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三专题《虞美人》(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三专题《虞美人》(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虞美人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叹惋语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春水汪洋恣肆
一泻千里 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设问、比喻、夸张。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之深;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不绝 。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物是 人非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三度对比
情景交融主旨以乐景写哀情愁小结:
整首词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不幸生在帝王之家!李
煜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相关档案
姓名:
字:
生辰:
祭日:
籍贯:
国家:
职业:
信仰:李煜重光937年七月初七978年七月初七江苏徐州南唐国君 词人佛教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11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 “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7月初7,在他41岁生日之夜,令歌伎演唱《虞美人》词,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可见,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同时,他擅长诗词书画,精通音律,还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后主是不称职的也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是五代时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所以后人写诗这样评价他:“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作者简介 浪 淘 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愁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李煜缘何愁诵读指导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凉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煜的生平。
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3、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在诵读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 ?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姓虞。貌美,善剑舞。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 ?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植物名——虞美人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愁“愁”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 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以乐景写哀情“往事”具体指什么?
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往 事 知 多 少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做帝王时的一切的快乐的事情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是什么意思? 东风,是春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月
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只是朱颜改”的“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只 是 朱 颜 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叹惋语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自然永恒不变人事变化无常讨论:这六句中,哪些是写自然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事变化无常?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物是 人非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三度对比
情景交融主旨以乐景写哀情愁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设问、比喻、夸张。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春水汪洋恣肆
一泻千里 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愁小结:
整首词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忧患意识不可少
个人愁绪当释怀2000年高考作文中一位考生改写的《虞美人》:
应试教育何时了?考试知多少。老师昨日又放风,单元测试就在本周中。
各种考试今犹在,只是名目改。问君能有几多愁?素质教育全部付东流。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好好珍惜我们短暂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