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04 22:48:1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卷2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小明感觉不舒服,为初步判断小明是否发烧,妈妈总会触摸他的额头。妈妈用的是( )
A.手心 B.手背 C.自己的额头 D.自己的脸颊
2. 右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的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耳内的、将
外界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
A.④①⑦⑧ B.④①⑤③
C.⑧⑥⑤④ D.④⑤⑧⑦
3. 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
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4. 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5. 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6. 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地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6题图第7题图
7.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电磁波传来的
B.纸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D.关掉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
C.桃花能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
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大本钟是英国伦敦的标志,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如图所示,为一游客白天在伦
敦太晤士河边观光时,看到的对岸大本钟在水面的倒影.由图可知伦敦当时的时间为( )
A.1:05 B.4:35 C.1:55 D.7:25
第12题图 第133题图
13.小明家里有一个球形鱼缸,有一次小明观察鱼缸中的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鱼
缸上方和鱼缸侧方水平观察都能看到鱼,但是,从鱼缸侧方水平观察到得鱼比从鱼缸上方看到的鱼要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C.从上方看到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
D.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14.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
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在清晰的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的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 )
A.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B.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D.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
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24分)
16.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区分的。
17.在我国古代学者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中间为窗隙所
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就作相反方向移动,鹞鹰向东则影子向西移,鹞鹰向西则影子向东移动。这里描述了光的什么现象? 。
18.小张喜欢吃棒棒糖,当把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觉得越来越甜,
这是因为舌对 物质比较敏感。
19.一些科研工作者,受到三棱镜对自然光的色散现象(如图甲)启发,通过精细实验发现:
分别用红光和紫光以图乙所示的方式照射凸透镜时,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略有差异(图中a、b点),请你分析判断,图乙中的a点是   (填“红光”或“紫光”)照射时的焦点位置.
20.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 这是因为___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
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__ __(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
后,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 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3.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
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物质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24. 如右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__。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 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 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5.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6分)
26.(1)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3)在如图甲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27.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28.为了节能,“光导照明系统”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照明,如图所示,其结构主要包括采
光罩、导光管及漫射罩。其中,采光罩应采用透光性好且表面光滑的材料,有利于光线折射透过。下表为制造导光管、漫射罩可选用的材料。
材料 特性
A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光滑
B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凹凸不平
C |不透明、光反射高、表面光滑
29.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A C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A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24分)
16.振动 音色
17. 小孔成像
18.液态.
19.紫光
20.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1.(1) 平板玻璃  (2) 不变
22. 凸透镜   会聚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3.(1)荧光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24.(1) 位置 (2) 大小 (3) 玻璃板没有放正 (4) 不能
25.(1)缩小;(2)发散;近视眼。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6分)
26.
27.(1)减小 (2)15 (3)慢 基本不变
28.答题要点:
①导光管选用材料C(1分):理由:若导光管选用反射率高的光滑材料,太阳光来回多次反射后仍能大部分传导到地下空间的漫射掌上(1分)。
②漫射罩应选用材料B(1分);理由:太阳光射到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叫凸不平的材料(漫射罩)。大部分光能透过,且向不同方向折射,从而将光均匀地向各个方向照射(l分)。
29.
(1)41.8° 
(2)反射光 
(3)不会 
(4)如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24分)
16.__________ 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
19.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3.(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6分)
26.
27.(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8.
29.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A C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A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24分)
16.振动 音色
17. 小孔成像
18.液态.
19.紫光
20.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1.(1) 平板玻璃  (2) 不变
22. 凸透镜   会聚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3.(1)荧光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
24.(1) 位置 (2) 大小 (3) 玻璃板没有放正 (4) 不能
25.(1)缩小;(2)发散;近视眼。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6分)
26.
27.(1)减小 (2)15 (3)慢 基本不变
28.答题要点:
①导光管选用材料C(1分):理由:若导光管选用反射率高的光滑材料,太阳光来回多次反射后仍能大部分传导到地下空间的漫射掌上(1分)。
②漫射罩应选用材料B(1分);理由:太阳光射到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叫凸不平的材料(漫射罩)。大部分光能透过,且向不同方向折射,从而将光均匀地向各个方向照射(l分)。
29.
(1)41.8° 
(2)反射光 
(3)不会 
(4)如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