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中考·临门一脚】2024年中考化学猜想卷(湖北·武汉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决胜中考·临门一脚】2024年中考化学猜想卷(湖北·武汉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06 17:43: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湖北·武汉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3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Cl-35.5 Na-23
S-32 Cu-64 Mg-24 Ca-40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2.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Ti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岩是一种混合物 B.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C.FeTiO3中存在Fe3+ D.FeTiO3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3.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读取水的体积
4.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气和回收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大量施用化肥,减少施用农家肥,防止农田土壤退化
D.医用手套等卫生用具使用水降解塑料,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列生活项目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项目 相关解释
A 在阳光下晾哂湿衣服 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B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C 用活性炭或烘烤过的木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可燃性
D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6.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气球变大或产生白色沉淀,都可证明CO2能与Ba(OH)2反应
B.图2中待装置充满氢气后关闭弹簧夹,试管a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C.图3中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握住烧瓶,瓶中不会出现喷泉
D.图4中向试管加入适量氧化钙固体,U形管中液面a低于b、瓶中析出固体,后都恢复原状
7.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刊》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
8.为了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8.0 g MgO的烧杯中依次逐滴滴加200 g稀硫酸和足量Ba(OH)2溶液,烧杯中不溶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点对应固体中有Mg(OH)2和BaSO4
C.m =62.86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8%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
9.(3分)生产、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图1中玻璃刀头镶嵌金刚石,推测金刚石的一条性质是 。
(2)图2中净化水的主要方法是 (写一种)。
(3)图3中所用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分)钾肥是很重要的化学肥料,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农作物缺钾容易得“软骨病”。硫酸钾、硝酸钾都是重要的钾肥,其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硫酸钾 7.4 11.1 14.8 18.2 21.4 24.1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将10.0g硫酸钾加入5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40℃时,分别将10.0g硫酸钾、硝酸钾加入各盛有mg水的两只烧杯中,固体均全部溶解且一只烧杯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结果精确到0.1)。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硫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杂质,可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除杂
B.硝酸钾中含有硫酸钾,要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将60℃质量相等的硫酸钾、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析出得较多
D.将20℃硫酸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硫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11.(5分)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和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其它成分忽略)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②部分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7
Mg2+ 8.0 10.1
③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结晶水含量不同的晶体:
温度/℃ -3.9~1.8 1.8~48.1 48.1 ~67.5 67.5~200
析出晶体 MgSO4·12H2O MgSO4·7H2O MgSO4·6H2O MgSO4·H2O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写一种)。
(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氧化”过程发生反应: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保持温度不变情况下,随着Fe2(SO4)3的生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中急速产生大量气泡,其可能原因是 。
(4)“调节pH”选用MgO使Fe3+转化为沉淀,调节时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___(填序号)
A.2.7-10.1 B.2.7~8.0
C.3.7~8.0 D.3.7~10.1
(5)“操作a”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溶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MgSO4溶液已饱和)、 、过滤 、95%的乙醇洗涤、低温干燥。
12.(10分)化学兴趣小组对网购的某食品专用发热包(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Ⅰ.探究发热原理
(1)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热量。
(2)查阅资料: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放热。据此推知发热包中碳酸钠的作用是 (利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Ⅱ.探究发热剂中各成分的质量比
为能够自制发热包,设计如下实验对发热剂的组成进行定量探究。已知下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 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5.0 g发热剂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在其它装置中装入足量的相应试剂。
③……,然后称得F处装置的质量为m1。
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然后称得F处装置的质量为m2。
(3)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处操作相同,该操作是 。
【数据处理】
(4)基于实验所得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发热剂中氧化钙、铝粉、碳酸钠的质量比。5.0 g发热剂样品中氧化钙质量为 。
【模拟制作】
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按以上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倒入无纺布袋中封口,将无纺布袋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
(5)取以上自制发热包加水后,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0 ~500s内,温度升高的原因仅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0~ 100s内,pH上升的原因仅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
C.100~880 s内,pH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被铝粉逐渐消耗
D.0~500s内,温度上升逐渐放缓,可能与生成的碳酸钙覆盖在反应物表面有关
13.(4分)胃酸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胃酸分泌过高,会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HCl约6.5g~7.3g。某患者每日约分泌8.76gHCl,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如图所示抑酸剂。
×××牌复方抑酸剂 有效成分:氢氧化镁 作用用途:用于治疗胃酸过量 药物含量:每片含0.145g氢氧化镁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该抑酸剂每天口服2次,则该患者每次至少需服用几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湖北·武汉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3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Cl-35.5 Na-23
S-32 Cu-64 Mg-24 Ca-40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Ti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岩是一种混合物 B.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C.FeTiO3中存在Fe3+ D.FeTiO3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答案】C
【详解】A、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则月岩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2)+x+(-2)×3=0,解得x=+4,故B说法正确;
C、FeTiO3中存在亚铁离子(Fe2+),不存在铁离子(Fe3+),故C说法错误;
D、FeTiO3中含有铁、钛、氧三种元素,其中铁和钛均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则FeTiO3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读取水的体积
【答案】C
【详解】A、取用NaOH时,要用药匙,瓶塞应该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仰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气和回收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大量施用化肥,减少施用农家肥,防止农田土壤退化
D.医用手套等卫生用具使用水降解塑料,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
【答案】C
【详解】A、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气和回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大量施用化肥,减少施用农家肥,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医用手套等卫生用具使用水降解塑料,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列生活项目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项目 相关解释
A 在阳光下晾哂湿衣服 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B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C 用活性炭或烘烤过的木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可燃性
D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B
【详解】A、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所以在阳光下晾哂湿衣服干得快,选项错误;
B、塑料可重复使用,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选项正确;
C、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活性炭或烘烤过的木炭除去冰箱异味,选项错误;
D、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选项错误;
故选B。
6.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气球变大或产生白色沉淀,都可证明CO2能与Ba(OH)2反应
B.图2中待装置充满氢气后关闭弹簧夹,试管a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C.图3中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握住烧瓶,瓶中不会出现喷泉
D.图4中向试管加入适量氧化钙固体,U形管中液面a低于b、瓶中析出固体,后都恢复原状
【答案】D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会导致气球变大,所以气球变大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故A说法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待装置充满氢气后关闭弹簧夹,硫酸亚铁进入试管b中,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则试管b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故B说法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握住烧瓶,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沿玻璃管进入烧杯中,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会出现喷泉,故C说法错误;
D、向试管加入适量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瓶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可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a低于b,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可观察到瓶中析出固体,随后逐渐恢复至室温后都恢复原状,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刊》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C
【详解】分析反应原理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说法错误;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说法错误。
故选C。
8.为了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8.0 g MgO的烧杯中依次逐滴滴加200 g稀硫酸和足量Ba(OH)2溶液,烧杯中不溶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点对应固体中有Mg(OH)2和BaSO4
C.m =62.86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8%
【答案】C
【详解】A、MgO与H2SO4反应生成MgSO4与H2O,MgSO4为可溶性物质,则加入硫酸后固体的质量开始减小,a点时固体的还在减小,说明MgO没有反应完,a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g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H2SO4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H2O,MgSO4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Mg(OH)2沉淀;根据图示可知图像的第二阶段固体的质量持续为0,则说明加入H2SO4过量;Ba(OH)2先于H2SO4反应,第三阶段为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H2O,b点时沉淀的质量持续增加,说明H2SO4未反应完,沉淀的成分为Ba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C、设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n,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
则沉淀的总质量=4.66g+46.6g+11.6g=62.86g;
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上述反应可知H2SO4完全反应后转化为BaSO4沉淀,BaSO4的质量=4.66g+46.6g;
设硫酸的质量为m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
9.(3分)生产、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图1中玻璃刀头镶嵌金刚石,推测金刚石的一条性质是 。
(2)图2中净化水的主要方法是 (写一种)。
(3)图3中所用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硬度大
(2)吸附(合理即可)
(3)
【详解】(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于切割玻璃;
(2)据图可知,入水口在活性炭净水器下方,一部分难溶性杂质会沉淀下来;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4分)钾肥是很重要的化学肥料,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农作物缺钾容易得“软骨病”。硫酸钾、硝酸钾都是重要的钾肥,其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硫酸钾 7.4 11.1 14.8 18.2 21.4 24.1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将10.0g硫酸钾加入5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40℃时,分别将10.0g硫酸钾、硝酸钾加入各盛有mg水的两只烧杯中,固体均全部溶解且一只烧杯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结果精确到0.1)。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硫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杂质,可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除杂
B.硝酸钾中含有硫酸钾,要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将60℃质量相等的硫酸钾、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析出得较多
D.将20℃硫酸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硫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答案】(1)增大
(2)10.0%
(3)67.6
(4)D
【详解】(1)由表可知,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由表可知,2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为11.1g,将10.0g硫酸钾加入5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1g=5.55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
(3)由表可知,40℃时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4.8g、63.9g。溶解质量相同的硫酸钾、硝酸钾,硫酸钾需要的水更多,硫酸钾在水溶液中恰好达到饱和时,硝酸钾也会全部溶解,则m为溶解10g硫酸钾消耗的水的质量。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可得,×100%=×100%,解得m≈67.6。
(4)A、硝酸钡与硝酸钾不反应,加入硝酸钡溶液不能除去硝酸钾杂质,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硝酸钾中含有硫酸钾是,要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错误;
C、由表可知,60℃时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8.2g、110.0g,18.2g<110.0g,20℃时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1.1g、31.6g,11.1g<31.6g,相同温度下,质量相同的溶液中,溶解的硝酸钾质量较大,所以将60℃质量相等的硫酸钾、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析出得较多,错误;
D、20℃时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1.1g、31.6g,11.1g<31.6g,80℃时硫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21.4g、169.0g,21.4g<169.0g,相同温度下,质量相同的溶液中,硫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较小,所以将20℃硫酸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没有溶质析出,硫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正确。
故选D。
11.(5分)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和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其它成分忽略)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②部分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7
Mg2+ 8.0 10.1
③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结晶水含量不同的晶体:
温度/℃ -3.9~1.8 1.8~48.1 48.1 ~67.5 67.5~200
析出晶体 MgSO4·12H2O MgSO4·7H2O MgSO4·6H2O MgSO4·H2O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写一种)。
(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氧化”过程发生反应: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保持温度不变情况下,随着Fe2(SO4)3的生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中急速产生大量气泡,其可能原因是 。
(4)“调节pH”选用MgO使Fe3+转化为沉淀,调节时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___(填序号)
A.2.7-10.1 B.2.7~8.0
C.3.7~8.0 D.3.7~10.1
(5)“操作a”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溶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MgSO4溶液已饱和)、 、过滤 、95%的乙醇洗涤、低温干燥。
【答案】(1)将镁矿石粉碎
(2)MgCO3+H2SO4=MgSO4+H2O+CO2↑
(3)生成的硫酸铁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产生氧气
(4)C
(5)降温至1.8℃~48.1℃结晶
【详解】(1)为了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除适当升高温度外,还可以将镁矿石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填将镁矿石粉碎。
(2)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CO3+H2SO4=MgSO4+H2O+CO2↑。
(3)实验中有过氧化氢参加反应,生成的硫酸铁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产生氧气,故填生成的硫酸铁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产生氧气。
(4)由图可知,铁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2.7,完全沉淀时的pH为3.7,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8.0,完全沉淀时的pH为10.1,选用氧化镁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3.7~8.0,避免镁离子沉淀,故填C。
(5)由图可知,在溶液的温度为1.8℃~48.1℃时形成的晶体是MgSO4·7H2O,所以操作a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溶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MgSO4溶液已饱和)、降温至1.8℃~48.1℃结晶、过滤 、95%的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故填降温至1.8℃~48.1℃结晶。
12.(10分)化学兴趣小组对网购的某食品专用发热包(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Ⅰ.探究发热原理
(1)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热量。
(2)查阅资料: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放热。据此推知发热包中碳酸钠的作用是 (利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Ⅱ.探究发热剂中各成分的质量比
为能够自制发热包,设计如下实验对发热剂的组成进行定量探究。已知下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 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5.0 g发热剂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在其它装置中装入足量的相应试剂。
③……,然后称得F处装置的质量为m1。
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然后称得F处装置的质量为m2。
(3)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处操作相同,该操作是 。
【数据处理】
(4)基于实验所得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发热剂中氧化钙、铝粉、碳酸钠的质量比。5.0 g发热剂样品中氧化钙质量为 。
【模拟制作】
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按以上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倒入无纺布袋中封口,将无纺布袋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
(5)取以上自制发热包加水后,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0 ~500s内,温度升高的原因仅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0~ 100s内,pH上升的原因仅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
C.100~880 s内,pH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被铝粉逐渐消耗
D.0~500s内,温度上升逐渐放缓,可能与生成的碳酸钙覆盖在反应物表面有关
【答案】(1)放出
(2)
(3)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4)
(5)CD
【详解】(1)氧化钙和水的反应放出热量;
(2)发热包中含有氧化钙、铝粒、碳酸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铝、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发热包中碳酸钠的作用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铝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处操作相同,该操作是反复推拉注射器;保证气体完全流向后续装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4)F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2-m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得关系式:CaO~Ca(OH)2~Na2CO3~CO2;设含有的氧化钙的质量为x,
则有,,解得x=;
(5)A、0 ~500s内,温度升高的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铝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该反应液放热,故A说法错误;
B、0~110s内,pH上升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B说法错误;
C、110~880s内,pH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被铝粉逐渐消耗,碱性减弱,故C说法正确;
D、0~500s内,温度上升逐渐放缓,可能与生成的碳酸钙覆盖在反应物表面有关,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D说法正确;
故选:CD。
13.(4分)胃酸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胃酸分泌过高,会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HCl约6.5g~7.3g。某患者每日约分泌8.76gHCl,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如图所示抑酸剂。
×××牌复方抑酸剂 有效成分:氢氧化镁 作用用途:用于治疗胃酸过量 药物含量:每片含0.145g氢氧化镁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该抑酸剂每天口服2次,则该患者每次至少需服用几片?
【答案】(1)复分解反应
(2)设参加反应的Mg(OH)2质量为x,则
=
x=1.16g
=4
答:该患者每次至少需服用4片。
【详解】(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