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欣赏
思考:乐曲具有哪个地方的风格?出现哪些乐器?
丝 竹 乐
“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
丝:指的是弹弦乐器,常为二胡、琵琶、三弦、古筝、扬琴等。
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常为笛、萧、笙、管子等。
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弹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
丝竹乐的乐种较多: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云南洞经等。
音乐知识
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
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二人。
江南丝竹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善于抒发感情。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二胡的演奏技法艰难,有分弓、快弓、颤弓、顿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颤音、倚音和滑音等指法巧。
二 胡
音乐知识
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
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二人。
音乐风格大多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八大名曲:《欢乐歌》、《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四合如意》。
江南丝竹
思考:
1、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的?
2、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其中你认为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思考:
1、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的?
2、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其中你认为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又名《虞舜熏风曲》或《熏风曲》。
中花六板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
思考:
3、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想一想它与《中花六板》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比较中花六版与老六板
比较中花六版与老六板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这首乐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所以称它为《中花六板》。
表现在:旋律音符变多;节奏拉宽变长;音乐速度放慢。
思考:
3、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想一想它与《中花六板》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广 东 音 乐
音乐知识
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
主奏乐器为高胡和扬琴。乐曲一般比较短小精悍,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高 胡
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的简称,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二胡改革而成的。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称为高胡。高胡音色清脆明亮,清亮华丽富于表现力,表现旋律高兴,喜悦的情绪,是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
作品介绍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创作的作曲技巧,在风格上有创新和突破。
娱乐升平 (广东音乐)
娱乐升平
(广东音乐)
思考:
1、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音乐都使用了那些乐器?哪些是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
思考:
1、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音乐都使用了那些乐器?哪些是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
乐曲流畅动听,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朝气蓬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
娱乐升平 (广东音乐)
思考:
形成《娱乐升平》与《中花六板》两首乐曲
音乐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音乐角度思考)
两首乐曲在风格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由于速度的不同产生的情绪差别。《娱乐升平》速度较快,形成的音乐风格轻快、活泼、朝气蓬勃,流畅动听;《中花六板》速度较慢,其音乐风格清新典雅,秀美轻盈。轻快流畅与典雅秀美是这两首乐曲的主要区别。
其次,就是主奏乐器的不同。《娱乐升平》的主奏乐器是高胡和扬琴,《中花六板》的主奏乐器二胡、琵琶、扬琴等。(高胡音色较为清脆明亮,表现旋律高兴,喜悦的情绪。二胡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1、《行街》
3、《旱天雷》
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2、《步步高》
广东音乐
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分别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丝竹乐的乐种: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云南洞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