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05:4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2.学生了解有关色彩的几个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和色彩概念,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理解色彩的丰富性。2学情分析:《绘画的色彩》是 “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 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色彩的运用等。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3重点难点: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欣赏摄影作品,春夏秋冬
活动2【导入】活动2
讲授新课
一.光的来源
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
二. 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三个条件
1.光源色的变化
光源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如晨光偏淡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光。
《干草垛》系列中,大自然的光影无时无刻不在闪耀,同一物体,在每一个特定的时辰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2.环境色
环境色——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处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会影响到物体,这为环境色。分析实际作品 观看苹果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图例,分析环境色的影响。
3.固有色
固有色—— 我们把存在于我们视觉经验与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不同物体的整体色貌特征称之为固有色。
固有色观念在色彩写生中会给我们进行色彩观察和表现带来不良影响,如习惯性的画固有色,我们不可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种种细微、丰富的色彩关系。
三. 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人们用什么来记录如此迷人的色彩世界?
颜色----早期用矿物质色粉与动物脂肪的简单混合物发展到现代社会各种经过精美包装的成品,颜色在我们的视觉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1. 色彩的三要素(观看色环图)
色相——颜色的名字。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纯度——颜色的鲜明程度,彩度或饱和度。
欣赏《马》,说明掌握颜色属性对于画面主题思想表现的重要性。
2. 色彩的概念
三原色、间色、复色、类似色、互补色
三原色的纯度最高,间色的纯度较高。复色的纯度较低。
学生看动画演示色彩三原色混合的变化,在观看过程中自主总结色彩的概念、规律。
四.类似色、互补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图片去分析色彩的运用,搭配原理,让学生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体会色彩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
五.色彩的冷暖
通过室内装饰图片的分析感知色彩不同规律的搭配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认识色彩的心理作用。
活动3【练习】活动三
运用色彩知识为自己设计两套不同风格的服装。(提供线描稿)
活动4【导入】活动四
评价作业
活动5【活动】评价与总结
绘画中的色彩是变化万千的,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没有莫奈眼中的多姿多彩,但只要我们运用本课知识,多加留意光色的微妙变化,相信大家会更多的体会到物体的色彩之美。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巩固对色彩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色彩的搭配规律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