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2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节:丝竹相和 配套教学设计(2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16: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聆听、介绍江南丝竹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音乐作品,掌握江南丝竹乐的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3、探究与实践音乐作品,理解与掌握江南丝竹乐的音乐特征和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方式,进行现场音乐创作。
4、在讨论与对比中,了解丝竹乐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分析江南丝竹乐与广东音乐的异同。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丝竹乐中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曾有接触,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对比分析以及音乐创作等各项环节的设计,以此提升学生对丝竹乐的剖析与领悟。
考虑到学生正是生活在江南地区,江南丝竹可谓家乡的音乐,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广东音乐作为拓展环节,以便于学生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巩固江南丝竹乐,并体验丝竹乐中其它类型的音乐风格。
【教学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对丝竹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丝竹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本课以古代文史记载为据,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导入,让学生对丝竹乐内容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江南丝竹乐为教学中心,以《中花六板》、《老六板》两个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江南丝竹乐轻巧、明朗、欢快的音乐特点,体验加花、纤细、轻盈、灵活典型的风格特征,感受江南传统的音乐文化底蕴。现场音乐创作的设计,注意淡化创作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并在创作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江南丝竹乐的音乐特征及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方式。音乐的听辨环节的设计,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并以此引出广东音乐。通过对《娱乐升平》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与江南丝竹乐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巩固江南丝竹乐的音乐特征的同时,掌握广东音乐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特征。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江南丝竹乐,掌握其音乐风格及特征。
2、教学难点:
(1)根据江南丝竹乐特征及放慢加花的创作方式进行现场音乐创作。
(2)对比、分析江南丝竹乐与广东音乐的异同。
4教学过程
4.1 丝竹相和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新课导入 ——背景音乐:‘慢六板’
1、教师通过《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与《书·舜典》:“四海遏密八音”的记载,阐述‘乐’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及作用。
(1)请学生猜想“四海遏密八音”中‘八音’指的是什么?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指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的乐器。
(2)背景音乐包含着‘八音’中的哪几种?丝竹乐有着怎样的音乐特点?
‘丝竹乐’指的是用弦乐器与竹制吹奏乐器的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2、教师介绍丝竹乐类型:
根据流传区域及音乐特点,丝竹乐可分为:江南丝竹乐、广东音乐、福建的“南音”,潮州的“弦诗”,云南的“洞经”、山西的“二人台”等各种音乐类型。今天,我们将一同去了解丝竹乐中的江南丝竹乐。
【设计意图:以古代文史记载,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阐述‘乐’在古代之重要及作用;学生通过对记载中‘八音’的了解,以及背景音乐的体验,引出本课主题——丝竹相和】
活动2【讲授】展开
二、展开
1、教师介绍江南丝竹乐 ——背景音乐‘姑苏行’
(1)江南丝竹定义:从广义上说,江南丝竹应该包括长江以南所有的丝竹乐。而狭义地讲,它特指流传在上海以及苏南、浙西地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江南丝竹乐的乐曲?
八大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及《四合如意》,还有《紫竹调》、《春江花月夜》等。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以随谈的形式,对江南丝竹乐流传区域、名曲进行了解,在丰富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对其音乐产生兴趣,并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的认识与了解】
2、感受与体验《中花六板》作品
(1)作品介绍: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取名《熏风曲》,亦名《虞舜熏风曲》,以古人听此曲时犹如南风拂面熏的陶人醉而得名。
(2)聆听《中花六板》片段:
1)辩一辩:乐曲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还出现了哪些乐器的演奏?
主奏乐器:二胡;其它乐器:箫、扬琴、琵琶、阮、笙、拍板、鼓、大提琴。
2)继续聆听:感受与体验乐曲音乐风格,分析其音乐特征。
该曲节奏舒缓,旋律抒情优美、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
音乐特征: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活(灵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受,了解江南丝竹乐的演奏乐器及其音乐特点,为之后江南丝竹乐音乐特征的探究、广东音乐的对比奠定基础】
活动3【活动】探究与体验
3、探究与体验
对比《老六板》、《中花六板》的旋律,体验江南丝竹乐音乐特征,分析、比较两曲之异同,探究江南丝竹乐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方式。
1)学生视唱《老六板》的旋律,体验音乐风格;
——‘轻’:旋律欢快、轻盈;
——‘细’:曲调采用传统民族五声调式,风格精致、细腻。
2)教师演唱《中花六板》的旋律,学生对比《老六板》旋律,分析其音乐变化。
——‘花’:装饰音的出现,旋律音符增加;
——‘活’:节奏更加紧密,旋律律动性增强。
3)师生根据不同的速度,同时演唱两条旋律:对比分析两曲之关联,探究江南丝竹乐的音乐创作方式。
——《中花六板》在《老六板》放慢节奏的基础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而形成的新的旋律——放慢加花。
【设计意图:通过视唱环节,让学生在作品分析中,更好的体验江南丝竹乐‘轻’、‘细’、‘花’、‘活’的音乐特征;学生通过作品对比、分析,寻找两曲之异同,探究出江南丝竹乐“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方式】
(2)现场音乐创作
1)创作要求:
学生以《老六板》为基础旋律,根据之前掌握的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通过放慢加花的形式,每个人进行现场音乐创作,限时4分钟。
2)展示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对3人左右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在鼓励的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江南丝竹乐音乐特征的情况下,结合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方式,充分发挥想象与创作的潜能,在实践中,加深对江南丝竹乐音乐特征的掌握】
4、音乐听辨:
聆听2个音乐片段,说出它们各自的曲名?辨别哪首曲子属于江南丝竹乐?为什么?
(1)《紫竹调》:江南丝竹乐;(2)《步步高》:广东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巩固江南丝竹乐的风格及特点,并引出广东音乐】
活动4【活动】拓展
三、拓展
1、欣赏广东乐曲《娱乐升平》,对比、分析江南丝竹乐与广东音乐的异同?
要求:根据丝竹乐的特征了解其共性,通过对主奏乐器、音乐风格、音乐创作、发源地等进行讨论,了解其不同点。
2、小组讨论:
1)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限时2分钟;
2)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抽组分析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相应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娱乐升平》作品的过程中,体验与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并与江南丝竹乐进行对比、分析,全方位的剖析江南丝竹乐与广东音乐各自的特点】
活动5【作业】总结与作业
四、小结 ——背景音乐‘云庆’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种民族性格及地方风格,而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正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两颗夺目的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民族音乐在表现方式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民族音乐全球巡演,在他们的作品中,在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融入一些新的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活力,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五、作业
在丝竹音乐中,除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之外,还存在着很多好听别具风味的丝竹乐种,比如,福建的“南音”,山西的“二人台”牌子曲。请大家课后收集、查阅我国各类丝竹乐种的资料,完成“拓展与探究”第4、5题,待下节课交流。
活动6【测试】课堂练习(实践)
《丝竹相和》课堂实践
1、现场音乐创作:
创作要求:以《老六板》为基础旋律,根据之前掌握的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以及放慢加花的音乐创作形式,每位同学进行现场音乐创作,限时4分钟。2、小组讨论:
欣赏乐曲《娱乐升平》,对比、分析江南丝竹乐与广东音乐之异同?
要求:根据丝竹乐的特征分析其共性,通过对主奏乐器、音乐风格、音乐创作、历史久远及发源地的分析与探究,分析其不同点。
1)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
2)抽组分析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相应补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