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查缺补漏试题(成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6 课内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查缺补漏试题(成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4 14:4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B.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C.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学而不思则罔
C.策之不以其道 皆以美于徐公
D.骈死于槽枥之间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
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
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B.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C.性行淑均 均:公正、公平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愤怒、仇恨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所恶有甚于死者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濯清涟而不妖
C.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去以六月息者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A.喂养千里马的人,有的人一顿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日行千里的马,有的人一顿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之后再吃粮食。
C.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D.喂养千里马的人,一顿有时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之后再吃粮食。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B.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乙文则以抒情为主,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C.两文语言各具特色。甲文巧用比喻,言简意赅,引人深思;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D.两文皆为经典。甲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乙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殷殷期望,尽显忠君爱国之情。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答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B.又何间焉 间:参与
C.弗敢加也 加:增加
D.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 以我酌油知之
B.忠之属也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中轩敞者为舱
D.结友而别 乃记之而去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A.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去调查了解,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B.监狱里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心情合理 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12.下列选项属于三篇选文都体现的语言艺术的一项是( )
A.直接表达观点 B.运用事实情境 C.进行严谨论证 D.激发情感共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同“熟”,仔细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讥讽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 暮寝而思之
B.齐国之美丽者也 闻寡人之耳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其真无马邪
D.皆以美于徐公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B.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C.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D.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16.下面关于甲乙两文共同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表达劝说主题 B.都表现君臣相得
C.都使用设喻类比 D.都有现身说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患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矣 全:完全,完备 B.请循其本 循:追溯
C.不以千里称也 称:名称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喂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之不知鱼之乐 虽有千里之能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执策而临之
C.游于濠梁之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D.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马跑千里,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米。
B.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米。
C.马跑千里,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粟米。
D.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粟米。
2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皆为经典。甲文庄子与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论辩充满理趣;乙文论证“人才”的重要令人深思。
B.两文写法各具特色。甲文以双方的对话展开情节;乙文借物说理,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暗喻贤才难遇明主。
C.两文中的形象都鲜明生动。甲文中的惠子严谨,庄子浪漫;乙文中的“食马者”愚蠢而自大。
D.两文语言风格各异。甲文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乙文善用排比,行文富有气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 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 项是( )
A.去国怀乡 国:国家
B.宠辱偕忘 偕:一起
C.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D.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以天下之所顺
B.然则何时而乐耶 康肃笑而遣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 则治臣之罪
D.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不知马也
2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A.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傲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B.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表彰他们的过失。
C.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D.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办事速度慢,追责他们。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作者均有高远的政治抱负。甲文表达“先忧后乐”情怀;乙文表达“兴复汉室”志向。
B.选文均含劝勉之意。甲文委婉表达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乙文真切表达对刘禅的期望与规劝。
C.选文表达方式各异。甲文注重在描写中融入议论、抒情,乙文有叙有议,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D.选文语言特色各异。甲文骈散结合,音韵协调,整齐流畅;乙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情 辞恳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D.康肃忿然曰 忿:生气
2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公亦以此自矜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结友而别 久而不去
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借事说理。甲文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乙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两文都叙述了人物的变化。甲文中的吕蒙由不爱读书变得好学上进,乙文中的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
C.两文都语言精妙。甲文一句“遂拜蒙母”便突出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乙文一个“当世无双”就写出康肃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D.两文都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以“大惊”一词侧面表理吕蒙惊人的进步,乙文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侧面写出康肃公射术精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B.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C.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学而不思则罔
C.策之不以其道 皆以美于徐公
D.骈死于槽枥之间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
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
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
【答案】1.D 2.B 3.A 4.C
【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选项正确;
B.句意: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临:面对。选项正确;
C.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选项正确;
D.句意:能传到我耳朵里的。 闻:使……听到;选项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不译/的;
B.都表转折;
C.按照/认为;
D.在/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
句意: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A.选项正确;
B.“间进”译为“偶然有人进谏”,不译为“私下进谏”。故选项错误;
C.“期年”译为“满一年”,不译为“几年”。故选项错误;
D.“间进”译为“偶然有人进谏”,不译为“私下进谏”;“期年”译为“满一年”,不译为“几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乙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C.选项说法有误,乙文主要是劝齐王广开言路,并不是讽刺齐王昏庸无知。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B.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C.性行淑均 均:公正、公平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愤怒、仇恨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所恶有甚于死者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濯清涟而不妖
C.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去以六月息者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A.喂养千里马的人,有的人一顿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日行千里的马,有的人一顿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之后再吃粮食。
C.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D.喂养千里马的人,一顿有时能喂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之后再吃粮食。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B.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乙文则以抒情为主,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C.两文语言各具特色。甲文巧用比喻,言简意赅,引人深思;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D.两文皆为经典。甲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乙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殷殷期望,尽显忠君爱国之情。
【答案】5.D 6.B 7.C 8.B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
故选D。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在”\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B.均为表转折的连词,均译为“却、但是”;
C.副词,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可译为“他的”;
D.连词,可译为“(用)来\介词,可译为“凭借”;
故选B。
7.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其能千里而食,指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正确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故选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乙文则以抒情为主,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有误,乙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重在以理喻人,点明治理国家需要“亲贤远佞”,重视并善用人才;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千里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谐,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答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B.又何间焉 间:参与
C.弗敢加也 加:增加
D.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 以我酌油知之
B.忠之属也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中轩敞者为舱
D.结友而别 乃记之而去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A.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去调查了解,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B.监狱里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心情合理 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12.下列选项属于三篇选文都体现的语言艺术的一项是( )
A.直接表达观点 B.运用事实情境 C.进行严谨论证 D.激发情感共鸣
【答案】9.C 10.D 11.D 12.B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不敢虚报夸大数目。加:虚报、夸大;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介词,把/介词,凭、靠;
B.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
C.动词,成为/判断动词,是;
D.都是表承接,然后;
故选D。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注意重点词翻译:狱:诉讼案件;虽:即使;必:一定;以:按照;情:实际情况。
故选D。
1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出师表》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文章显示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他披肝沥胆待之,并充满殷切期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语言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体现了“直接表达观点”“进行严谨论证”“运用事实情境”“激发情感共鸣”的语言艺术。
《曹刿论战》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体现了“运用事实情境”“进行严谨论证”的语言艺术。
《孙权劝学》中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体现了“直接表达观点”“运用事实情境”的语言艺术。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中原的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个国家,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奉保卫(陛下)的官员在宫廷内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同“熟”,仔细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讥讽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 暮寝而思之
B.齐国之美丽者也 闻寡人之耳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其真无马邪
D.皆以美于徐公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B.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C.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D.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16.下面关于甲乙两文共同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表达劝说主题 B.都表现君臣相得
C.都使用设喻类比 D.都有现身说法
【答案】13.D 14.B 15.A 16.C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D.有误,句意: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刺:指责。
故选D。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B.之:都是助词“的”;
C.其:代词,指“他的”/助词,加强诘问语气;
D.于:介词,比/介词,在;
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重点词有: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句意: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故选A。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甲文内容“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多学习,最终吕蒙学有所成。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现身说法,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从而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甲乙两文都表达劝说主题,都有现身说法,都表现君臣相得。甲文孙权劝说吕蒙未使用“设喻说理”;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参考译文乙:
邹忌身长八尺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患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矣 全:完全,完备 B.请循其本 循:追溯
C.不以千里称也 称:名称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喂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之不知鱼之乐 虽有千里之能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执策而临之
C.游于濠梁之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D.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马跑千里,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米。
B.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粟米。
C.马跑千里,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粟米。
D.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粟米。
2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皆为经典。甲文庄子与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论辩充满理趣;乙文论证“人才”的重要令人深思。
B.两文写法各具特色。甲文以双方的对话展开情节;乙文借物说理,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暗喻贤才难遇明主。
C.两文中的形象都鲜明生动。甲文中的惠子严谨,庄子浪漫;乙文中的“食马者”愚蠢而自大。
D.两文语言风格各异。甲文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乙文善用排比,行文富有气势。
【答案】17.C 18.C 19.B 20.A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有误,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称,著称;
故选C。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C.于:均为介词,在;
D.以:介词,按照/连词,因为;
故选C。
19.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字词: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译为“日行千里的马”;或:有时;
故选B。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乙文论述的是发现人才、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乙】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 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 项是( )
A.去国怀乡 国:国家
B.宠辱偕忘 偕:一起
C.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D.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以天下之所顺
B.然则何时而乐耶 康肃笑而遣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 则治臣之罪
D.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不知马也
2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A.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傲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B.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表彰他们的过失。
C.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D.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办事速度慢,追责他们。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作者均有高远的政治抱负。甲文表达“先忧后乐”情怀;乙文表达“兴复汉室”志向。
B.选文均含劝勉之意。甲文委婉表达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乙文真切表达对刘禅的期望与规劝。
C.选文表达方式各异。甲文注重在描写中融入议论、抒情,乙文有叙有议,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D.选文语言特色各异。甲文骈散结合,音韵协调,整齐流畅;乙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情 辞恳切。
【答案】21.A 22.B 23.C 24.D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A.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
故选A。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与“所”连用,表示“用来”/介词,凭;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
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D.指示代词,那/副词,大概;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责:责罚。慢:怠慢,疏忽。彰:揭示。咎:过失。
翻译为: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故选C。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根据乙文第一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二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 受恩感激”等可知,本文对当前形势做了清楚的分析,给皇帝的建议也是具体恳切、通俗易懂,语言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并非“华丽的辞藻”;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D.康肃忿然曰 忿:生气
2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公亦以此自矜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结友而别 久而不去
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借事说理。甲文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乙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两文都叙述了人物的变化。甲文中的吕蒙由不爱读书变得好学上进,乙文中的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
C.两文都语言精妙。甲文一句“遂拜蒙母”便突出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乙文一个“当世无双”就写出康肃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D.两文都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以“大惊”一词侧面表理吕蒙惊人的进步,乙文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侧面写出康肃公射术精湛。
【答案】25.C 26.D 27.D 28.B
【分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推辞;
B.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句意: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
D.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生气,气愤;
故选C。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动词,以为,认为/介词,凭借;
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D.乃,意思用法相同,副词,于是;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
故选D。
2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乙文中陈康肃公由“以此自矜”自夸,到“康肃笑而遣之”心悦诚服;题干中“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