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2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2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06: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欣赏带有风格的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有风格上的认识。
2、通过中国古典乐曲中乐器的独特表现,讨论总结出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以及与西方乐器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紫竹调》主题旋律。
2、通过分析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启发、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感受与体验,充分展开想像。
3、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2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乐观精神。体验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2、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发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并有所感动与感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件
由课前音乐导入音乐名言“乐者天地之礼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表达音乐是人类文明生活的精炼语言,表现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
活动2【讲授】视频
一、聆听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广东音乐与江南音乐对比分析,拓展探究
二、分析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类别,通过欣赏《百鸟朝凤》、《十面埋伏》等乐曲,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中国民族乐器特有的表现力。以及独特的作曲技法,展示出音乐的特有感性画面。与西方交响乐中织体空间立体感的对比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演唱《紫竹调》主题旋律,讨论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根源关系。
网络遨游
活动3【活动】结语:
结语:
今天我们分析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以及两种风格的民族音乐,对于浩瀚中国文明史上这两种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只是中国文明辉煌的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面对普遍流行音乐的包围,认识、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乐器以及民族音乐的文化财产,是我们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传播的世界各地,又能把其它地方的优秀音乐引入到中国音乐这块沃土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