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4 16:24:22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3九上·钟山期末)至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现象反映(  )
A.王权逐渐衰落 B.经济发展衰退
C.外部危机严重 D.工匠技术落后
2.(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③反映了世界文明(  )
A.交融互鉴,冲突不断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D.中外交流,精彩纷呈
3.(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④构建的知识结构反映的是(  )
A.科技教育史 B.经济发展史 C.民主法制史 D.政治制度史
4.(2023九上·钟山期末)下列选项中能归入图⑤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5.(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⑥的年代尺中“ ▲”处应该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拿破仑帝国
6.(2023九上·钟山期末)“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等也自己制作。”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
A.实行土地公有 B.具有司法特权
C.推行商品经济 D.实现自给自足
7.(2023九上·钟山期末)“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  )
A.罗马元首制 B.封君封臣制 C.西欧庄园制 D.君主立宪制
8.(2023九上·钟山期末)《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 年生产呢绒十万匹。”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垄断东西方贸易
9.(2023九上·钟山期末)对1400—1800年拉丁美洲人口变化示意图(图⑦)解读正确的是(  )
A.1400—1800年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B.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三角贸易
C.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1600—1800年人口上升的原因是外来移民
10.(2023九上·钟山期末)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 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由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巴哈马群岛
B.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D.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11.(2023九上·钟山期末)由表①可知,19世纪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的发展 B.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D.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2.(2023九上·钟山期末)“《英雄交响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材料中的“他”是指(  )
A.薄伽丘 B.贝多芬 C.莫扎特 D.诺贝尔
13.(2023九上·钟山期末)“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 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则材料说明林肯(  )
A.渴望和平 B.强化专制 C.关注民生 D.维护统一
14.(2023九上·钟山期末)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唯今之计,我当决断,……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 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中的“立新政”是指(  )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15.(2023九上·钟山期末)它虽然仅仅存在了 72天,但马克思认为它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列宁说它为 “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它”是指(  )
A.工业革命 B.殖民反抗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2023九上·钟山期末)(1)【民主曙光】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是   。
(2)【教育之花】12世纪,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反抗殖民】图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4)【科学理论】图⑨的思维导图空白处是   。
(5)【扭转时局】1862年,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题,共14分。
17.(2023九上·钟山期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1)完成A、B、C三处的内容。
(2)列举1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
(3)请你说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4)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60字)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22题12分,23题14分,共26分。
18.(2023九上·钟山期末).纵观世界历史风云,政治制度的确立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乐,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三“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 ——列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概括该事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制作一份大事年表(部分)。选择其中一件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它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大革命”是指什么?请归纳出“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4)请你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19.(2023九上·钟山期末)经济发展是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
—彭慕兰、史蒂文 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共持续三百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才最后完成,它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 近代卷》上
材料三
福特汽车公司流水线生产的T型汽车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非洲劳动力”是如何到达“美洲土壤”上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本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什么?
(3)材料三中的“T型汽车”出自哪个时期? “T型汽车”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更是古埃及法老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项正确;
埃及金字塔代表着法老的权力和地位,因此金字塔的越修越小与埃及经济衰落无关,排除B项;
金字塔越修越小与外部危机严重无关,排除C项;
古埃及金字塔代表法老的地位和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与工匠技术的落后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依次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发明的楔形文字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甲骨文,这几种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多元发展,B项正确;
题干图片只能体现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不能体现互相交融、借鉴与冲突,排除A项;
题干图片的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体现世界文明多元性,而不能体现文明互相交融、源于一体,排除C项;
题干图片只能体现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不能体现文明互相交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繁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因此可知反映了民主法制史,C项正确;
题干没有反映科技教育史的发展,排除A项;
题干没有反映欧洲经济的发展史,排除B项;
题干没有反映欧洲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法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4.【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单元主题是“古代欧洲文明”,而希腊罗马属于古代欧洲文明,所以能归入下图的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项正确;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位于西亚,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A项;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产生于古印度,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B项;
阿拉伯帝国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存在时间是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因此在题干的年代尺中“ ▲”处应是亚历山大帝国,B项正确;
波斯帝国存在于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约在8—9世纪时期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04年拿破仑称帝,拿破仑帝国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历山大帝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6.【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等也自己制作”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根据题干“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二者体现的相同的经济特征是是经济上自给自足,D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
西欧庄园有庄园法庭有司法权,材料没有体现司法权,排除B项;
推行商品经济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下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正是西欧封君封臣制,B项正确;
罗马元首制是指由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的制度,就称为元首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排除C项;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封君封臣制度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在14世纪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16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运动,排除B项;
16世纪完成了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排除C项;
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00—1800年人口上升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开展“三角贸易”将大量的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及欧洲移民的到来,D项正确;
1400—1800年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没有具体明确1400—1600年拉美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而1600——1800年拉美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只说总体趋势,不说明上升、下降的具体时间段容易产生误解,排除A项;
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BC项均不正确,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
“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巴哈马群岛”“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均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A项正确;
发展教育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不属于社会保障内容,排除B项;
工业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发展教育促进人口素质提高,排除C项;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发展教育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2.【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英雄交响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结合所学可知,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所以材料中的“他”是贝多芬,B项正确;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家,排除A项;
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美国当时面临分裂的危险,林肯认为国家分裂是“站立不住”的,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没有体现渴望和平,排除A项;
林肯并没有强化专制,排除B项;
材料并没有涉及民生的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唯今之计,我当决断,……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 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旧制,立新政”指的是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民族独立的强国,C项正确;
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俄国,排除A项;
废除农奴制是俄国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
戊戌变法发生在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5.【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8日到到5月28日,历时72天,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D项正确;
工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排除A项;
殖民反抗与材料“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无关,排除B项;
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存在了12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6.【答案】(1)伯里克利
(2)大学的兴起(大学)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马克思主义理论
(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大学的兴起;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时,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根据题干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与圣马丁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4)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5)根据所学美国内战的知识可知,1862年,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故答案为:
(1)伯里克利
(2) 大学的兴起(大学)
(3)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A:封建国家
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
C:《物种起源》
(2)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示例: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知识点】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内容: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所以三处内容分别是:A:封建国家;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C:《物种起源》。
(2)杰出人物及代表作: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杰出的人物有很多,比如: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列举1例即可
(3)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论述:结合所学,以创新为主题,可以提炼观点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故答案为:
(1)A:封建国家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C:《物种起源》
(2)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示例: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曲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2)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7月4月 《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
影响:《独立宣言》发表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法国大革命;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可以得出这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曾出现王朝复辟,体现出曲折性;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持续到1688年,体现出长期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是本国封建势力,体现出艰巨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曾经处死国王,也曾出现王朝复辟,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体现复杂性。
(2)大事年表: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材料主要体现出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等事件,制作表格即可。影响:第二次大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这次会议主张武力反抗英国,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的发表: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萨拉托加大捷:结合所学知识,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事件:根据材料“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可以得出这形容的是法国大革命。影响:根据材料“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可以得出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主题:根据上述材料,体现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事件,所以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2) 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7月4月 《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
影响:《独立宣言》发表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2)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所以“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始于新航路开辟。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三角贸易,“非洲劳动力”到达“美洲土壤”。
(2)条件:根据材料“它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是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2)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点评】 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 / 1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3九上·钟山期末)至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现象反映(  )
A.王权逐渐衰落 B.经济发展衰退
C.外部危机严重 D.工匠技术落后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更是古埃及法老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项正确;
埃及金字塔代表着法老的权力和地位,因此金字塔的越修越小与埃及经济衰落无关,排除B项;
金字塔越修越小与外部危机严重无关,排除C项;
古埃及金字塔代表法老的地位和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与工匠技术的落后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③反映了世界文明(  )
A.交融互鉴,冲突不断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D.中外交流,精彩纷呈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依次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发明的楔形文字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甲骨文,这几种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多元发展,B项正确;
题干图片只能体现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不能体现互相交融、借鉴与冲突,排除A项;
题干图片的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体现世界文明多元性,而不能体现文明互相交融、源于一体,排除C项;
题干图片只能体现古老文字产生于不同地区,各具特点,不能体现文明互相交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④构建的知识结构反映的是(  )
A.科技教育史 B.经济发展史 C.民主法制史 D.政治制度史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繁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因此可知反映了民主法制史,C项正确;
题干没有反映科技教育史的发展,排除A项;
题干没有反映欧洲经济的发展史,排除B项;
题干没有反映欧洲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法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4.(2023九上·钟山期末)下列选项中能归入图⑤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单元主题是“古代欧洲文明”,而希腊罗马属于古代欧洲文明,所以能归入下图的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项正确;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位于西亚,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A项;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产生于古印度,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B项;
阿拉伯帝国与古代欧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史实。
5.(2023九上·钟山期末)图⑥的年代尺中“ ▲”处应该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拿破仑帝国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存在时间是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因此在题干的年代尺中“ ▲”处应是亚历山大帝国,B项正确;
波斯帝国存在于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约在8—9世纪时期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04年拿破仑称帝,拿破仑帝国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历山大帝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6.(2023九上·钟山期末)“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等也自己制作。”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
A.实行土地公有 B.具有司法特权
C.推行商品经济 D.实现自给自足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等也自己制作”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根据题干“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二者体现的相同的经济特征是是经济上自给自足,D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
西欧庄园有庄园法庭有司法权,材料没有体现司法权,排除B项;
推行商品经济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2023九上·钟山期末)“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  )
A.罗马元首制 B.封君封臣制 C.西欧庄园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下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正是西欧封君封臣制,B项正确;
罗马元首制是指由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的制度,就称为元首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
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排除C项;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封君封臣制度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8.(2023九上·钟山期末)《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 年生产呢绒十万匹。”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垄断东西方贸易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在14世纪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16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运动,排除B项;
16世纪完成了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排除C项;
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23九上·钟山期末)对1400—1800年拉丁美洲人口变化示意图(图⑦)解读正确的是(  )
A.1400—1800年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B.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三角贸易
C.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1600—1800年人口上升的原因是外来移民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00—1800年人口上升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开展“三角贸易”将大量的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及欧洲移民的到来,D项正确;
1400—1800年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没有具体明确1400—1600年拉美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而1600——1800年拉美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只说总体趋势,不说明上升、下降的具体时间段容易产生误解,排除A项;
1400—160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BC项均不正确,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0.(2023九上·钟山期末)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 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由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巴哈马群岛
B.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D.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
“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巴哈马群岛”“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均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2023九上·钟山期末)由表①可知,19世纪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的发展 B.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D.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A项正确;
发展教育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不属于社会保障内容,排除B项;
工业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发展教育促进人口素质提高,排除C项;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发展教育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2.(2023九上·钟山期末)“《英雄交响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材料中的“他”是指(  )
A.薄伽丘 B.贝多芬 C.莫扎特 D.诺贝尔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英雄交响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结合所学可知,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所以材料中的“他”是贝多芬,B项正确;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家,排除A项;
莫扎特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2023九上·钟山期末)“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 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则材料说明林肯(  )
A.渴望和平 B.强化专制 C.关注民生 D.维护统一
【答案】D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美国当时面临分裂的危险,林肯认为国家分裂是“站立不住”的,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林肯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没有体现渴望和平,排除A项;
林肯并没有强化专制,排除B项;
材料并没有涉及民生的问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2023九上·钟山期末)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唯今之计,我当决断,……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 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中的“立新政”是指(  )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唯今之计,我当决断,……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 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旧制,立新政”指的是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民族独立的强国,C项正确;
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俄国,排除A项;
废除农奴制是俄国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
戊戌变法发生在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5.(2023九上·钟山期末)它虽然仅仅存在了 72天,但马克思认为它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列宁说它为 “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它”是指(  )
A.工业革命 B.殖民反抗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8日到到5月28日,历时72天,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D项正确;
工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排除A项;
殖民反抗与材料“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无关,排除B项;
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存在了12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2023九上·钟山期末)(1)【民主曙光】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是   。
(2)【教育之花】12世纪,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反抗殖民】图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4)【科学理论】图⑨的思维导图空白处是   。
(5)【扭转时局】1862年,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答案】(1)伯里克利
(2)大学的兴起(大学)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马克思主义理论
(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大学的兴起;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时,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根据题干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与圣马丁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4)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5)根据所学美国内战的知识可知,1862年,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故答案为:
(1)伯里克利
(2) 大学的兴起(大学)
(3)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题,共14分。
17.(2023九上·钟山期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1)完成A、B、C三处的内容。
(2)列举1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
(3)请你说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4)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60字)
【答案】(1)A:封建国家
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
C:《物种起源》
(2)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示例: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知识点】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内容: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所以三处内容分别是:A:封建国家;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C:《物种起源》。
(2)杰出人物及代表作: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杰出的人物有很多,比如: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列举1例即可
(3)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论述:结合所学,以创新为主题,可以提炼观点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故答案为:
(1)A:封建国家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或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C:《物种起源》
(2)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示例:观点:制度创新能推动国家的发展。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22题12分,23题14分,共26分。
18.(2023九上·钟山期末).纵观世界历史风云,政治制度的确立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乐,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三“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 ——列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概括该事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制作一份大事年表(部分)。选择其中一件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它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大革命”是指什么?请归纳出“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4)请你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曲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2)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7月4月 《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
影响:《独立宣言》发表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法国大革命;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可以得出这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曾出现王朝复辟,体现出曲折性;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持续到1688年,体现出长期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是本国封建势力,体现出艰巨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曾经处死国王,也曾出现王朝复辟,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体现复杂性。
(2)大事年表: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材料主要体现出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等事件,制作表格即可。影响:第二次大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这次会议主张武力反抗英国,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的发表: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萨拉托加大捷:结合所学知识,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事件:根据材料“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可以得出这形容的是法国大革命。影响:根据材料“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可以得出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主题:根据上述材料,体现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事件,所以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2) 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7月4月 《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
影响:《独立宣言》发表宣布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确立了立法规范等。
(4)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2023九上·钟山期末)经济发展是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
—彭慕兰、史蒂文 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共持续三百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才最后完成,它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 近代卷》上
材料三
福特汽车公司流水线生产的T型汽车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非洲劳动力”是如何到达“美洲土壤”上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本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什么?
(3)材料三中的“T型汽车”出自哪个时期? “T型汽车”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案】(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2)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所以“甘蔗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始于新航路开辟。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三角贸易,“非洲劳动力”到达“美洲土壤”。
(2)条件:根据材料“它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是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2)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带来交通安全的隐患等。
(4)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核心是动力和能源的变革等。
【点评】 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