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社戏》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4 18: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社戏》
教学目标
1. 梳理与“社戏”相关事件,品读戏前波折、戏后偷豆等情节,理解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 2. 梳理与“社戏”相关事件,感受“我”与小伙伴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理解“我”对平桥村生活的喜爱、眷恋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梳理与“社戏”相关事件,品读戏前波折、戏后偷豆等情节,理解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
2. 感受“我”与小伙伴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我”对平桥村生活的喜爱、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作者:填空小练习 2.积累词语: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二、分析课文 (一)引入: 1. 明确文章的叙述者,来到平桥村的原因。 2. 提出核心问题:“我”在多年后依旧感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豆”与“戏”到底好在哪里? (二)围绕“看戏”,整体把握 1. 阅读课文第4-30段,概括事件、完成表格,同时用箭头标注出“我”的心情变化,将事件连接起来。 参考答案: 综上,随着“看戏”事件的一波三折,“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但在表格(7)(8)之间的这一处心情却有些反常:“我”在看了一出极其无聊的“戏”之后,心情却十分快乐。 由此发现,这一刻“我”的快乐并不源于戏本身,而是在“戏外”。 (三)研读“戏后”,体验乐趣 1.阅读课文第23段(归航途中),以“我听到 ,我看到 ,我感到 。”的句式,梳理“我”在返程时的“快乐”体验。 2.阅读课文第24-27段(偷豆吃豆)。 (1)圈画描写小伙伴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重点分析阿发的人物形象。比较: 原句: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改句:阿发一面跳,一面爽快地回答,“偷我们家的!” (四)关注“戏前”,感受情谊 1.阅读课文第4-7段,体会“我”看戏前的心情。 2.关注第7段在“我”看戏遇到阻碍时小伙伴的表现,分析小伙伴们的人物形象。 (五)课堂总结 “戏”、“豆”的“好”不在戏或豆本身,而在戏外。“好”在归航途中“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时,感受到小伙伴的赤子之心。“好”在“我”一筹莫展,为不能看戏而失落时,小伙伴的献计献策、“出手相救”。更“好”在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此淳朴、真诚。因此,那夜的“好”留存在了“我”的心中,留在“我”心中的其实是“我”和小伙伴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快乐时光,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