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徐州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6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Fe-56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徐州博物馆的藏品,其制作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新石器时烧制的“彩陶钵” B.东汉时雕刻的“庖厨图画像石”
C.西汉时缝制的“金缕玉衣” D.西周时铸造的“青铜飞鸟盖壶”
【答案】A
【详解】A、黏土烧制“彩陶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雕刻“庖厨图画像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缝制“金缕玉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铸造“青铜飞鸟盖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
C.汞、Hg、水银 D.氢氧化钠、NaOH、火碱
【答案】B
【详解】A、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俗称小苏打,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符合题意;
C、汞的化学式为Hg,俗称水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酸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雨水的pH=6.0,为酸雨 B.用稀硫酸除去塑料制品上的铁锈
C.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用盐酸清除大理石地板上的污垢
【答案】B
【详解】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弱酸性,所以正常雨水显酸性pH≈5.6,pH<5.6的雨水为酸雨,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硫酸能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可以用稀硫酸除去塑料制品上的铁锈,选项正确;
C、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溶液也显酸性,如氯化铵,选项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盐酸清除大理石地板上的污垢会腐蚀大理石地板,选项错误;
故选B。
4.“价类二维图”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NO、NO 都是空气污染物
B.NH3可以和HCl反应生成B物质
C.NO2生成C的反应为NO2+H2O=HNO3+NO
D.物质C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O3,NaNO3的名称是亚硝酸钠
【答案】B
【详解】A、物质A为氮的单质,即氮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B、B中氮元素化合价为-1价,能与氨气相互转化,所以B为铵盐,氨气显碱性,能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符合题意,选项正确;
C、C为属于酸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故C为HNO3 ,NO2生成HNO3 的反应为3NO2 + H2O = 2HNO3 + NO,选项错误;
D、物质C为HNO3 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O3,NaNO3的名称是硝酸钠,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溶液,产生固体,加水,固体溶解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某气体中,镁条继续燃烧,该气体中一定含氧气
【答案】B
【详解】A、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但是原理不相同,洗洁精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够溶解油污的原理,A错误;
B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B正确。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溶液,鸡蛋白发生变性,析出沉淀,加水后沉淀不能再溶解。C错误。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某气体中,镁条继续燃烧,该气体中可能含氧气或二氧化碳。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6.2024年3月21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了运行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仅需一步就可将硫化氢转化成氢气,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但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由此反应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金纳米颗粒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该反应是由硫化氢在光照及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与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单质硫中硫的化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C、由此反应可知,反应前后硫原子和氢原子不发生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金纳米颗粒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炊具 B.镁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烟花
C.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铁锈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答案】C
【详解】A、铁可作炊具,是因为铁具有导热性,该选项不正确;
B、镁可制烟花,是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该选项不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和酸反应,则盐酸可用于除铁锈,该选项正确;
D、碳酸氢铵可用作氮肥,是因为其只含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8.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质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c、d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时固体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一定饱和,b点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B.a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时大
C.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
D.c点时析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和d点时一样多
【答案】C
【详解】A、由于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所以说a点一定为饱和溶液,b点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所以b点溶质质量大,而溶剂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a点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a、c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b点温度比a、c都高,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点温度比d点温度高,则c点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大,所以d点析出固体的质量比c点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锌,过滤
B.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溶解、蒸发、洗涤、干燥
C.检验草木灰中含有碳酸盐:取样,加入稀盐酸
D.鉴别黄铜和黄金: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加热
【答案】D
【详解】A、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应加入足量的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加入锌、锌也能和硝酸铜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后可得KCl溶液与MnO2固体,将MnO2固体洗涤、干燥可得纯净的MnO2,将KCl溶液蒸发可得KCl,实验方案中没有过滤步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其中含有碳酸盐,也可能含有活泼金属,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加热,黄铜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其表面会变黑,黄金不会变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二者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可帮助消化,E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相同
B.D→F可通过加金属铜来实现
C.G物质可以为氧化铜或氧化铁
D.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详解】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则A为碳酸钾,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A能与B相互转化,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D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可帮助消化,可推出D为盐酸,E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可推出E为铁,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可推出F为氢气,G能与F(氢气)、D(盐酸)反应,则G应是金属氧化物,C能与D(盐酸)、B(二氧化碳)反应,C应是碱,如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A、A为碳酸钾,B为二氧化碳,A转化为B为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B转化为A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A说法错误;
B、D为盐酸,F为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G为金属氧化物,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故C说法正确;
D、D为盐酸,E为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与说明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11.(5分)徐州是五省通衢的历史名城,也是许多美食的发源地,自古人文荟萃。
(1)出行便利。徐州东站每天有275班次高铁停靠。高铁的车身用了大量的钢铁,它的主要防锈措施是 ;车内座椅用到的塑料、涤纶属于 材料。无论是蒸汽火车还是高铁动车,动能主要来自煤炭,但煤炭燃烧会产生 (写两种)等大气污染物。2024年3月21日,我国第一列氢能动车上线运行,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美食之都。徐州特色小吃火出圈了,如烤肉筋、把子肉、地锅鸡、粉蒸肉、酱猪蹄、烙馍卷撒子等,从营养全面的角度分析,食用以上美味还要补充 。
【答案】(1) 喷漆 合成 CO、SO2(合理即可)
(2)青菜或水果等
【详解】(1)高铁的车身用了大量的钢铁,钢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还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故①填:喷漆。
车内座椅用到的塑料、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②填:合成。
煤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煤炭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故③填:CO、SO2(合理即可)。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时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④填:。
(2)把子肉、地锅鸡、粉蒸肉、酱猪蹄中富含蛋白质、油脂,烙馍卷撒子、烤肉筋富含糖类,从营养全面的角度分析,食用以上美味还要补充青菜或水果等,故填:青菜或水果等。
12.(5分)“化”说五味
(1)酸:生活中可以用食醋作为调味品,则食酸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2)甜:白糖是厨房中的甜味剂,制糖工业中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得白糖,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填一种性质)
(3)苦:鱼胆胆汁中含有具有苦味且难溶于水的胆汁酸,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可去除苦味,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选填“溶质”或“溶剂”)的种类有关。
(4)辣: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5)咸;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填构成粒子的符号)构成的。
【答案】(1)
(2)吸附性
(3)溶剂
(4)9:1:12
(5)和
【详解】(1)调味品食醋中含有醋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则食酸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故填:H+。
(2)制糖工业中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得白糖,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性。
(3) 胆汁酸难溶于水,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可去除苦味,即胆汁酸易溶于乙醇,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填:溶剂。
(4)维生素C(化学式为 C6H8O6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9:1:12。
(5)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的符号为Na+、Cl-,故填:Na+、Cl-。
13.(6分)打开某食品包装,内有一小袋“生石灰干燥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袋白色固体产生了兴趣,并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加水溶解过程中,发现温度升高,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 。
(2)操作X用到的仪器中,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
(3)向滤渣B中滴加稀盐酸还可能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滤液C变红,能否肯定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原因是 。
【答案】(1)氧化钙
(2)铁架台
(3)
(4) 不能 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
【详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会放热,加水溶解过程中,发现温度升高,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氧化钙;
(2)操作X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X为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铁架台支持漏斗,铁架台不属于玻璃仪器;
(3)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碱,滤渣B中可能出现的碱是氢氧化钙,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
(4)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由滤液C变红,不能肯定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4.(8分)实验室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均写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选 (填字母);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
(3)制取并收集氢气,可选择装置 进行组合(填字母),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选择F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优点为 。
【答案】(1) 集气瓶 酒精灯
(2) A 密度比空气大
(3) BD或BE或FD或FE
(4)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1)图中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
能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
(3)制取并收集氢气,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F,氢气难溶于水,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排水法活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可选择D或E;故可选择装置BD或BE或FD或FE进行组合;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
(4)若选择F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当打开弹簧夹时,U形管内液面上升到带孔塑料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U形管上半部分聚积,U形管右侧内部气压增大,使液面降到带孔塑料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5.(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铁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误用了浓硫酸,发现无明显现象,加热后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带着疑问,该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温故知新】
(1)一般来说,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说明浓硫酸具有特殊的性质。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
①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
②与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
为了验证足量的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探究方案:
【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如图,先将适量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再将可抽动的铁丝放入浓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加热,继续观察实验现象。 加热时铁丝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①中品红溶液 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②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可得出的结论是
(2)点燃④中收集的无色气体 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该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
【拓展应用】
某同学用上述浓硫酸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
(3)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 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4)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g能与9.8g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反思评价】
(5)足量的铁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请写出试管④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 , ;
(7)是导致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气体,写出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
(8)铁和硫酸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与下列 因素有关(填序号)。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压强 ④硫酸体积
【答案】(1)
(2) 褪色 吸收气体 气体已除尽
(3)60
(4)解:设废水中的NaOH质量为x
答:废水中的NaOH质量分数为1.6%。
(5)
(6)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硫生成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彻底
(7)
(8)①②
【详解】(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2)根据资料内容可知: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有无色气体SO2生成,SO2与CO2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加热铁丝时,①中品红溶液褪色;②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气体;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②中NaOH溶液将SO2气体彻底吸收了,③可得出的结论是:SO2气体已除尽;点燃④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气体是氢气,故填:褪色;吸收SO2气体;SO2气体已除尽;H2;
(3)设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9.2 g×98%=y×15%,解得y≈60 g,故填:60;
(4)详解见答案;
(5)试管④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6)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①中品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检验有二氧化硫生成;③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彻底,故填: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硫生成;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彻底;
(7)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根据题目信息“一般来说,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及实验步骤中“先将适量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再将可抽动的铁丝放入浓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加热,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铁和硫酸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与温度有关;根据“足量的铁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可以判断铁和硫酸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与浓度有关,故填:①②。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5分)
16.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用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 g。
(2)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写计算过程)
【答案】(1)20
(2)解:设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y 。
y=13.2g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因为88%<94.3%,所以该产品不合格。
答:上述该样品不合格。
【详解】(1)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有:
20g×20%=(20g+x)×10%
x=20g。
(2)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满分卷(徐州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6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Fe-56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徐州博物馆的藏品,其制作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新石器时烧制的“彩陶钵” B.东汉时雕刻的“庖厨图画像石”
C.西汉时缝制的“金缕玉衣” D.西周时铸造的“青铜飞鸟盖壶”
2.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
C.汞、Hg、水银 D.氢氧化钠、NaOH、火碱
3.酸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雨水的pH=6.0,为酸雨 B.用稀硫酸除去塑料制品上的铁锈
C.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用盐酸清除大理石地板上的污垢
4.“价类二维图”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NO、NO 都是空气污染物
B.NH3可以和HCl反应生成B物质
C.NO2生成C的反应为NO2+H2O=HNO3+NO
D.物质C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O3,NaNO3的名称是亚硝酸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B.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溶液,产生固体,加水,固体溶解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某气体中,镁条继续燃烧,该气体中一定含氧气
6.2024年3月21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了运行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仅需一步就可将硫化氢转化成氢气,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但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由此反应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金纳米颗粒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炊具 B.镁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烟花
C.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铁锈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8.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定质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c、d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时固体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一定饱和,b点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B.a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点时大
C.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
D.c点时析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和d点时一样多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锌,过滤
B.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溶解、蒸发、洗涤、干燥
C.检验草木灰中含有碳酸盐:取样,加入稀盐酸
D.鉴别黄铜和黄金: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加热
1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二者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可帮助消化,E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相同
B.D→F可通过加金属铜来实现
C.G物质可以为氧化铜或氧化铁
D.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与说明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11.(5分)徐州是五省通衢的历史名城,也是许多美食的发源地,自古人文荟萃。
(1)出行便利。徐州东站每天有275班次高铁停靠。高铁的车身用了大量的钢铁,它的主要防锈措施是 ;车内座椅用到的塑料、涤纶属于 材料。无论是蒸汽火车还是高铁动车,动能主要来自煤炭,但煤炭燃烧会产生 (写两种)等大气污染物。2024年3月21日,我国第一列氢能动车上线运行,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美食之都。徐州特色小吃火出圈了,如烤肉筋、把子肉、地锅鸡、粉蒸肉、酱猪蹄、烙馍卷撒子等,从营养全面的角度分析,食用以上美味还要补充 。
12.(5分)“化”说五味
(1)酸:生活中可以用食醋作为调味品,则食酸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2)甜:白糖是厨房中的甜味剂,制糖工业中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得白糖,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填一种性质)
(3)苦:鱼胆胆汁中含有具有苦味且难溶于水的胆汁酸,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可去除苦味,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选填“溶质”或“溶剂”)的种类有关。
(4)辣: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5)咸;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填构成粒子的符号)构成的。
13.(6分)打开某食品包装,内有一小袋“生石灰干燥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袋白色固体产生了兴趣,并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加水溶解过程中,发现温度升高,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 。
(2)操作X用到的仪器中,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
(3)向滤渣B中滴加稀盐酸还可能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滤液C变红,能否肯定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4.(8分)实验室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均写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选 (填字母);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
(3)制取并收集氢气,可选择装置 进行组合(填字母),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选择F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优点为 。
15.(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铁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误用了浓硫酸,发现无明显现象,加热后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带着疑问,该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温故知新】
(1)一般来说,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说明浓硫酸具有特殊的性质。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
①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
②与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
为了验证足量的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探究方案:
【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如图,先将适量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再将可抽动的铁丝放入浓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加热,继续观察实验现象。 加热时铁丝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①中品红溶液 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②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可得出的结论是
(2)点燃④中收集的无色气体 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该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
【拓展应用】
某同学用上述浓硫酸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
(3)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 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4)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g能与9.8g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反思评价】
(5)足量的铁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请写出试管④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的作用分别是: , ;
(7)是导致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气体,写出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
(8)铁和硫酸反应所得气体的成分与下列 因素有关(填序号)。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压强 ④硫酸体积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5分)
16.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用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 g。
(2)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写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