翼地把夹杂在稻草中的谷穗掐断,放到身边的铜脸盆里,又继续翻找。然后是捶,接着,母亲端起簸箕颠簸——扬弃禾叶、灰尘和瘪谷,留在簸箕里的是一点点二皮谷。母亲把二皮谷颠进铜脸盆里——我没了15张饭票,两位老人要从稻草堆里找补,渡过难关。
⑦我鼻子发酸,暗暗发誓努力学习。
⑧全校只我一人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在内,要42元,但父母亲翻箱倒柜,只凑了10元钱。
⑨幸好凭录取通知从生产队仓库过了360斤口粮谷卖到粮站转户口,拿到20.88元,加上通知说一学期的学费可分两次交,父亲终于松了一口气。
⑩开学那天,父亲挑着被子和木箱步行70里,把我送到老城区的永兴二中。次日早饭后,全班同学坐船过便江去新二中的建校工地劳动,父亲又送我到码头。上船后,父亲突然喊:“站里一点!木箱挨着水面了!”说着,揸开五指擦眼睛。我心头一热,也泪流满面。老人家目送我过了江、上了岸才转身离开渡口。
期末考试前,要休学的同乡同学“顺”走了我的被子。等我把情况告诉班主任时,他已经走了。
放假那天,到家已是傍晚,两位老人还在禾场上剁金刚刺柴蔸(dōu)。父亲说剁成片晒干卖给供销社,5分钱一斤,用来凑下学期的学费。父亲的手被金刚刺的倒钩划开一道道口子,结满紫黑的血痂。我心头一酸,放声大哭,说书没法读了。父亲惊问我犯了什么事,我抽泣着诉说了被子丢了的情况。父亲如释重负,说被子没了,书也要往上读。过后补了一句:“你那同学太过分!”
次日早饭后,我要去找那个同学。父亲说被子是要不回的,练练胆量也好。我跑了15里路打听着找到那个同学的家,但门已上锁,直到太阳快落山也没开门。被子没要回,那个同学也没再去读书。
春节后,我带着舅舅给的一床被子和父亲卖金刚刺柴蔸的钱回校。此后4个学期,我们那一带方圆几里山上的金刚刺柴蔸几乎让老父一锄一锄挖光了。
初中最后一学期实在没钱入学,父亲决定卖家具。买主是父亲的远房表侄,他想用30元钱买走小衣柜,这是我家唯一像样的家具。母亲站在一旁,犹犹豫豫。父亲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卖!”。
但是,当父亲目送表侄抬着贱卖的小衣柜远去,我还是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一丝不舍片刻,他将15张2元面额的人民币一张一张递给我。
“攒劲读书!”老父低声叮嘱。
我耳边如有春雷滚过。
初秋的一个下午,正在破篾的父亲接过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没看,额头上的皱纹叠作一堆,苦笑着把通知书还给我,轻轻地吐出含混的两个字:“收好!”
我把通知书收好,一收,收到现在。
(选自《读者》,有改动)
20、选文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阅读选文中关于父亲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内容概括 父亲决定“顶”起供“我”上学的重任。 明知被子要不回来,仍同意“我”去找同学,让“我”练胆量。 ③ ④
形象特点 ① ② 勤劳能干 果断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段画线句子。(3分)
我耳边如有春雷滚过。
23、读选文结尾段,说说应该如何理解“我”把通知书收到现在的举动。(4分)
2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选文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写母亲的慌张,可以反衬出父亲的镇定从容。
B.选文⑤段中父亲“着了魔似的”拖“我”,可见他供“我”上学的决心。
C.选文⑩段中的“我”“泪流满面”是因为被父亲的爱和关心所感动。
D.选文 段中父亲目光中的“不舍”反映了他对贱卖小衣柜的后悔之情。
三、写作(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美文回味,余香袅袅;雅言思量,余香绵长……生活中总会有些感悟,在记忆里留有余香,萦绕心间,历久弥新,伴随着我们成长。
请以“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2)《现代汉语词典》对“初”字有“开始的”“第一次”“原来的”等释义。“初”是走向未来的起点,是挑战自我的尝试,是心怀梦想的坚守……
请以“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
A 2、D 3.B 4.A 5.B 6.B
7、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敲棋子落灯花 (3)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5)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8.B 9、C
10、 (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
(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11、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2、A浩浩汤汤 B横无际涯 C势既雄壮 D奔流乱注
13、C
14、(1)盘锦的地理环境适宜水稻生长。
(2)“盘锦大米”是知名地标产品,这种品牌作用有利于大米的销售。
(3)“粮油调味”地标农产品线上消费金额占比很高,“盘锦大米”有广阔的销售前景。
15、(1)研究盐地碱蓬人工补植技术,遏制盐地碱蓬退化。
(2)推平养殖池,解决湿地碎片化问题。
(3)如杭州西溪湿地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1)(2)答案顺序可以互换,本题答案意思对即可)
16、学会欣赏他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17、示例:若欧阳修没有宽广的胸襟和对人才的欣赏,或许“唐宋八大家”中就不会有“三苏”的位置。(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18、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19、示例: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这位老师懂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并且具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智慧和眼力,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20、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翻捡稻草、寻获粮食的不易,表现了父母对“我”的爱,也体现了“我”当时内疚自责的心理。
21、(1)有担当;(2)教子有方;(3)几乎挖光了周围山上的金刚刺柴蔸;(4)父亲毫不犹豫地贱卖了小衣柜。
22、比喻(夸张),强调了“我”听到父亲的鼓励和叮嘱后的震撼和感动。
23、因为“通知书”凝结了父母的辛苦和“我”个人的努力,此举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是“我”对过往岁月的铭记和珍视。
24、D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