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丝竹相和 课件(10)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节:丝竹相和 课件(10)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08:22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三单元
高一年级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河北涿州中学 平 凡
乐器发展历史
(奴隶社会) (陶器 ) (手工业)
骨哨、骨笛--鼓、一孔埙--箫、 (手工业) (商代) (周代)
多孔埙--铜鼓、编钟--筝、琴、
(汉朝) (唐 代) (宋 代)
--琵琶、阮--西乐传入--胡琴-
(明、清)
-乐器定型、各种流派纷呈
春江花月夜
——民族器乐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夕阳箫鼓
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浔阳琵琶
夕阳箫鼓、花蕊散廻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音乐共分十段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 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7)洄澜拍岸:琵琶用扫、轮法奏出波浪击岸的景象。
(8)桡鸣远濑:刻画群舟再归途中,摇撸声与水流声相互掺杂、映衬的意境。
(9)欸乃归舟:旋律由一个简单 乐汇作递升、递降的模进,古筝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摇撸声为之作陪衬。音乐慢起渐快,由弱渐强,逐步推向高潮。
(10)尾声:意境在远处逐渐消失,江上恢复宁静的气氛。 全曲各段,都有一个共同的段尾部旋律作为贯穿、统一全曲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