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多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多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15:21:55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多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九上·陆河期中)识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观察下图《古代亚非文明分布示意图》,其中位于B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A.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佛教
C.象形文字、金字塔 
D.甲骨文、青铜器
【答案】A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地理知识可知,B处位于亚洲西部可以推断出B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一些奴隶制小国,他们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文字,还流传到亚洲西部的其他地方。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项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符合题意;
B项种姓制度、佛教属于古印度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象形文字、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甲骨文、青铜器属于中国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和题干信息的能力。
2.(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庄园制度 B.农奴制度 C.种姓制度 D.宗教信仰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吠舍”“贱民”等可知,这与种姓制度有关。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项庄园制度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农奴制度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种姓制度是导致题干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符合题意;
D项宗教信仰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规定。
3.(2023九上·陆河期中)胡长林在《雅典民主政治的文化背景》中写道:"希腊文化孕育的独立意识、群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对雅典人的行动起着规范的作用,平衡和谐地维护着民主政治生活的秩序。"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化是雅典公民参政不可缺少的条件
B.法制意识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C.群体意识对雅典公民行为起决定作用
D.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希腊文化孕育的独立意识、群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对雅典人的行动起着规范的作用,平衡和谐地维护着民主政治生活的秩序"说明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A项文化是雅典公民参政不可缺少的条件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法制意识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群体意识对雅典公民行为起决定作用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文化和雅典民主政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4.(2023九上·陆河期中)(如图)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于是结成了正式的(  )
A.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B.政教合一的政体
C.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 D.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A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项政教合一的政体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君与封臣制度。理解并识记欧洲的封建制度,掌握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5.(2022九上·尧都月考)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注意题干材料强调的第三次的征服是“法律”。《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23九上·陆河期中)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地点不固定
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常是处以劳役
D.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国家规范的法律体系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A项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地点不固定错误,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不符合题意;
B项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常是处以劳役错误,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不符合题意;
D项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国家规范的法律体系错误,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具备史实识记和理解能力。
7.(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查理曼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屋大维。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A项伯里克利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B项凯撒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C项屋大维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符合题意;
D项查理曼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8.(2020九上·义安期末)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收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世纪末7世纪初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而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日本统治者。646年,孝德天皇时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开始进行了大化改新。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
9.(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下列属于该民族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④统一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能够成为“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日本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①③④属于日本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②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的是阿拉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属于日本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内容与影响。
10.(2023九上·陆河期中)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与这些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  )
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B."神人同形同性"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认识你自己"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对知识的重视,与此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A项"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与题干措施相对应,符合题意;
B项"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与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
11.(2023九上·陆河期中)"查理曼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好学不倦,他会读当时的官方文字拉丁文,对希腊文明也略知一二。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这导致了(  )
A.查理曼帝国的形成与扩大 B.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C."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希腊化 D.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据“查理曼……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可知,查理曼的做法导致了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A项查理曼帝国的形成与扩大导致其领土不断扩大,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正确,符合题意;
C项"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希腊化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的标志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3九上·陆河期中)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  )
A.庄园经济 B.城市兴起 C.雇佣劳动 D.机器生产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和城市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都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
A项庄园经济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城市兴起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雇佣劳动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机器生产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历史影响。
13.(2023九上·陆河期中)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但丁----《圣经》 B.培根----《哈姆雷特》
C.达 芬奇----《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神曲》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
A项但丁——《圣经》错误,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不符合题意;
B项培根——《哈姆雷特》错误,《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达 芬奇——《蒙娜丽莎》正确,符合题意;
D项莎士比亚——《神曲》错误,《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4.(2023九上·陆河期中)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C.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该时期艺术家的做法符合了该时代的要求,更多的体现人的个人价值。
A项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正确,符合题意;
B项对教会腐败的批判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对宗教权威的认同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宗教权威,不符合题意;
D项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的能力。
15.(2023九上·陆河期中)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葡萄牙、西班牙 B.英国、荷兰
C.荷兰、意大利 D.英国、法国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依据题干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为了实现“寻金梦”,积极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而传播天主教成为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因此也被视为全球化的开始,而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西班牙。
A项葡萄牙、西班牙是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符合题意;
B项英国、荷兰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随后英国、荷兰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C项荷兰、意大利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随后英国、荷兰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法国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才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16.(2023九上·陆河期中) 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这条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  )
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
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可知,这一航线的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项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D项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准确解读。
17.(2022九下·广州开学考)一个法国人早在1200年就称赞流行于意大利城市的市民精神:“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市民精神体现于(  )
A.精心地构筑城市自治体系 B.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
C.中世纪繁荣城市的工商业 D.反对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可知,市民精神体现于精心地构筑城市自治体系,A项正确;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中世纪繁荣城市的工商业、反对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在题干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市民阶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8.(2023九上·陆河期中)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 - evident (不证自明的,不言而喻的),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生而平等),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造物者赋予他们不能剥夺的权利),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包括生命、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该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能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等信息,联系所学,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A项《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宣言》和题干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C项《人权宣言》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独立宣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2023九上·陆河期中)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这反映了(  )
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
B.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的历史事实
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
A项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历史事实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2023九上·陆河期中)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处于上升时期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C.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D.大革命违背了革命的基本常识和原理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才爆发了推翻专制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A项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处于上升时期错误,路易十四执政已经是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初,封建制度已不处于上升阶段,不符合题意;
B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C项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错误,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而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大革命违背了革命的基本常识和原理和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2021九上·澄海月考)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以确保革命的成果。这表明,当时的英、法、美三国都(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有创建君主立宪制的诉求
C.以三权分立实行分权制衡 D.以立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以立法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当时的英、法、美国都以立法确保资本主义制度,故D符合题意;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A不符合题意;
美国没有君主立宪制的诉求,故B不符合题意;
英法两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英法美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2016九上·龙海期中)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A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促进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并将国王查理一世斩首示众,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而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并没有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的一项。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它们的相同点。
23.(2023九上·陆河期中)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说明(  )
A.观念冲突,可以弥合 B.人物评价,看其主流
C.历史是非,清晰可辨 D.角度不同,结论迥异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知,正面和背面针对同一个人物,所表达的褒贬不同,说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件或时间有不同的结论,如:政治立场不同、阶级利益不同等等。
A项观念冲突,可以弥补与材料表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人物评价,看其主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历史是非,清晰可辨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角度不同,结论迥异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2023九上·陆河期中) 18世纪欧洲的瓷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有的巴洛克样式的器型上加绘中国式人物和龙纹图案,有的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了法国式纹样。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欧洲价格革命的推动 B.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
C.机器制瓷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有的巴洛克样式的器型上加绘中国式人物和龙纹图案,有的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了法国式纹样”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交流更加密切。
A项欧洲价格革命的推动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C项机器制瓷技术的进步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25.(2020·奎文模拟)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A.“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经济中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随着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城市人口猛增。19世纪4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工人已达480万。“英国城乡入口变迁表”表明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把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6.(2017·菏泽)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  )
A.条件 B.进程 C.影响 D.局限性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因而题干“场总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工场”主要论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27.(2017九上·兴化月考)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可看出,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生铁产量、煤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联系所学知识,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8.(2019九上·钦州期末)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经济因素,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9.(2023九上·陆河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是(  )
A.发表《人民宪章》,领导宪章运动
B.吸取新思想,创立正义者同盟
C.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克思恩格斯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并不断地进行革命实践活动,1848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力指导了世界工人运动。
A项发表《人民宪章》,领导宪章运动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英国宪章运动之后,不符合题意;
B项吸取新思想,创立正义者同盟错误,正义者同盟的创立者不是马克思,不符合题意;
C项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是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符合题意;
D项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错误,《国际歌》的创作者是鲍狄埃、狄盖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
30.(2017·衡阳)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由材料“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可知,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23九上·陆河期中)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题31表 15世纪末——18世纪世纪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 从西欧到中、南美洲和北美洲 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你认为今天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1)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人口迁移由欧洲迁往北美;其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人口迁移由非洲迁往美洲;其主要原因是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殖民者贩卖黑人到美洲。人口迁移由农村迁往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今天的人口大规模迁移会导致住房紧张,交通紧张,还会造成城市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就业、入学、医疗紧张,供水、供电负担重等。
(1)本题考查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即可。如: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迁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023九上·陆河期中)英国人“制造”了现代世界,以一个小小的岛国震撼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举世闻名的大戏剧家。他一生留下37部优秀作品。在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的蜕变被作家赋予了重大意义,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
——选自《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先是里斯本、塞维尔,后来是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四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根据材料一回答,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哪里?
(3)材料三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材料四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 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答案】(1)人文主义。
(2)西欧。或“欧洲大西洋沿岸”。
(3)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或处死国王);
君主立宪制。
(4)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汽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一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依据材料三“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查理的断首”指的就是这件事,“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4)依据材料四“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蒸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1)人文主义。
(2)西欧。或“欧洲大西洋沿岸”。
(3)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或处死国王);君主立宪制。
(4)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汽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33.(2023九上·陆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样,强化中央权力、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在18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还通过了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人权宣言》,这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材料四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如何"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
(1)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认识。
【答案】(1)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根据材料一“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可知,英国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
(1)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政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时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故答案为:
(1)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 / 1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多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九上·陆河期中)识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观察下图《古代亚非文明分布示意图》,其中位于B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A.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佛教
C.象形文字、金字塔 
D.甲骨文、青铜器
2.(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庄园制度 B.农奴制度 C.种姓制度 D.宗教信仰
3.(2023九上·陆河期中)胡长林在《雅典民主政治的文化背景》中写道:"希腊文化孕育的独立意识、群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对雅典人的行动起着规范的作用,平衡和谐地维护着民主政治生活的秩序。"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化是雅典公民参政不可缺少的条件
B.法制意识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C.群体意识对雅典公民行为起决定作用
D.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4.(2023九上·陆河期中)(如图)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于是结成了正式的(  )
A.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B.政教合一的政体
C.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 D.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5.(2022九上·尧都月考)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6.(2023九上·陆河期中)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地点不固定
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常是处以劳役
D.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国家规范的法律体系
7.(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查理曼
8.(2020九上·义安期末)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收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2023九上·陆河期中)“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下列属于该民族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④统一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九上·陆河期中)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与这些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  )
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B."神人同形同性"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认识你自己"
11.(2023九上·陆河期中)"查理曼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好学不倦,他会读当时的官方文字拉丁文,对希腊文明也略知一二。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这导致了(  )
A.查理曼帝国的形成与扩大 B.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C."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希腊化 D.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12.(2023九上·陆河期中)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  )
A.庄园经济 B.城市兴起 C.雇佣劳动 D.机器生产
13.(2023九上·陆河期中)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但丁----《圣经》 B.培根----《哈姆雷特》
C.达 芬奇----《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神曲》
14.(2023九上·陆河期中)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C.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15.(2023九上·陆河期中)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葡萄牙、西班牙 B.英国、荷兰
C.荷兰、意大利 D.英国、法国
16.(2023九上·陆河期中) 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这条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  )
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
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7.(2022九下·广州开学考)一个法国人早在1200年就称赞流行于意大利城市的市民精神:“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市民精神体现于(  )
A.精心地构筑城市自治体系 B.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
C.中世纪繁荣城市的工商业 D.反对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
18.(2023九上·陆河期中)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 - evident (不证自明的,不言而喻的),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生而平等),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造物者赋予他们不能剥夺的权利),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包括生命、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该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9.(2023九上·陆河期中)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这反映了(  )
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
B.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的历史事实
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
20.(2023九上·陆河期中)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处于上升时期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C.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D.大革命违背了革命的基本常识和原理
21.(2021九上·澄海月考)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以确保革命的成果。这表明,当时的英、法、美三国都(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有创建君主立宪制的诉求
C.以三权分立实行分权制衡 D.以立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2.(2016九上·龙海期中)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3.(2023九上·陆河期中)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说明(  )
A.观念冲突,可以弥合 B.人物评价,看其主流
C.历史是非,清晰可辨 D.角度不同,结论迥异
24.(2023九上·陆河期中) 18世纪欧洲的瓷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有的巴洛克样式的器型上加绘中国式人物和龙纹图案,有的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了法国式纹样。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欧洲价格革命的推动 B.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
C.机器制瓷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5.(2020·奎文模拟)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A.“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26.(2017·菏泽)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  )
A.条件 B.进程 C.影响 D.局限性
27.(2017九上·兴化月考)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28.(2019九上·钦州期末)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29.(2023九上·陆河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是(  )
A.发表《人民宪章》,领导宪章运动
B.吸取新思想,创立正义者同盟
C.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
30.(2017·衡阳)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23九上·陆河期中)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题31表 15世纪末——18世纪世纪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 从西欧到中、南美洲和北美洲 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你认为今天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2.(2023九上·陆河期中)英国人“制造”了现代世界,以一个小小的岛国震撼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举世闻名的大戏剧家。他一生留下37部优秀作品。在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的蜕变被作家赋予了重大意义,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
——选自《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先是里斯本、塞维尔,后来是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四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根据材料一回答,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哪里?
(3)材料三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材料四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 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33.(2023九上·陆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开始实施,按照它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保护私有财产……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这样,强化中央权力、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在18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还通过了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人权宣言》,这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材料四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如何"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
(1)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地理知识可知,B处位于亚洲西部可以推断出B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一些奴隶制小国,他们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文字,还流传到亚洲西部的其他地方。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项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符合题意;
B项种姓制度、佛教属于古印度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象形文字、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甲骨文、青铜器属于中国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和题干信息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吠舍”“贱民”等可知,这与种姓制度有关。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项庄园制度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农奴制度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种姓制度是导致题干悲剧发生的历史根源,符合题意;
D项宗教信仰和题干悲剧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规定。
3.【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希腊文化孕育的独立意识、群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对雅典人的行动起着规范的作用,平衡和谐地维护着民主政治生活的秩序"说明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A项文化是雅典公民参政不可缺少的条件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法制意识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群体意识对雅典公民行为起决定作用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希腊文化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希腊文化和雅典民主政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4.【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A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项政教合一的政体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君与封臣制度。理解并识记欧洲的封建制度,掌握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5.【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注意题干材料强调的第三次的征服是“法律”。《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A项庄园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地点不固定错误,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不符合题意;
B项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项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常是处以劳役错误,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不符合题意;
D项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国家规范的法律体系错误,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具备史实识记和理解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屋大维。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A项伯里克利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B项凯撒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C项屋大维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符合题意;
D项查理曼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元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8.【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世纪末7世纪初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而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日本统治者。646年,孝德天皇时期,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开始进行了大化改新。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
9.【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能够成为“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日本大化改新。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①③④属于日本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②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的是阿拉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属于日本在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内容与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对知识的重视,与此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A项"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与题干措施相对应,符合题意;
B项"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与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据“查理曼……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可知,查理曼的做法导致了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A项查理曼帝国的形成与扩大导致其领土不断扩大,不符合题意;
B项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正确,符合题意;
C项"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希腊化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的标志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和城市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都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
A项庄园经济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城市兴起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雇佣劳动是“新的生产方式”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机器生产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历史影响。
13.【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
A项但丁——《圣经》错误,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不符合题意;
B项培根——《哈姆雷特》错误,《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达 芬奇——《蒙娜丽莎》正确,符合题意;
D项莎士比亚——《神曲》错误,《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4.【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该时期艺术家的做法符合了该时代的要求,更多的体现人的个人价值。
A项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正确,符合题意;
B项对教会腐败的批判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对宗教权威的认同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宗教权威,不符合题意;
D项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的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依据题干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为了实现“寻金梦”,积极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而传播天主教成为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因此也被视为全球化的开始,而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西班牙。
A项葡萄牙、西班牙是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符合题意;
B项英国、荷兰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随后英国、荷兰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C项荷兰、意大利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随后英国、荷兰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法国和题干信息不符,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才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16.【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可知,这一航线的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项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D项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准确解读。
1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市民能深思熟虑,对公共事务勤劳而又热心,他们拒绝屈从别人,并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们的自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并服从这些法律”可知,市民精神体现于精心地构筑城市自治体系,A项正确;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中世纪繁荣城市的工商业、反对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在题干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市民阶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8.【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能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等信息,联系所学,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A项《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宣言》和题干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C项《人权宣言》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独立宣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
A项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历史事实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才爆发了推翻专制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A项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处于上升时期错误,路易十四执政已经是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初,封建制度已不处于上升阶段,不符合题意;
B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C项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错误,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而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大革命违背了革命的基本常识和原理和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以立法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当时的英、法、美国都以立法确保资本主义制度,故D符合题意;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A不符合题意;
美国没有君主立宪制的诉求,故B不符合题意;
英法两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英法美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答案】A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促进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并将国王查理一世斩首示众,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而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并没有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的一项。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它们的相同点。
23.【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知,正面和背面针对同一个人物,所表达的褒贬不同,说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件或时间有不同的结论,如:政治立场不同、阶级利益不同等等。
A项观念冲突,可以弥补与材料表达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人物评价,看其主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历史是非,清晰可辨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角度不同,结论迥异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有的巴洛克样式的器型上加绘中国式人物和龙纹图案,有的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了法国式纹样”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交流更加密切。
A项欧洲价格革命的推动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
C项机器制瓷技术的进步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2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经济中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随着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城市人口猛增。19世纪4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工人已达480万。“英国城乡入口变迁表”表明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把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因而题干“场总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工场”主要论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2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可看出,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生铁产量、煤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联系所学知识,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8.【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经济因素,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9.【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克思恩格斯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并不断地进行革命实践活动,1848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力指导了世界工人运动。
A项发表《人民宪章》,领导宪章运动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英国宪章运动之后,不符合题意;
B项吸取新思想,创立正义者同盟错误,正义者同盟的创立者不是马克思,不符合题意;
C项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是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符合题意;
D项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错误,《国际歌》的创作者是鲍狄埃、狄盖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
30.【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由材料“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可知,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31.【答案】(1)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人口迁移由欧洲迁往北美;其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人口迁移由非洲迁往美洲;其主要原因是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殖民者贩卖黑人到美洲。人口迁移由农村迁往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今天的人口大规模迁移会导致住房紧张,交通紧张,还会造成城市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就业、入学、医疗紧张,供水、供电负担重等。
(1)本题考查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即可。如: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观点:人口的迁移影响社会的发展。论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宗主国的移民与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些都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使城市规模得以扩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结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要合理控制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迁移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答案】(1)人文主义。
(2)西欧。或“欧洲大西洋沿岸”。
(3)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或处死国王);
君主立宪制。
(4)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汽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一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依据材料三“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查理的断首”指的就是这件事,“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4)依据材料四“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蒸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1)人文主义。
(2)西欧。或“欧洲大西洋沿岸”。
(3)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或处死国王);君主立宪制。
(4)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汽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33.【答案】(1)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根据材料一“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可知,英国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
(1)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制政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时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故答案为:
(1)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政治制度;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