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4 17:34: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和对比来塑造典型人物的写法。 2.通过类文联读,深入思考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3.认识中唐社会现实,学习诗人的悲悯情怀,做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和对比来塑造典型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通过类文联读,深入思考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 认识中唐社会现实,学习诗人的悲悯情怀,做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任务导入 1、《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以戏剧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中的闪亮故事,让千年后的读书人读懂典籍,传承经典。 节目组下一季选择了《全唐诗》这本书,其中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整地呈现了中晚唐时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因此,他们想把这个故事演绎在舞台上,现特向广大读书人征集剧本。 同学们,我们也是两千年后的读书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卖炭翁》,解读经典,创作剧本将其投稿给节目组吧! 二、诵读经典 感知其事 任务一:确定剧本大纲 作为编剧,我们首先要明晰故事的框架和主线,也就是剧本大纲,让我们根据诗歌内容来编写剧本大纲吧。 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读准字音很关键,这些字词,你读对了吗? 3.边默读边梳理诗歌情节,快速完成下表。 三、品读经典 揣摩其人 任务二:设计人物剧本 过渡:人物是剧本的核心,塑造鲜明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好剧本的关键,编剧们,让我们来为卖炭翁设计人物剧本吧。 好的人物是由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共同演绎的。请大家欣赏《典籍里的中国》人物角色的演绎片段。关注有声和无声语言的表达方式。 (一)揣摩无声语言,设计角色形象 品读描写句子,分组合作完成卖炭翁的人物表现和人物形象设计。结合诗句解读你设计的原因。 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讨论要求: 组内一人为组织者,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发言者,其余人为建议者。 揣摩内心语言,设计戏剧张力 剧本中的对立冲突或矛盾叫做戏剧张力,设计戏剧张力能让观众沉浸剧中,并引起强烈的共鸣和情感联系。 1.换词比读,感受老翁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同学们仔细寻找诗中有哪些矛盾或鲜明的对比。 矛盾处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换词比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老翁埋怨天寒,又祈愿天寒,为什么呢?为了生活,其实只能说是为了活着 小结:“衣单”的老翁本应埋怨天寒,路远、炭重、路滑,可他却祈愿天更冷些,祈愿炭能卖个好价钱。这无怨之愿,饱含着卖炭翁多少辛酸与无奈。老翁不仅生活苦,他的心里更苦。 比较不同,感受老翁和宫使的对立。 诗人言简意赅,多角度刻画了老翁和宫使形象,将卖炭翁的悲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宫使的蛮横表现的活灵活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人物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谱系中的经典形象。 (三)想象有声语言,设计演员台词 活动要求:认真品读宫使抢炭的相关句子,圈出关键动词,根据情境想象两组人物对话,注意在人物语言前面添加修饰语,描述抢炭过程中宫使和卖炭翁的不同表现。 小结:在有声语言的演绎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卑微的老翁和两个蛮横的宫使,两者相遇,满车的炭变成了轻飘飘的一点红纱,老翁满心的期待落空了,绝望的他只能发出沉重的叹息。 以诗作结:在我们的分析中,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就这样穿越历史向我们踽踽走来。 他, 鬓发苍苍, 面露饥色, 十指炭灰, 瘦骨嶙峋, 生活的艰辛如山一般压在他年迈的身体上; 内心的煎熬如山一般压在他单薄的衣衫上; 多苦成山,重压成难, 塑造了他的灰暗人生。 四、联读经典 领悟其意 任务三:分析剧本背景 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了什么社会背景呢?设定特定的背景,剧本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出其主题和情感。编剧们,让我们共同分析剧本背景。 类文联读,晓一类人物 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有个官吏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绝望哭泣。 ——韩愈《顺宗实录 宫市》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蚕妇》 思考:农夫、蚕妇和卖炭翁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都是被掠夺的底层劳动者! (二)资料助读,明“苦宫市也”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与其叫他们宫使,不如直言盗贼! 学生谈感悟,教师作总结。 以诗作结: 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呀, 他们都在遭遇着宫市之苦、掠夺之伤, 这简直就是一个剥削人的制度, 一个压死人的社会, 一个让人无法喘息的悲苦的世道! 五、思读经典 肩负责任 (一)感士子之情怀 1.所幸的是,在这世道之下,有一个人在默默关注着他们并为之发声,这个人就是谁呢? 预设:白居易 资料助读 小结:白居易,他心系天下百姓,化笔为箭,写了五十多首新乐府诗,每一首都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视国家为生命,视民生为己任”的悲悯之心一直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像白居易这样的士子: 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思身上之责任 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谁?还可以有谁? 预设:我们 士子还在,士子精神也应在。 生齐读: 今日,我们以读书人之名, 承士子之精神, 读好手中之书, 担好肩上之责, 胸怀天下之事, 点燃时代之光。 师:同学们,作为千年后的读书人,《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与《尚书》对话,今天的我们与《卖炭翁》对话,共读此书,共创此剧,不仅为了底层老百姓、为了还原社会历史,更是为了号召广大读书人传承士子精神!愿未来,我们一直路上。 五、作业布置,分层而选 作业一:感同老翁命运,体会小人物的悲苦 演员要想对卖炭翁的悲剧命运感同身受,还需有更深刻的人物分析。请你从“卖炭翁”的角度,重新讲述这个故事。注意心理描写和叙述角度。 作业二:完善舞台剧本,体会社会的病苦 结合诗句,适度想象,添加细节,形成一个可以直接拿来拍摄的完整舞台剧剧本,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 作业三:挖掘当代小人物,发少年之声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里,传统的乡村文明和现代文明发生着猛烈撞击,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也有很多小人物的生活值得我们去透视并为之发声,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讲述一个新时代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