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泥道的美,以及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3.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4. 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的美。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并能仿照课文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秋天和落叶的图片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2. 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提问:你觉得这条水泥道美在哪里?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呢?
学生A:(自信地举手)老师,我来朗读。
(学生A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倾听。)
老师:很好,A同学朗读得非常棒!大家听得也很认真。那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谁能告诉我,你觉得这条水泥道美在哪里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这条水泥道美在它的颜色。课文里说,水泥道像铺满了金色巴掌,就像是一条金色的路,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
老师:很好,B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颜色确实是这条水泥道美丽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条水泥道的美不仅在于它的颜色,还在于它带给人们的情感。每当我走在这样的路上,都会感到心情愉悦,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起来。
老师:说得太棒了,C同学!你很好地捕捉到了这条水泥道带给我们的情感变化。确实,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它给我们带来的内心感受。
老师:还有其他同学想要分享自己的看法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参与讨论。)
老师:看来大家都对这条水泥道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篇课文,感受更多关于这条水泥道的美好之处。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秋天早晨的喜爱之情。
老师: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在这几个自然段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A:我看到了秋天的天空,它很蓝很高,还有鸟儿在飞翔。我觉得天空很清澈,让人感觉很舒适。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天空确实给人带来了宁静和宽广的感觉。其他同学呢?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B:我还看到了水泥道,它被落叶铺满了,像是一条金色的路。我觉得这些落叶很美,它们让道路变得不再单调。
老师:你的描述非常生动,这些落叶确实给水泥道增添了不少色彩。那么,同学们,这些景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C:我觉得这些景物让我想起了秋天的美好,天空、落叶和水泥道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我觉得作者很喜欢秋天的早晨,因为他在描写中用了很多美好的词语。
老师:你说得对,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确实表达了对秋天早晨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才能更好地体会这种情感呢?
学生D:我觉得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把语速放慢一些,语气也要温柔一些,就像是在跟秋天说话一样。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得更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老师:非常好,你的建议很有启发性。在朗读时,我们确实需要注意语速和语气,以及如何通过朗读展现出景物的画面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尝试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对秋天早晨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第五至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2)提问:这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感受水泥道的美。
(4)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能告诉我,这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A:老师,这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所见所感。
师:非常好,那么你觉得在这些描写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呢?
生B:我觉得“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这句话写得特别美,它把秋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师:你的回答很有见地,这个句子确实非常生动。你能告诉我们,这个句子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B: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金色的巴掌,形象地描绘了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师:比喻句的运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那么,谁能尝试读出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呢?
生C:(尝试朗读)“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师:读得很好,你已经尝试在声音中注入感情了。同学们,我们在读这样的描写时,要注意语速的掌握,让情感随着文字流淌出来。大家再一起试一试,读出那种对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感情更加饱满。)
师:非常好,大家读得很有感情。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比喻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3. 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齐读这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一天特别高兴?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老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一天特别高兴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作者特别高兴是因为他看到的水泥道上的落叶,就像金色巴掌一样铺满了地面,那种景色一定很美,让他感到心情愉悦。
老师:很好,你提到了景色美这一点。那么,除了景色美,还有其他原因让作者觉得高兴吗?
学生B:老师,我觉得作者可能也对这种自然的现象感到好奇和惊喜。就像我们平时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片美丽的风景,也会觉得很开心。
老师:你说得对,好奇心和惊喜感也是让我们感到高兴的原因。那么,作者除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好奇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情感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作者还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能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把一片片落叶比喻成金色巴掌,这种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他感到特别高兴。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分析都很有深度。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他的喜悦。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词语理解与交流
1. 出示词语“凌乱”,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方法。
2. 学生交流理解方法,教师补充并总结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其他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多种方法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叫做“凌乱”,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凌乱”就是乱七八糟、不整齐的意思。比如,我的书桌如果书本和文具放得很乱,妈妈就会说我的书桌很凌乱。
教师:很好,A同学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了“凌乱”这个词,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吗?
学生B:老师,我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这个词。字典上说,“凌乱”是指(事物)杂乱,没有次序。所以,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很不整齐。
教师:B同学通过查字典得到了准确的解释,这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除了这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在课文中,“凌乱”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学生C:老师,课文中“凌乱”是用来形容水泥道上落叶的状态的。因为水泥道上有很多落叶,它们没有规律地铺在路上,所以看起来就很凌乱。
教师:非常棒,C同学通过联系课文上下文,很好地理解了“凌乱”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现在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其他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我们刚才提到的方法去理解,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们开始翻阅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尝试用多种方法理解,随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后)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理解了哪个词语,并且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学生D:老师,我刚才不理解“熨帖”这个词,但是我通过联系上下文,觉得它应该是形容落叶紧紧地贴在水泥道上,就像被熨过一样平整。
教师:D同学的理解很到位,“熨帖”这个词在文中确实是用来形容落叶紧密贴合在水泥道上的状态。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们纷纷表示已经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们继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仿写练习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选择一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进行描述。
2. 学生尝试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景色。
3. 小组内交流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老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有没有看到过什么特别的景色呢?
学生A:老师,我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我走在小河边,看到河面上飘着几片落叶,阳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特别美。
老师:很好,A同学,你描述得很生动。那么,你能不能试着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这个景色写得更有画面感呢?
学生A:我记得那天阳光很温暖,照在我身上,让我感到很舒服。我走到小河边,看到河面上飘着几片落叶,它们像小船一样在水面上轻轻摇曳。阳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好像无数颗小星星在闪烁。我站在那里,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里感到特别宁静。
老师:太棒了,A同学!你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和比喻,让画面更加鲜活。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想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景色呢?
学生B:老师,我也有一个想分享的。有一次早上上学,我走在校园里,看到操场上有一片金黄的银杏叶,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片片金色的蝴蝶。
老师:B同学描述得也很美。那么,你能不能也试着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你的观察写得更具体一些呢?
学生B:那天早上,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整个校园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我走在操场上,看到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散落在地上,它们像一片片金色的蝴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轻轻踩上去,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跟我说话。我停下脚步,仔细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老师:很好,B同学也做得很好!大家看,通过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我们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色写得更加生动和具体。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吧!
(学生们开始小组内交流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老师: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刚才我看到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得很热烈,互相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建议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作品更加完美。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水泥道美的感受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2. 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首先,谁能告诉我,你们对这篇课文中描述的水泥道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中的水泥道真的很美,尤其是那些被阳光照得金灿灿的落叶,就像铺满了金色的巴掌一样。
老师:非常好,A同学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意象,这些金色的落叶确实给水泥道增添了许多美感。那么,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B:老师,我认为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水泥道上的美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大自然。
老师:B同学的回答很到位,作者确实通过这篇课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那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美景呢?你们又是如何感受的呢?
学生C:老师,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的树叶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我觉得那一刻真的很美。
老师:C同学的描述很生动,看来你也像作者一样,用心去感受了身边的大自然。那么,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还要学会用文字记录下来。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学生D:老师,我觉得可以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它们的特点,然后再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我可以写一写我观察到的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动态,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美。
老师:D同学的建议很好,多观察、多感受、多记录,这样才能写出有感染力的文字。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用文字去记录它们,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继续观察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尝试用更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的美,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