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揺其巅韵动岸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④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⑤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⑥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箭:小竹。③庥:同“休”,休息。④酾(shī):分流,疏导。⑤俾(bǐ):帮助。⑥蠲(juān):古同“涓”,清洁。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
3.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
【答案】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2.①石泓②小潭 3.“惜”,惋惜,遗憾的意思。石渠菖蒲覆盖,苔藓环绕,还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箭,景色奇“美”,但是少为人知,作者为之感到遗憾惋惜。正如《小石潭记》,作者也是在“借题感慨”: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融己于山水。即借石渠虽“美”但“未始有传”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风吹动着竹树的顶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到竹树已经静立不动,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风摇其巅”“韵动崖谷”从听觉角度描写声音;“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分别描写看到的竹树和听到的竹林声;
故断句: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一空,结合“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概括可得:石泓;
二空,结合“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概括可得:小潭。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的意思是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据此可知“惜”是可惜的意思。结合第二段“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可知作者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小石潭记》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珮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点睛】参考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①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②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③,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④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⑤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怒飞热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其兄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与之同时被贬黄州的张梦得这时建了一个亭子,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为之作了这篇文章。②几席: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③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④会计:指张梦得管理财务之事。⑤蓬户瓮牖yǒu: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这里指艰苦的条件。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6.苏轼将亭子取名为“快哉亭”,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答案】4.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5.今天张梦得不把被贬官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 6.示例一:在这里可以观赏胜景,欣赏奇幻的水色山光;这里有不少英雄的风范和事迹,在这里可以凭吊历史遗迹,感染古人的流风余韵;寄托豁达乐观的情怀。
示例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欣赏带来快乐感受。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连山绝壑”形容山峰沟壑,“长林古木”描绘森林古木,“振之以清风”与“照之以明月”句式结构一致;
据此断句为: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以……为,把……作为;谪,贬谪;患,担心,忧愁;窃,利用。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由“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可知,在这里可以观赏胜景,欣赏奇幻的水色山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由“至于长洲之滨,敌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可知,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是曹孟德(曹操)、孙仲谋(孙权)等历史人物曾经活动的地方,周瑜、陆逊等英雄人物也在此留下了足迹。这些历史遗迹和流风余韵足以让人称快世俗,凭吊古人,感受历史的厚重;
由“不然,连山绝怒飞热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可知,苏轼能在此寄托豁达乐观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用手指点得清楚: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拱手行礼,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游宝石山记
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①,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②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③读书之轩④,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著,飞觞痛饮,巡阑⑤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⑥,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天下名山游记选》,有删改: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山之阴:山的北面。③黄晋卿:黄溍,元代人,官至侍讲学士,④轩:小屋。⑤巡阑:飞觞痛饮将要结束。⑥靳:吝啬。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类: (2)诚: (3)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2)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9.《月夜游宝石山记》第二段中哪句话阐明了景与情的真谛?其所折射出来的悲喜观与《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悲喜观有何不同?
【答案】7. 好像 实在,确实 所以 8.(1)竟不知夜深到了什么时辰,仿佛置身在月宫中,快乐得无话可说了!(2)在我前面来的(人)是否赏到月亮,他的心情是悲是喜我就不得而知了。 9.文中揭示真谛的句子是: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即人的心情有所不同,景物的悲、喜也就随之变化。而《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悲喜观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即不因外物的变迁而欣喜,也不因自身的遭遇而悲伤,物我两忘,内在的情感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吴山)好像屏障一样。类:好像。
(2)句意:(这)实在是天下的绝景啊!诚:实在,确实。
(3)句意:所以悲伤喜悦的心情也就随之产生了。故:所以。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盖,大概、恐怕。几何:多少。恍然:忽然,猛然间。若:好像,如同。广寒清虚之府:月宫。言:语言表达。
(2)重点字词:前乎吾者,在我之前的人。赏:欣赏,观赏。与否:是否。其:他们的。固:本来,原本。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情感主旨把握。
根据《月夜游宝石山记》“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湖光山色的月色千古以来都是新鲜的,只是因为人的情感不同,所以悲喜随之变化。它阐述了景物本身的情感是恒定的,而人的感情会因个人境遇和心态的不同而产生悲喜的差异。相比之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悲喜观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强调个人的情感不应受外界环境(物)的好坏和个人得失(己)的影响,主张以无私无我的高尚情操来面对生活中的起落。这是一种超脱的、更加豁达的人生态度。综上所述,两者的不同在于,《月夜游宝石山记》中都穆认为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悲喜由个人情感决定;而范仲淹则主张超越个人情感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点睛】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八月十六日,我到杭州,看到西湖边上有一座宝石山,风景优美,(我)将在这天晚上登上宝石山赏月。老朋友周学谕和我从山的北面登山,(我们)在元朝学士黄晋读书的屋子里喝酒,俯视整个西湖,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而对面的吴山正在前面蹲坐着,与屏风的样子类似。其他的如凤凰山、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又都回复环绕,像将要疾步而抢先的样子。山的东面是钱塘江,水汽弥漫烟波浩渺,极目远眺,无边无际。而西边山陵的各个山峰,都在弥漫着的绿色的云气中出没,实在是天下绝美的境地。夕阳已经落下,明月照在长廊上。山容水色,变幻很快。我心中更加豁达,拿起酒杯痛饮,夜深了却忘了睡觉,大概不知道是晚上几点了,恍惚间好像身体在清净虚无的广寒宫中,快乐的心情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得出来呢!
我天性喜欢月亮,丙辰年的中秋,曾经在扬子江边上的金山上赏月,常常向人夸耀,认为那是生平看到的奇观。今天又在这里赏月,大概造物主对我不吝啬,难道是容易得到的吗?湖光山色,千年以来常常更新,只是因为人的心情不同,(景物的)悲喜也就随之变化了。在我之前欣赏山水的人,他们的悲喜固然是不能知道的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莱公①好烛
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②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③为人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寿考终吉④,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寇莱公: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②厕溷:厕所。③杜祁公:杜衍,北宋著名政治家。④寿考终吉:长寿善终。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每 罢 官 去 后 人 至 官舍 见厕 溷 间 烛 泪 在 地 往 往 成 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
12.阅读本文和【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欧阳修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评价寇准的?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完成下列导图。
【链接材料】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答案】10.每 罢 官 去 /后 人 至 官 舍 /见 厕 酒间 烛 泪 在 地/往 往 成 堆。 11.寇准和杜衍(寇莱公和杜祁公)二位都是有名的贤臣,但是他们的生活奢华和节俭(一个奢华,一个节俭)的差异像这样。 12.①否定寇准的奢靡作风;②肯定寇准的功劳;③评价一个人,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他的优点,又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能只看到人物的某一面。
【解析】10.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他每次罢官离开,人们到达他的馆舍,都会看见厕所地上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液态蜡,往往堆积成堆。“每罢官去”交代背景;“后人至官舍”“见厕酒间烛泪在地”为承接关系,描写人们说看到的景象;“往往成堆”是对“烛泪”的描述;
故断句: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 /见厕酒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皆:都;奢俭:奢华节俭;如此:像这样。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相传云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等内容可知,欧阳修对寇准奢靡之风持批判否定的态度;结合【链接材料】“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可知,司马光认为寇准生活虽奢华,但功绩无人能及,肯定了寇准的功劳。这启示我们:评价人物要公平公正,既然看到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客观评价。
【点睛】参考译文:
邓州的花蜡烛天下闻名,即使是京城的师傅也不能制造,相传这是寇准制造蜡烛的方法。寇准曾经住邓州知州,少年时富庶,从来不点油灯,很喜欢在夜里设宴畅饮,即使是在寝室内,也会点燃蜡烛通宵达旦。他每次罢官离开,人们到达他的馆舍,都会看见厕所地上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液态蜡,往往堆积成堆。杜衍为人清明节俭,在当官期间不曾点过官府的蜡烛,只点一盏油灯,燃尽后,便与客人相对不点油灯地交谈。寇准和杜衍(寇莱公和杜祁公)二位都是有名的贤臣,但是他们的生活奢华和节俭(一个奢华,一个节俭)的差异像这样,然而杜衍长寿善终,寇准晚年遭遇南迁的祸乱,死去而没有返回。他虽然很不幸,却可 以让人引以为戒。
【链接材料】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及东炮台陷 及:
(2)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15.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
【答案】13. 到,等到。 全,都。 14.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 15.①刚毅果敢;②忠于职守;③忠贞爱国;④英勇无畏,不怕牺牲;⑤与士卒同甘共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分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到了东炮台陷落后。及:到,等到。
(2)句意: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咸:全,都。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焉,哪里;逃,逃避;幸,希望;虑,担心。
1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指出特点,然后再结合内容分析,注意分点作答。从文中“性刚果”可知,他性情刚毅果敢。“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中止休假,立即收拾行装奔赴战场”可以看出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由“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可知,他忠于职守且与士卒同甘共苦。由“钱金玉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仍然没有后退一步,直至牺牲”表现其英勇顽强,舍身取义。由“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可知,他身边的士兵劝他为老母要保全性命,钱金玉却说拿了国家俸禄就不能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由此可以看出其有气节、有担当。
【点睛】参考译文:钱金玉是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钱金玉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终于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苟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①。自诣②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造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节选自《晋书·列女》
【注】①获免:文中指没有被敌人追上。②诣:拜访。③抚:人名,周访儿子周抚。④史乘:泛指史书。
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力弱食尽 尽:
(2)灌督厉将士 厉:
(3)贼闻兵至,散走 走:
(4)以十三龄之弱女 以: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
(2)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
18.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答案】16.(1)没有了。(2)勉励,激励。(3)跑。(4)凭借。 17.(1)荀灌当时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
(2)这样的奇女子,在前代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 18.(1)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是个智勇双全的奇女子;(2)荀灌率领军马,突出重围,勇武过人,说明荀灌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3)荀灌见石览请援兵,又代父给周访写信请求援助,智谋过人。
【解析】1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兵力薄弱,粮食也吃光了。尽:没有了。
(2)荀灌督促激励官兵。厉:勉励,激励。
(3)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分散逃走。走:跑。
(4)句意为:凭借一个十三岁的弱女子。以:凭借。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
(1)时,当时;乃,于是、就;逾,越过;夜,趁夜晚。
(2)如此,像这样;诸,之于;得未,从未。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可知荀灌年仅十三岁,率兵突围,可见其胆识超群,勇武过人;
根据“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可见荀灌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
根据“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荀灌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可见其智谋过人。
【点睛】参考译文:
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很高的气节。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也吃光了,打算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如何突围求救却没有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于是率领好几十名勇士,晚上出城突围。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官兵,一边交战一边前进,进入了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亲自面见石览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救援,并愿意和他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分散逃走,这是荀灌的功劳。当时的人感叹说:“凭借一个十三岁的弱女子,单独挺身而出,图为救援,这样的奇女子,在前代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②曰:“汤系③夏台,文主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④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位⑤,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⑨,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②种:即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③系:拘囚。④卒:最终。⑤坐:同“座”。⑥折节:放下尊严。⑦振:救济。⑧吊:安慰。⑨弊:同“疲”。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厚遇宾客 (2)越王勾践反国
20.用“/”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君贤相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数、百里奚和上文《卧薪尝胆》中引用曾经落难的商汤、周文王、董耳、小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19. 对待,招待 同“返”,返回。 20.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1.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君贤相的作用是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②《卧薪尝胆》文引用的作用是劝说越王要像这些人一样,学会忍耐,锻炼意志,以便东山再起。(意思对即可)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招待宾客热情诚恳。遇:对待,招待。
(2)句意:勾践回国后。反:同“返”,返回。
2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的意思是“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由此可知,“身自耕作”与“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是勾践回国后的一些做法,是并列关系,需要停顿。
故停顿为: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生于忧患,于安乐》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列举六位圣君贤相的作用是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卧薪尝胆》一文,从“汤系夏台,文主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可知,文种告诉勾践:“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引用的作用是劝说越王要像这些人一样,学会忍耐,锻炼意志,以便东山再起,这样今日的处境就可能成为福分。
【点睛】参考译文:
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 ”文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于是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海水盐①
[明]宋应星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神,而取法则异。一法:高堰地②,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度诘朝③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一法: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一法:逼海潮深地,先堀④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之上。俟潮灭顶冲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在晴霁。若淫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
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廪,盐性畏风不畏湿。地下叠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⑤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注释】①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②高堰地:挡水的高坝地。③诘朝:明晨。④堀:kū,掘,挖。⑤泥:这里作动词,涂上或填塞的意思。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滨地势高的潮墩和地势低的草荡都能出产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B.在潮水不能浸没的高堰地取盐,需先挖深坑,横架竹木,铺上席苇,上面再铺沙子。
C.淮场地面经过日晒凝结的像马牙硝那样的“蓬盐”,不需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食用。
D.地上铺大约三寸厚的稻草杆,周围再用砖砌上,这样保存的盐永远都不会发生变质。
23.根据要求摘录句子。
本文总结三种制盐能否成功的共同影响因素的句子是“① ”,说明制取蓬草盐不可靠的句子是“② ”。
2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凡海水自具咸质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B.度诘朝无雨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陈涉世家》
C.以灯烛之 公亦以此自矜 欧阳修《卖油翁》
D.若淫雨连旬 若屈伸呼吸 《列子 杞人忧天》
【答案】22.A 23. 总之,功在晴霁。 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 24.B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根据“一法:逼海潮深地,先堀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之上”可知,挖深坑,横架竹木,铺上席苇,上面再铺沙子是在能被海潮淹没的地方制盐的方法,本项“在潮水不能浸没的高堰地取盐,需先挖深坑,横架竹木,铺上席苇,上面再铺沙子”有误;
C.根据“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可知,大晒盐不需要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以食用,本项“像马牙硝那样的‘蓬盐’,不需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食用”有误;
D.根据“周遭以土砖泥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可知,要先用砖砌上,缝隙用泥封堵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尺多厚的茅草,这样才能不发生变质,本项“地上铺大约三寸厚的稻草杆,周围再用砖砌上,这样保存的盐永远都不会发生变质”有误;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一段“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可知,晴朗的天气在制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之功在晴霁”点明了三种制盐能否成功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晴朗的天气。
第二空:根据“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可知,蓬草盐的来源不可靠,有时好几年来一次,也有时一个月就来好几次。
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具有/形容词,详细;
B.动词,估计/动词,估计;
C.介词,用/介词,凭借;
D.连词,如果/代词,你;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海水本身就具有盐分这种咸质。海滨地势高的地方叫做潮墩,地势低的地方叫做草荡,这些地方都能出产盐。同样是用海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一种方法是:在海潮不能浸漫的岸边高地上,可以取盐。各种户画好界限,不互相侵占。种户估计第二天会天晴,于是就在当天将一寸多厚的稻、麦稿灰及芦苇、茅草灰遍地撒上、压紧并使其平匀。第二天早上,地下湿气和露气都很重,灰下已经结满了盐茅。等到雾散天晴,过了中午就可以将灰和盐一起扫起来,拿去淋洗和煎炼。在另一种方法:潮水浅浅的地方,不用撒灰,只等潮水过后,如果第二天天晴,半天就能晒出盐霜来,然后赶快扫起来,加以煎炼。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能被海潮淹没的地方预先挖掘一个深坑,上面横架竹或木棒,竹木上铺苇席,苇席上铺沙。当海潮盖顶淹过深坑时,卤气便通过沙子渗入坑内,将沙子和苇席撤去,用灯向坑里照一照,当卤气能把灯冲灭的时候就可以取卤水出来煎炼了。总之,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天晴,如果阴雨连绵多日,盐被迫停产,这就叫做“盐荒”。在江苏淮扬一带的盐场,人们靠日光把海水晒干,这种经过日晒而自然凝结的盐霜好像马牙似的,就叫做“大晒盐”,不需要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以食用了。此外,利用海水中顺风漂来的海草,人们捞起来熬炼而制出的盐叫做“蓬盐”。蓬草盐的来源不太可靠,蓬草有时好几年来一次,也有时一个月就来好几次。
盐遇到水后就会溶解,遇到风后就会流盐卤,碰上火却愈发坚硬。储藏盐不必用仓库。盐的特性是怕风吹但不怕地湿,只要在地上铺三寸来厚的稻草秆,任凭地势低湿也没有什么妨害的。如果周围再用砖砌上,缝隙用泥封堵上,上面盖上一尺多厚的茅草,这样即使放置一百年也不会发生变质。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宗元传(节选)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节选自《新唐书 柳宗元传》)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25.“如母子异方”一句中“异”的含义是 。
26.请用“/”给选文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27.选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见柳宗元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25.不同 26.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27.柳宗元为了让刘禹锡不远离母亲,上奏皇帝和刘禹锡交换调任之地。柳宗元具有仗义执言(重情重义、舍己为人等)品质。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如母子异方”句意: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异:不同。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语句“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句意: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根据句意和叙写的三件事“写奏章”“让柳州”和“自己去播州”可句读,正确的划分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事件分析概括。
选文讲述了柳宗元在元和十年被调任为柳州刺史时,发现他的朋友刘禹锡被调任至遥远的播州担任刺史,而刘禹锡的母亲年事已高,无法与儿子一同前往蛮荒之地。柳宗元深感不忍,担心刘禹锡与母亲分离后可能永无相见之日,因此他主动请求将自己原本要去的柳州让给刘禹锡,自己则愿意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播州。后来,经过裴度的上奏,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
从柳宗元对亲近的人说“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可见柳宗元是一个懂得孝顺、能为朋友着想之人;从“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可以看出,柳宗元是一个对人真诚无私、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之人。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8.下列加点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囚:被拘禁或被关押)
B.尝与鲍叔贾(贾:经商或做买卖)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耻:耻辱)
D.子孙世禄于齐(禄:享受俸禄)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任政于齐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答案】28.C 29.B 30.(1)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
(2)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耻:以……为耻辱)。故选C。
2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于,介词,在,作状语。
B.于,介词,向,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作补语。
C.于,介词,在,作状语。
D.于,介词,在,作状语。
故选B。
3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尝”意为“曾经”;“谋事”意为“谋划事情”。
(2)“进”意为“推荐”;“下”意为“居于……之下”。
【点睛】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已经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也为他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揺其巅韵动岸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④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⑤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⑥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箭:小竹。③庥:同“休”,休息。④酾(shī):分流,疏导。⑤俾(bǐ):帮助。⑥蠲(juān):古同“涓”,清洁。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
3.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①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②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③,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④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⑤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怒飞热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其兄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与之同时被贬黄州的张梦得这时建了一个亭子,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为之作了这篇文章。②几席: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③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④会计:指张梦得管理财务之事。⑤蓬户瓮牖yǒu: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这里指艰苦的条件。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6.苏轼将亭子取名为“快哉亭”,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游宝石山记
都穆
壬戌秋,八月既望①,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②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③读书之轩④,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著,飞觞痛饮,巡阑⑤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⑥,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天下名山游记选》,有删改: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山之阴:山的北面。③黄晋卿:黄溍,元代人,官至侍讲学士,④轩:小屋。⑤巡阑:飞觞痛饮将要结束。⑥靳:吝啬。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类: (2)诚: (3)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2)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9.《月夜游宝石山记》第二段中哪句话阐明了景与情的真谛?其所折射出来的悲喜观与《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悲喜观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莱公①好烛
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②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③为人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寿考终吉④,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寇莱公: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②厕溷:厕所。③杜祁公:杜衍,北宋著名政治家。④寿考终吉:长寿善终。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每 罢 官 去 后 人 至 官舍 见厕 溷 间 烛 泪 在 地 往 往 成 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
12.阅读本文和【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欧阳修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评价寇准的?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完成下列导图。
【链接材料】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及东炮台陷 及:
(2)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15.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苟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①。自诣②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造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节选自《晋书·列女》
【注】①获免:文中指没有被敌人追上。②诣:拜访。③抚:人名,周访儿子周抚。④史乘:泛指史书。
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力弱食尽 尽:
(2)灌督厉将士 厉:
(3)贼闻兵至,散走 走:
(4)以十三龄之弱女 以: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
(2)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
18.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②曰:“汤系③夏台,文主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④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位⑤,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⑨,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②种:即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③系:拘囚。④卒:最终。⑤坐:同“座”。⑥折节:放下尊严。⑦振:救济。⑧吊:安慰。⑨弊:同“疲”。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厚遇宾客 (2)越王勾践反国
20.用“/”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六位圣君贤相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数、百里奚和上文《卧薪尝胆》中引用曾经落难的商汤、周文王、董耳、小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海水盐①
[明]宋应星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神,而取法则异。一法:高堰地②,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度诘朝③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一法:潮波浅被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一法:逼海潮深地,先堀④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之上。俟潮灭顶冲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在晴霁。若淫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
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廪,盐性畏风不畏湿。地下叠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⑤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注释】①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②高堰地:挡水的高坝地。③诘朝:明晨。④堀:kū,掘,挖。⑤泥:这里作动词,涂上或填塞的意思。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滨地势高的潮墩和地势低的草荡都能出产盐,但制取海盐所用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B.在潮水不能浸没的高堰地取盐,需先挖深坑,横架竹木,铺上席苇,上面再铺沙子。
C.淮场地面经过日晒凝结的像马牙硝那样的“蓬盐”,不需再次煎炼,扫起来就可食用。
D.地上铺大约三寸厚的稻草杆,周围再用砖砌上,这样保存的盐永远都不会发生变质。
23.根据要求摘录句子。
本文总结三种制盐能否成功的共同影响因素的句子是“① ”,说明制取蓬草盐不可靠的句子是“② ”。
2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凡海水自具咸质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B.度诘朝无雨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陈涉世家》
C.以灯烛之 公亦以此自矜 欧阳修《卖油翁》
D.若淫雨连旬 若屈伸呼吸 《列子 杞人忧天》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宗元传(节选)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节选自《新唐书 柳宗元传》)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25.“如母子异方”一句中“异”的含义是 。
26.请用“/”给选文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27.选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见柳宗元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8.下列加点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囚:被拘禁或被关押)
B.尝与鲍叔贾(贾:经商或做买卖)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耻:耻辱)
D.子孙世禄于齐(禄:享受俸禄)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任政于齐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