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关雎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关雎》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3.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4.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5.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 1.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导入:诗是思绪翩飞时,在光阴里留下的悠然倩影,是愁肠百结时,在心海里翻涌的幽深波澜。《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现在就跟老师一起走进《关雎》的世界吧。 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 中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 “雅”、“颂”三部分,《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任务一:诵读感诗歌之意 一曲一调歌生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明确:从内容上看,普遍认为《关雎》写一个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共三章二十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爱情画卷。 第一章,大约是春夏之交,这个美丽的季节,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州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无限的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伴侣。 第二章,他朝思暮想,醒着也想,睡着也想,只怕追求不到;躺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就只是思念着她。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之情。“辗转反侧”更加具体和形象化,不仅仅是寝食不安,简直就是坐卧不宁,精神恍惚,到这儿,这种相思之情已经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第三章,情到极处必生幻。正因为思绪萦绕,长夜无寐,所以他浮想联翩,幻想着借琴瑟之声,向她倾吐由衷的爱慕和不尽的相思,以感其心,求得其爱。而一旦能博得她的垂青,赢得她的爱情,他便敲钟击鼓迎娶她,使她欢悦,和她结成幸福的伴侣。 任务二:精读品诗歌之情 一笔一划抒真情:反复朗读,分析“淑女”和“君子”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明确:淑女的特点——文静美好、善良贤淑、勤劳干练、智慧高雅;君子的特点——执着坚定、礼貌有节、为爱改变、德才兼备。 这首诗的情感表现较为突出,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能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任务三:赏读悟诗歌之美 一词一句细研磨:合作探究,发现诗歌中的美词、美句,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2、“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部分诗句的重复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双声、叠韵、叠音词的运用,诗句的押韵,丰富了诗意,读起来琅琅上口。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各章结构大致相同,只是更换其中个别的字句,内容层层递进,加浓了情感,增强了节奏感。 课后作业: 1、把《关雎》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例文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2、爱情是个小天地,走出这个小天地,我们可以发现:亲情、友情、师生情、故土情、爱国情醉人心田,抒写这些情感的诗句比比皆是,你有这样的积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