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15:51:42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 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3九上·南宁月考)“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象形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 叹”。“这里的文明”诞生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2023九上·南宁月考)“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材料反映的主张属于(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2023九上·南宁月考)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 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 土著)。下列与“达塞人”的身份相符的是(  )
A.渔夫 B.商人 C.官吏 D.大祭司
4.(2023九上·南宁月考)“亚历山大退兵后,印度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精巧的铸币技术,并像希腊人那样在钱币的正反 面都压制图案;希腊风格深深影响了印度的雕塑、绘画和建筑。”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沉重打击东方专制势力 B.重振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C.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亡 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大交汇
5.(2023九上·南宁月考)下列时间轴上的E 点反映了古代罗马历史上的(  )
元年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罗马帝国建立
C.罗马帝国分裂 D.西罗马帝国灭亡
6.(2023九上·南宁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荷马史诗》 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B 《十二铜表法》 是很多国家的民法的参照蓝本
C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D 帕特农神庙 是体现出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建筑
A.A B.B C.C D.D
7.(2023九上·南宁月考)796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 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
A.教会权力居于王权之上
B.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C.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
D.基督教传播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8.(2023九上·南宁月考)有文献记载:“最能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庄园主本身 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这最能说明庄园法庭 (  )
A.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B.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C.维护了庄园主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庄园主的特权
9.(2023九上·南宁月考)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下,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 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 学(  )
A.具有较高自治地位 B.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C.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而生 D.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10.(2023九上·南宁月考)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它 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 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11.(2023九上·南宁月考)“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商业、征战、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 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 传播、完善”。“这一宗教”是指(  )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2.(2020·南充)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该材料体现了(  )
A. 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13.(2021九上·南山月考)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三个月零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这位航海家及其船队航行(  )
A.发现了“风暴角”,后命名为“好望角”
B.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
C.打开了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D.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14.(2023九上·南宁月考)下表为1700— 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时间(年) 土著人 白人 黑人 总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民族解放 B.种族屠杀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15.(2023九上·南宁月考)掌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人权宣言》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16.(2023九上·南宁月考)人类文明史上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02条:如果一个人打了较之地位高者之面颊,则应于集会中用牛皮鞭,鞭之六十下。 第203条;如果一个人的儿子打了一个与之同等人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
第205条:如果一个人的奴隶打了另一个人的儿子之面颊,则应割掉他的一只耳朵。
第282条: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后,其主人 得割奴隶耳。
——摘编自《古巴比伦石柱法》
材料二 公民权只授予那些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雅典妇女与外邦人所生的子女不能成 为公民,雅典男性公民和外邦女子所生的子女也被排除出公民队伍。
——摘编自伯里克利《公民权法》
材料三 这位皇帝命令学者将从前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要求他们删繁就简,剔除已 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并使之系统化。后来,与三部法律文献汇编在一起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虽没有废除垂死的奴隶制,但奴隶的境遇有所改善;即使远在法国、德国、英国,为了民法的进一 步发展,都参照了罗马民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1)材料一中这部“石柱法”的制定者是谁 根据材料,分析该法律的实质。这部法律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材料二中规定了哪些人享有公民权 在古代雅典,实现公民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仍存在哪些局限性
(3)材料三中这位皇帝命令编纂的谕令是《罗马民法大全》中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 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实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17.(2023九上·南宁月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人逐渐走进了“中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理 · 马特一改墨洛温王朝无偿向贵族分赠土地的传统方法……封君赐予的土地被称 为“采邑”,获得土地的封臣被称为“附庸”,作为获得土地的回报,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数量不等的 重装骑兵……这套以土地换骑士的制度,就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
织。它的经济因而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领主不仅 可以役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征调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摘编自任其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庄园制度》
材料三 市民阶层的需要与倾向与西欧传统组织是这样的不相称,以致引起了猛烈的反对……
市民阶层最不可缺少的需要就是自由。没有自由,那就是没有行动、营业与销售货物的权利, …… 没有自由,贸易就无法进行。
——摘编自亨利 ·布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这一地区的“封建制度”有何特点
(2)在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界定庄园的性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 庄园土地关系的变化给农业生产组织带来的新趋势。
(3)材料三中“市民阶层的需要”是什么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市民阶层可能以什么方式 展开了“猛烈的反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18.(2023九上·南宁月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了不起的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九年级1 班同学以“茶 叶的影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茶叶走进千家万户】
材料一 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消费状况
时间 内容
茶叶在英国的售价 主要消费人群
17世纪中叶 每磅约2-3英镑 皇室、贵族以及一些富豪
17世纪末 每磅约16先令
18世纪中叶 每磅约4-5先令 中产阶级以及部分下层阶级
19世纪初 每磅约2先令 普通民众
(注:英镑是英国的货币单位,先令是英国的旧辅币单位。1 英镑=20 先令。)
摘编自杨静萍《17-18 世纪中国茶在英国》
材料二 一方面,对收入有限又辛苦劳作的劳工阶级来说,物美价廉的“茶叶+面包” 不仅是
理想的食谱,而且可提神解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较以前拥有更 多的物质财富,茶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城镇更多了,城 市生活也更丰富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也随之壮大。饮茶,不仅仅是消费一种饮料,而且成为一种生 活方式。
—摘编自周崴《历史教学中的“以小见大”—— 以17-19 世纪华茶外销的兴衰为例》
【茶叶改写国家历史】
材料三 英国将东印度公司的陈积茶叶运到了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其目的在于巩固殖民统治,过低的茶叶销售价格引发了一起倾茶事件。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使大量茶叶种植 园相继选择破产和倒闭。 …… 终于,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于1775 年掀起了美国独立 的浪潮。
——摘编自史杰《基于“波士顿倾茶”事件下解读美国独立的必然性研究》
【茶叶推动世界贸易】
材料四 18 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航行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17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以 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些因素使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北美人民因茶叶而掀起的“独立浪潮”具有什么性质
(3)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上茶叶贸易的繁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18 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最主要的航行路线。
航线一:西欧 — A 印度
航线二:北美西海岸 → 麦 哲 伦 海 峡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以“茶叶影响开论述(要求: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等信息,联系所学,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因此会将尸体制成干尸,也就是木乃伊;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
A项黄河流域孕育古中国文明,不符合题意;
B项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符合题意;
C项两河流域孕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印度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2.【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A项佛教主张“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符合题意;
B项道教主张和平、自然与和谐,强调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并重等,不符合题意;
C项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宣扬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佛教,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A项渔夫与“达塞人”的身份相符,符合题意;
B项商人属于第三等级,不符合题意;
C项官吏属于第二等级,不符合题意;
D项大祭司属于第一等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种姓制度的等级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亚历山大退兵后,印度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精巧的铸币技术,并像希腊人那样在钱币的正反 面都压制图案;希腊风格深深影响了印度的雕塑、绘画和建筑“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相结合,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交融。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大交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并灵活运用所学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罗马共和国建立是在公元前509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罗马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27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相符,符合题意;
C项罗马帝国分裂是在公元395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罗马灭亡是在公元476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时间轴为考查指引,考查学生对罗马历史重要事件时间节点的掌握。解答本题时,要把握选项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
6.【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A项A推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B项B推论不符合史实,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D不符合题意;
C项C推论不符合史实,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不符合题意;
D项D推论不符合史实,万神庙体现出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建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正确对应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 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意在强调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错误,国王和教皇之间不是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教会的地位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最能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庄园主本身 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主的利益
A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庄园主的特权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建庄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9.【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下,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 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可知,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
A项具有较高自治地位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具有较高自治地位,不符合题意;
B项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而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学的兴起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识记理解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它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 接的动力” 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项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理解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拜占庭帝国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启发作用,不能体现它是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B项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C项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错误,拜占庭帝国没有突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不符合题意;
D项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理解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拜占庭帝国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启发作用,不能体现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帝国及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商业、征战、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 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 传播、完善”,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奔波,将中国古代文明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等,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和题干材料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伊斯兰教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欧洲人把中国的商品运往美洲进行贸易,这说明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符合题意;
C. 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不符合题意;
D. 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结合所学知识:1519--1522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材料记载的正是麦哲伦船队经过太平洋的历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应把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及其带来的影响。
14.【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种人口变化(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奴隶贸易。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ABD三项都不是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三角贸易是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三角贸易”的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独立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向全世界宣布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项A不具有因果关系,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B不具有因果关系,《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C项C不具有因果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不符合题意;
D项D具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1)制定者:汉谟拉比。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公民: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
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共同之处: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这部“石柱法”的制定者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第202条:如果一个人打了较之地位高者之面颊,则应于集会中用牛皮鞭,鞭之六十下。第203条:如果一个人的儿子打了一个与之同等人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第205条:如果一个人的奴隶打了另一个人的儿子之面颊,则应割掉他的一只耳朵……”分析可知,该法律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依据材料二“公民权只授予那些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分析可知,规定了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亨有公民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实现公民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局限性是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这位皇帝即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令编纂的谕令是《罗马民法大全》中《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为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实质上共同之处是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故答案为:(1)制定者:汉谟拉比。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公民: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共同之处: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知识。
17.【答案】(1))写照:西欧
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层层分封/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契约意义/契约性。
(2)性质: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
新趋势: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3)“需要”:自由。
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
(4)主线:西欧封建制度建立和发展。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查理·马特一改墨洛温王朝无偿向贵族分赠土地的传统方法……到君赐予的土地被称为采邑,获得土地的封臣被称为附庸,作为获得土地的回报,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数量不等的重装骑兵……这套以土地换骑士的制度,就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可知,材料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地区的“封建制度”的特点有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根据材料二“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它的经济因而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领主不仅可以役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征调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可知,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庄园土地关系的变化给农业生产组织带来的新趋势是租地农场的出现。
(3)根据材料三“市民阶层的需要与倾向与西欧传统组织是这样的不相称,以致引起了猛烈的反对……市民阶层最不可缺少的需要就是自由。没有自由,那就是没有行动、营业与销售货物的权利……没有自由,贸易就无法进行”可知,材料三中“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城市的自由自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市民阶层可能以武力斗争方式展开了“猛烈的反对”。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
故答案为:(1)写照:西欧;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层层分封/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契约意义/契约性。
(2)性质: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新趋势: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3)“需要”:自由。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
(4)主线:西欧封建制度建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君封臣制,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封君封臣制,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史实。
18.【答案】(1)(1)变化趋势:茶叶消费普及到普通民众。
原因:①茶叶价格的下降;②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③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原因:①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②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③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A好望角
B中国
(4)范例一:茶叶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茶叶+面包”物美价廉,且提神解乏,成为劳工阶级理想食谱(或随着人们拥有更多物质财富,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此可知,饮茶随着社会变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范例二:茶叶影响国家进程。为了巩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对北美大量倾销茶叶,引发了北美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茶叶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发展进程。
范例三:茶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茶叶成为最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茶叶贸易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各大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茶叶对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皇室、贵族以及一些富豪”“中产阶级以及部分下层阶级”“普通民众”可知,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普及到普通民众;由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茶叶价格下降是原因之一;由材料“一方面,对收入有限又辛苦劳作的劳工阶级来说,物美价廉的‘茶叶+面包’ 不仅是理想的食谱,而且可提神解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较以前拥有更 多的物质财富,茶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城镇更多了,城 市生活也更丰富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也随之壮大”可知,其原因还有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由材料“英国将东印度公司的陈积茶叶运到了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其目的在于巩固殖民统治,过低的茶叶销售价格引发了一起倾茶事件。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使大量茶叶种植 园相继选择破产和倒闭”可知,使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的焦点因素有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结合所学可知,北美人民因茶叶而掀起的“独立浪潮”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观察18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航行路线图可知,航线一从西欧出发到达A好望角,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到达B中国。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1)变化趋势:茶叶消费普及到普通民众。原因:①茶叶价格的下降;②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③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原因:①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②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③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A好望角;B中国。
(4)范例一:茶叶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茶叶+面包”物美价廉,且提神解乏,成为劳工阶级理想食谱(或随着人们拥有更多物质财富,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此可知,饮茶随着社会变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范例二:茶叶影响国家进程。为了巩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对北美大量倾销茶叶,引发了北美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茶叶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发展进程。
范例三:茶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茶叶成为最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茶叶贸易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各大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茶叶对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有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7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美国独立战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 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3九上·南宁月考)“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象形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 叹”。“这里的文明”诞生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等信息,联系所学,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因此会将尸体制成干尸,也就是木乃伊;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
A项黄河流域孕育古中国文明,不符合题意;
B项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符合题意;
C项两河流域孕育古巴比伦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印度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2.(2023九上·南宁月考)“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材料反映的主张属于(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A项佛教主张“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符合题意;
B项道教主张和平、自然与和谐,强调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并重等,不符合题意;
C项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宣扬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佛教,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3.(2023九上·南宁月考)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 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 土著)。下列与“达塞人”的身份相符的是(  )
A.渔夫 B.商人 C.官吏 D.大祭司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A项渔夫与“达塞人”的身份相符,符合题意;
B项商人属于第三等级,不符合题意;
C项官吏属于第二等级,不符合题意;
D项大祭司属于第一等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种姓制度的等级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4.(2023九上·南宁月考)“亚历山大退兵后,印度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精巧的铸币技术,并像希腊人那样在钱币的正反 面都压制图案;希腊风格深深影响了印度的雕塑、绘画和建筑。”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沉重打击东方专制势力 B.重振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C.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亡 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大交汇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亚历山大退兵后,印度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精巧的铸币技术,并像希腊人那样在钱币的正反 面都压制图案;希腊风格深深影响了印度的雕塑、绘画和建筑“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相结合,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交融。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大交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并灵活运用所学的能力。
5.(2023九上·南宁月考)下列时间轴上的E 点反映了古代罗马历史上的(  )
元年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罗马帝国建立
C.罗马帝国分裂 D.西罗马帝国灭亡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罗马共和国建立是在公元前509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罗马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27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相符,符合题意;
C项罗马帝国分裂是在公元395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罗马灭亡是在公元476年,和时间轴上的E 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时间轴为考查指引,考查学生对罗马历史重要事件时间节点的掌握。解答本题时,要把握选项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
6.(2023九上·南宁月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荷马史诗》 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B 《十二铜表法》 是很多国家的民法的参照蓝本
C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D 帕特农神庙 是体现出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建筑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A项A推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B项B推论不符合史实,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D不符合题意;
C项C推论不符合史实,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不符合题意;
D项D推论不符合史实,万神庙体现出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建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与史论的正确对应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2023九上·南宁月考)796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 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
A.教会权力居于王权之上
B.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C.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
D.基督教传播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答案】B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 攻击蹂躏。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意在强调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封君要对封臣提供保护错误,国王和教皇之间不是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建教会的地位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8.(2023九上·南宁月考)有文献记载:“最能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庄园主本身 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这最能说明庄园法庭 (  )
A.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B.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C.维护了庄园主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庄园主的特权
【答案】C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最能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庄园主本身 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体现了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主的利益
A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D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庄园主的特权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建庄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9.(2023九上·南宁月考)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下,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 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 学(  )
A.具有较高自治地位 B.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C.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而生 D.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下,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 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可知,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
A项具有较高自治地位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具有较高自治地位,不符合题意;
B项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而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理解错误,题干材料表明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不能说明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学的兴起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识记理解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2023九上·南宁月考)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它 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 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它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 接的动力” 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项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理解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拜占庭帝国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启发作用,不能体现它是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B项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题干材料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C项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错误,拜占庭帝国没有突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不符合题意;
D项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理解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拜占庭帝国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启发作用,不能体现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帝国及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11.(2023九上·南宁月考)“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商业、征战、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 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 传播、完善”。“这一宗教”是指(  )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商业、征战、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 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 传播、完善”,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奔波,将中国古代文明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等,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和题干材料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伊斯兰教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0·南充)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该材料体现了(  )
A. 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欧洲人把中国的商品运往美洲进行贸易,这说明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符合题意;
C. 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不符合题意;
D. 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2021九上·南山月考)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三个月零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这位航海家及其船队航行(  )
A.发现了“风暴角”,后命名为“好望角”
B.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
C.打开了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D.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结合所学知识:1519--1522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材料记载的正是麦哲伦船队经过太平洋的历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应把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及其带来的影响。
14.(2023九上·南宁月考)下表为1700— 1860年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时间(年) 土著人 白人 黑人 总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民族解放 B.种族屠杀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种人口变化(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奴隶贸易。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ABD三项都不是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三角贸易是黑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三角贸易”的影响。
15.(2023九上·南宁月考)掌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人权宣言》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独立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向全世界宣布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项A不具有因果关系,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B不具有因果关系,《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C项C不具有因果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不符合题意;
D项D具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16.(2023九上·南宁月考)人类文明史上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02条:如果一个人打了较之地位高者之面颊,则应于集会中用牛皮鞭,鞭之六十下。 第203条;如果一个人的儿子打了一个与之同等人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
第205条:如果一个人的奴隶打了另一个人的儿子之面颊,则应割掉他的一只耳朵。
第282条: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后,其主人 得割奴隶耳。
——摘编自《古巴比伦石柱法》
材料二 公民权只授予那些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雅典妇女与外邦人所生的子女不能成 为公民,雅典男性公民和外邦女子所生的子女也被排除出公民队伍。
——摘编自伯里克利《公民权法》
材料三 这位皇帝命令学者将从前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要求他们删繁就简,剔除已 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并使之系统化。后来,与三部法律文献汇编在一起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虽没有废除垂死的奴隶制,但奴隶的境遇有所改善;即使远在法国、德国、英国,为了民法的进一 步发展,都参照了罗马民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1)材料一中这部“石柱法”的制定者是谁 根据材料,分析该法律的实质。这部法律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材料二中规定了哪些人享有公民权 在古代雅典,实现公民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仍存在哪些局限性
(3)材料三中这位皇帝命令编纂的谕令是《罗马民法大全》中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 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实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制定者:汉谟拉比。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公民: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
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共同之处: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这部“石柱法”的制定者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第202条:如果一个人打了较之地位高者之面颊,则应于集会中用牛皮鞭,鞭之六十下。第203条:如果一个人的儿子打了一个与之同等人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第205条:如果一个人的奴隶打了另一个人的儿子之面颊,则应割掉他的一只耳朵……”分析可知,该法律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依据材料二“公民权只授予那些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分析可知,规定了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亨有公民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实现公民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局限性是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这位皇帝即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令编纂的谕令是《罗马民法大全》中《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为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实质上共同之处是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故答案为:(1)制定者:汉谟拉比。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公民:父母都具有雅典公民权的人。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3)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巩固了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对欧洲民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共同之处: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基于巩固统治的需求;古代亚欧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统治意志的体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知识。
17.(2023九上·南宁月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人逐渐走进了“中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理 · 马特一改墨洛温王朝无偿向贵族分赠土地的传统方法……封君赐予的土地被称 为“采邑”,获得土地的封臣被称为“附庸”,作为获得土地的回报,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数量不等的 重装骑兵……这套以土地换骑士的制度,就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
织。它的经济因而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领主不仅 可以役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征调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摘编自任其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庄园制度》
材料三 市民阶层的需要与倾向与西欧传统组织是这样的不相称,以致引起了猛烈的反对……
市民阶层最不可缺少的需要就是自由。没有自由,那就是没有行动、营业与销售货物的权利, …… 没有自由,贸易就无法进行。
——摘编自亨利 ·布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这一地区的“封建制度”有何特点
(2)在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界定庄园的性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 庄园土地关系的变化给农业生产组织带来的新趋势。
(3)材料三中“市民阶层的需要”是什么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市民阶层可能以什么方式 展开了“猛烈的反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答案】(1))写照:西欧
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层层分封/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契约意义/契约性。
(2)性质: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
新趋势: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3)“需要”:自由。
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
(4)主线:西欧封建制度建立和发展。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查理·马特一改墨洛温王朝无偿向贵族分赠土地的传统方法……到君赐予的土地被称为采邑,获得土地的封臣被称为附庸,作为获得土地的回报,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数量不等的重装骑兵……这套以土地换骑士的制度,就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可知,材料一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地区的“封建制度”的特点有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根据材料二“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它的经济因而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领主不仅可以役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征调他们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可知,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庄园土地关系的变化给农业生产组织带来的新趋势是租地农场的出现。
(3)根据材料三“市民阶层的需要与倾向与西欧传统组织是这样的不相称,以致引起了猛烈的反对……市民阶层最不可缺少的需要就是自由。没有自由,那就是没有行动、营业与销售货物的权利……没有自由,贸易就无法进行”可知,材料三中“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城市的自由自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市民阶层可能以武力斗争方式展开了“猛烈的反对”。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
故答案为:(1)写照:西欧;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层层分封/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契约意义/契约性。
(2)性质:庄园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与政权组织相统一的,统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相结合的特殊组织。新趋势: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3)“需要”:自由。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
(4)主线:西欧封建制度建立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封君封臣制,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封君封臣制,西欧中世纪的庄园,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史实。
18.(2023九上·南宁月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了不起的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九年级1 班同学以“茶 叶的影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茶叶走进千家万户】
材料一 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消费状况
时间 内容
茶叶在英国的售价 主要消费人群
17世纪中叶 每磅约2-3英镑 皇室、贵族以及一些富豪
17世纪末 每磅约16先令
18世纪中叶 每磅约4-5先令 中产阶级以及部分下层阶级
19世纪初 每磅约2先令 普通民众
(注:英镑是英国的货币单位,先令是英国的旧辅币单位。1 英镑=20 先令。)
摘编自杨静萍《17-18 世纪中国茶在英国》
材料二 一方面,对收入有限又辛苦劳作的劳工阶级来说,物美价廉的“茶叶+面包” 不仅是
理想的食谱,而且可提神解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较以前拥有更 多的物质财富,茶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城镇更多了,城 市生活也更丰富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也随之壮大。饮茶,不仅仅是消费一种饮料,而且成为一种生 活方式。
—摘编自周崴《历史教学中的“以小见大”—— 以17-19 世纪华茶外销的兴衰为例》
【茶叶改写国家历史】
材料三 英国将东印度公司的陈积茶叶运到了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其目的在于巩固殖民统治,过低的茶叶销售价格引发了一起倾茶事件。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使大量茶叶种植 园相继选择破产和倒闭。 …… 终于,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于1775 年掀起了美国独立 的浪潮。
——摘编自史杰《基于“波士顿倾茶”事件下解读美国独立的必然性研究》
【茶叶推动世界贸易】
材料四 18 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航行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17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以 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些因素使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北美人民因茶叶而掀起的“独立浪潮”具有什么性质
(3)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上茶叶贸易的繁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18 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最主要的航行路线。
航线一:西欧 — A 印度
航线二:北美西海岸 → 麦 哲 伦 海 峡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以“茶叶影响开论述(要求: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1)变化趋势:茶叶消费普及到普通民众。
原因:①茶叶价格的下降;②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③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原因:①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②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③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A好望角
B中国
(4)范例一:茶叶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茶叶+面包”物美价廉,且提神解乏,成为劳工阶级理想食谱(或随着人们拥有更多物质财富,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此可知,饮茶随着社会变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范例二:茶叶影响国家进程。为了巩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对北美大量倾销茶叶,引发了北美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茶叶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发展进程。
范例三:茶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茶叶成为最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茶叶贸易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各大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茶叶对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皇室、贵族以及一些富豪”“中产阶级以及部分下层阶级”“普通民众”可知,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普及到普通民众;由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茶叶价格下降是原因之一;由材料“一方面,对收入有限又辛苦劳作的劳工阶级来说,物美价廉的‘茶叶+面包’ 不仅是理想的食谱,而且可提神解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较以前拥有更 多的物质财富,茶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城镇更多了,城 市生活也更丰富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也随之壮大”可知,其原因还有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由材料“英国将东印度公司的陈积茶叶运到了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其目的在于巩固殖民统治,过低的茶叶销售价格引发了一起倾茶事件。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使大量茶叶种植 园相继选择破产和倒闭”可知,使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的焦点因素有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结合所学可知,北美人民因茶叶而掀起的“独立浪潮”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观察18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航行路线图可知,航线一从西欧出发到达A好望角,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到达B中国。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1)变化趋势:茶叶消费普及到普通民众。原因:①茶叶价格的下降;②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③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原因:①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②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③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A好望角;B中国。
(4)范例一:茶叶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茶叶+面包”物美价廉,且提神解乏,成为劳工阶级理想食谱(或随着人们拥有更多物质财富,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此可知,饮茶随着社会变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范例二:茶叶影响国家进程。为了巩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对北美大量倾销茶叶,引发了北美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茶叶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发展进程。
范例三:茶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茶叶成为最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茶叶贸易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各大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茶叶对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有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7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美国独立战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