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培养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
(1)识字、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水泥道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朗读,深入体会水泥道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音频、生字词释义、相关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见到的美景,分享感受。
(2)引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激发学生兴趣。
2.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铺满水泥道?
教师:同学们,早上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大家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的美景呢?
学生A:老师,我有!我每天早上都会看到路边的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特别漂亮!
教师:(点头)哇,听起来真的很美呢!花朵的色彩确实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学生B:(迫不及待地接着说)老师,我放学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有时候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教师:(赞许地点头)太棒了!自然的美景总是能让人心旷神怡。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描述了一种特别的美景。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准备好了!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来,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课题。
学生:(齐声朗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铺满水泥道呢?
学生C:(举手回答)老师,我觉得“金色巴掌”可能是指落叶吧?因为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黄,就像金色的巴掌一样。
教师:(微笑点头)很有道理,你的联想很丰富。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个“金色巴掌”的,又为什么会铺满水泥道呢?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2)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尝试用词语造句。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师:请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吗?
生:(齐声)好!
(学生们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室里响起朗朗读书声)
师:看来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这些生字词,谁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读一下?
(老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A:(站起来,大声朗读)亮晶晶、湿漉漉、凌乱、熨帖、平展、规则、棕红色。
师:很好,生A的发音很准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需要纠正的地方?
生B:我觉得“熨帖”这个词的发音有点快,可以稍微慢一点。
师:生B提得很对,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这个词:“熨帖”。大家注意发音要清晰、准确。
(学生们跟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些生字词的意思。谁能用“亮晶晶”这个词造个句子?
生C:夜晚的星星亮晶晶的,像一颗颗闪亮的钻石。
师:非常好,生C的句子很生动。那么,“湿漉漉”呢?
生D:今天早上下雨了,地面湿漉漉的,走起路来很不舒服。
师:很好,生D用得很贴切。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评价他们的朗读情况。
(学生们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出评价)
师:经过大家的朗读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生E: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还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师:总结得很到位,生E。确实,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所见所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课文,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秋日风情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2. 默读课文,圈出作者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事物,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事物。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A:老师,我看到了一个秋天的早晨,阳光洒在水泥道上,就像铺满了金色的巴掌。我感觉非常美丽,好像自己也走进了这个画面里。
教师:很好,你描述得非常生动。其他同学呢,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感受?
学生B:我还看到了一个小男孩,他背着书包,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好像很享受这个美好的早晨。
教师:很棒,你也注意到了小男孩。他的笑容确实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事物,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事物。
(学生们开始默读课文,并圈出事物)
学生C:老师,我找到了。作者看到了金色的梧桐叶,它们像一把把小扇子,平展地铺在水泥道上。还有亮晶晶的水洼,映照着人、映照着树、映照着蓝天。我觉得这些事物都非常美丽,让人心情愉快。
教师:非常棒,你描述得很详细。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发现呢?
学生D:我还看到了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还有排列得并不规则的、甚至有些凌乱的棕色水泥道。我觉得这些事物虽然看似平凡,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教师:说得很好,你们都发现了课文中的不同事物,并且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描述。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秋景,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并描述事物。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多留心身边的美好,用心去感受和发现。
3. 小组交流:
(1)分享自己圈出的事物和描述。
(2)讨论这些事物为什么会让作者觉得水泥道很美。
(3)小组交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学生A:我圈出的事物有“金色巴掌的落叶”和“湿漉漉的水泥道”。我觉得这些事物让作者觉得水泥道很美,是因为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一样,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给原本单调的水泥道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而湿漉漉的水泥道则像一块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画布,等待着落叶的点缀。
学生B:我圈出的有“亮晶晶的水洼”和“明亮的天空”。我认为,水洼倒映着天空的一角,就像一面面小镜子,反射出天空的美丽。而明亮的天空则给人一种明朗、愉悦的感觉,和湿漉漉的水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体画面更加生动。
学生C:我注意到的是“法国梧桐树”和“棕红色的小雨靴”。法国梧桐树的落叶给水泥道铺上了金色的地毯,使得原本平凡的水泥道变得充满诗意。而棕红色的小雨靴则像是两只欢快的小鸟,在落叶间跳跃,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和趣味。
学生D:我觉得这些事物之所以让作者觉得水泥道很美,是因为作者用心去观察了周围的世界。他发现了这些平时可能被我们忽视的事物,然后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丽。这也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展现了一个美丽、生动的水泥道。这也正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结果。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让我们的作文也能像这篇课文一样生动有趣。
4. 全班汇报:
(1)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或者发现吗?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太美了,特别是描写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让我仿佛看到了秋天的美景。
教师:很好,A同学捕捉到了课文的美。那么,你能告诉我作者是怎么观察这些事物的吗?
学生A:我觉得作者是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的,他既看到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又感受到了秋风和落叶的声音和气息。
教师:非常棒,A同学。观察事物时,多角度的观察确实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物。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B:老师,我发现作者在描述这些事物时,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如把落叶比作金色巴掌,让它们有了生命。
教师:B同学的发现也很精彩。确实,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学生C:我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让读者对自然有更深的感悟。
教师:C同学说得很好。作者正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学习的,用心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在观察事物时,采用了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并且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这样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让我们读者有了更深的感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用心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学生模仿教师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3. 小组讨论:
(1)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场景吗?
教师:首先,我会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倾听,感受课文中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
教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模仿我的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尽量读出课文中的韵味。
(学生纷纷模仿教师朗读,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教师:很好,大家读得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 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场景吗?
学生A:我觉得“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句写得特别美。因为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比喻成地毯,给人一种柔软、舒适的感觉。
学生B:我认同A的看法,同时我还想补充,“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句也很美。这里用“金色的小巴掌”来形容落叶,非常生动形象,而且“熨帖地、平展地粘”这几个词也用得很好,描绘出了落叶紧贴在水泥道上的场景。
教师:很好,大家都找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并且分析得也很到位。那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场景。
学生C:当我读到“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水泥道上,那些五彩斑斓的落叶就像一块彩色的地毯一样铺满了整个道路,让人忍不住想上去踩一踩,感受一下那柔软而温暖的触感。
学生D:我读到“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金黄色的落叶像小手一样紧贴在水泥道上,它们平整地铺开,就像是在给这条道路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教师:大家的描述都非常生动,很好地还原了课文中的场景。通过今天的品读课文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课文中的韵律美,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分析优美的句子。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多读、多思、多感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 全班交流:
(1)各小组选派代表朗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分享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3)全班交流开始了,各个小组的代表纷纷站起来,朗读他们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分享自己的理由。
学生A(第一小组):“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学生A:“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作者用‘彩色地毯’来形容水泥道,而且地毯上还有落叶的图案,闪闪发光,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种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那条美丽的水泥道,它一直延伸到远方,给人无尽的遐想。”
学生B(第二小组):“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学生B:“我喜欢这句话中的比喻,把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生动。而且,作者还描述了这些落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但正是这种不规则和凌乱,让水泥道看起来更加自然和美丽。这种对比和矛盾的写法,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写作功底。”
(其他小组的代表也纷纷站起来,朗读并分享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教师:“大家分享得都很好,这篇课文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丽和神奇。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作者在描写中注重细节和对比,这使得整个描写更加生动和立体。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够注重这些细节和技巧,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观察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美景,并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观察、想象和讨论,初步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