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应对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应对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4 18: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口语交际·应对
教学目标
1.了解应对的含义,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做到礼貌待人。 2.通过具体口语实践,初步学会基本的互动交流、自我保护的方法,做到有序应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应对的含义,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做到礼貌待人。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口语实践,初步学会基本的互动交流、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序应对。
一、温故知新,识“应对” 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文中元方针对客人的错误进行了有理有据、不失风度的回应。这种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 今天我们将围绕“在日常交往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实践学习。 二、分析评价,学“应对” (一)“应”有针对 在日常交往中要做好应对,首先要注意应对要有针对性,即在准确理解对方观点意图的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应”有针对呢? 1.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圈画有关词句,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做到“应”有针对的。 【材料一】在参观陆游纪念馆时,小明听到身旁一位游客指着牌匾在嘀咕“到底该念‘堂观务’,还是‘务观堂’呢?”小明这样说道:“朋友,你好!应该读‘务观堂’,因为牌匾的书写,基本遵照从右到左的书写习惯;还有,因为这是陆游纪念馆,且陆游的字为‘务观’,于是取名为‘务观堂’。” 【材料二】一天,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走在大街上。被骑自行车的人撞倒在地,好在没有大碍。肇事者扶起他,十分诚恳地向他道歉。萧伯纳则诙谐地回应道:“你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材料三】 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正当他穿过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时,迎面走来一个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僵持了几秒钟,那个批评家傲慢地开口了:“我从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平静地看了看那个人,回应道:“我却正好相反。”说完,微笑着退到一边。 【材料一】从“参观”“游客”这两个词语,可知两人是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都是陆游纪念馆的游客;从对方“嘀咕”“指着”的表现来看,他对牌匾内容怎么读有了疑问和困惑。小明的回答是为了解惑。这种情境属于一般性的询问。 【材料二】从“大街”“肇事者”,可知萧伯纳和对方是路人关系,也互不相识,事情发生在大街上;从“诚恳道歉”“诙谐”中可以读出,骑车的人及时道歉,态度诚恳,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而萧伯纳自己并无大碍,也根本不在意这桩小插曲。这种诚恳的道歉情境往往和善意的玩笑属于同一类。 【材料三】从“公园”“仅能容一人通过”“小路”“迎面”“面对面”等词句,可知歌德和批评家是狭路相逢,而“傲慢”和“平静”两词能够分别体现两者不同的语气态度,批评家这句“我从不给蠢货让路”让应对情境充满了讽刺和刁难。 2.从刚才的分析中,同学们是否发现要做到“应”有针对需要关注些什么呢? 首先,要关注应对双方的身份和关系。 其次,关注对方的话语、表情等,明确对方态度,判断情境类型。一般来说,应对包含以下三种情境,与之相应,也有三种应对方式:面对一般性询问,我们要做出客观回答;如果对方开了善意的玩笑或诚恳致歉,我们可报以善意的幽默和自嘲;还有一种是对方恶意的刁难或讥讽,此时我们要随机应变,用不卑不亢的态度回应对方。 情境种类应对方式一般性询问客观回答善意玩笑或诚恳道歉善意的幽默、自嘲恶意刁难或讥讽态度随机应变、不卑不亢
此外,要想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态度,除了关注对方话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我们来看一件发生在撒贝宁身上的事: 【材料四】在撒贝宁主持的电视节目《开讲啦》中,有一期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老先生。张院士上台后对撒贝宁说:“我认识你,我在节目里见过你,但是你不认识我。”撒贝宁回应说:“我不认识您,是因为我实在考不上清华计算机学院!” 明确:从电视节目的情境来说,双方的关系是主持人和嘉宾。但张院士的话改变了这种关系。从字面看,他的话主要表述了一个事实:我认识你,而你不认识我。言外之意,“你”是知名的主持人,而“我”只是看你节目的许多普通观众中的一员。这就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并不因自己是清华大学的院长而高高在上。院士的谦逊、平和和幽默可见一斑,同时也表达了对撒贝宁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撒贝宁的应对是怎样体现“应”有针对性的呢?他的应对针对了张院士表述的重点“你不认识我”,也听懂了张院士的言外之意,所以他采用自嘲方式,表达自己是因考不上清华计算机学院而无缘与对方结识,言外之意是,对方所从事的科学事业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幽默而含蓄地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和赞美。 这句回答不仅符合日常交际中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需要,同时更凸显了嘉宾的地位和贡献,增强了节目效果。 由此可见,得体的应对不仅是一种信息上的交流,更时一种情感的回应。所以,听出话里话外之音是使得应对具有针对性的关键,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判断对方态度,还能让我们准确把握对方的情绪,让应对更得体,更巧妙。 3.小结: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归纳了让应对具有针对性的方法:①首先要明确应对双方的身份和关系;②结合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明确对方态度,判断情境类型。③认真聆听和思考,在准确理解对方意图后,把握其观点,听懂言下之意。 (二)“应”有技巧 应对有了针对性,也就有了应对方向。根据情境类型的不同,应对技巧也有所不同。除了客观回答外,还有自嘲、归谬、针锋相对、转化话题、巧换概念等。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为每一个应对案例匹配出正确的技巧。 A孔融十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得到人们的赞许。有一个叫陈韪的官员却当众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聪明),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回应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明确:针对陈韪的当面取笑,孔融运用“归谬法”,假设“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成立的,推断出官员小时候聪明,以此来回击陈韪现在并不聪明。既彰显了自己的聪明,又有效地回击了陈韪的羞辱,可谓是一举两得。 B一个外国友人曾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想了想,说:“我们中国一共有18元8角8分。”因为当时中国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合起来正好是18元8角8分。 明确:这一应对,通过巧妙转换概念,既幽默地回答了外国友人的提问,避免了尴尬,又有效地保守了国家机密。 C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很检朴,常常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面那个破玩艺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那个玩艺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明确:安徒生脱口而出的回答仅仅是语序上的巧妙改动,将路人讥笑他的话里的“帽子”和“脑袋”互易,却变成了对脑满肠肥的贵族进行的犀利无情的嘲弄。运用针锋相对的技巧,说明即使帽子再华丽,可脑袋里充斥的都是浆糊,或是投机钻营、歪门邪道,那帽子不过是愚昧或者罪恶的点缀,也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D一名英国女士非常喜欢钱锺书的小说《围城》,于是打电话给钱锺书请求见面。钱锺书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明确:钱钟书自嘲为“下蛋的母鸡”,委婉地拒绝了一名英国女士的请求。 E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明确: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避席对曰,有礼有节,巧妙应对,不卑不亢。他联系生活实际,用橘生淮南果实叫做橘,生于淮北果实却叫枳的常识,来譬喻齐国人在齐国不盗,入楚后开始偷盗的不同现状。晏子不但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更含蓄指出了楚国民风败坏的事实,令楚王自叹不如,自讨无趣。 小结:这些精彩的应对案例体现了应对技巧在应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在一个应对情境中,有时使用的技巧并不唯一。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积累经验,使得应对更加巧妙。 (三)“应”要得体 当应对有了针对性和技巧时,的确能帮助我们准确回应对方,而更高妙的应对,还需要有处事不惊的态度和得体的语言。我们借助文化名人的故事,看看普希金是如何做到应对得体的呢? 【材料五】普希金年轻的时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地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舞厅。 明确:在这段对话中,普希金原本友善地邀请贵族小姐跳舞,由于他那时并不出名,这样的身份遭到了贵族小姐的轻视,用“傲慢”“冷淡”的态度说“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贵族小姐话中的“小孩子”是指普希金太年轻,意思是不想与普希金一起跳舞。普希金故意利用了“小孩子”的歧义理解,把“小孩子”曲解成小姐怀了孕,肚里有了孩子,因此不便跳舞。既缓和了尴尬的情境,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绝的普希金在应对时使用了“对不起”“亲爱的小姐”等表达歉意的用语和问候语,离开时还不忘“礼貌地鞠躬”,充分展现了他的绅士和大度,与对方的傲慢冷淡形成鲜明对比。 小结:普希金之所以能够巧妙应对,除了上文提到的准确解读对方言外之意和运用恰当技巧外,还主要表现在①关注自己的身份。当时的普希金年轻又不出名,在当时俄国的社交场合中容易遭到拒绝。②注意应对得体。如使用问候语、运用谦辞或敬辞。③态度温和,平等友善,即使对方过于直接甚至充满挑衅意味,应对者温和友善的态度会更显君子风度。 得体的应对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时还能让对方转变对你的观点、看法,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小试牛刀,会“应对” (一)根据以上所学,请同学们根据情境特点,选出恰当、得体的回答。 学校“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组委会已邀请到资深记者吕女士担任评委,现请你将本次大赛的相关事宜电话告知她。当她在电话中问你来电意图时,下列应对最恰当的一项( C) A.7月3日下午两点,在我校礼堂举行“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请您参加。 B.吕女士,您好!请您来我校参加“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 C.吕女士,您好! 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D.吕女士,您好!7月3日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感悟人生”演讲比赛将在我校礼堂举行,请您必须准时到达现场! 明确:电话告知对方事宜,首先要明确对方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在问候时使用礼貌用语,其次要明确告知时间、地点和活动主题,最后在结束时要记得使用敬辞让应对更加得体,比如“届时请您光临指导”就比“请您必须准时到达现场”更有礼貌,更加恰当。因此选择C选项。 (二)阅读材料,请简要评价马克·吐温的应对是否得体。 【材料六】有一次在火车上,马克·吐温与一位不相识的贵妇人对坐,他对她说:“你真漂亮,”妇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夫人,只要像我一样说假话就行了。”贵妇人满脸通红,再也不说话了。 明确:马克·吐温的应对是得体的。从两人关系上看,马克·吐温与贵妇人是旅途中的陌生人,马克·吐温首先对她报以赞美,是一种礼貌的体现。但对方却“高傲”地回应,不仅没有对赞美表示感谢,还从言语上嘲讽了马克·吐温的长相,属于恶意刁难和讽刺。对此,马克·吐温虽然仍用“夫人”的称谓来保持自己作为绅士的礼貌,但在回答中用“像我一样说假话”进行应对,既收回了自己之前的赞美,对对方傲慢的态度予以有力的回击,又缓解了尴尬的局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最后,从贵妇人因羞愧和尴尬而满脸通红,不再讲话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马克·吐温达到了自己应对的目的。 (三)根据情境,做出得体的应对 【情境】课间,你看到喜欢画画的同桌小丽用铅笔在桌子上绘画,还跟同学炫耀自己的设计。你进行制止,她却对你说:“桌子是你家的?我坐这,我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用你管!我画的这么好看,你就是嫉妒!”你将如何应对呢? 你的应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在这个情境中,你和小丽是同桌关系,在用语时要注意态度温和礼貌,不冲动。小丽的言外之意有两点:①桌子是公用的,我在使用,别人无权干涉;②她对自己的绘画很满意。针对这两点,你可以从欣赏、保护她的画作的角度予以回应,并告诉她正因为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公共财物,才需要我们共同爱护的道理。因此,你可以这样说: 小丽,我也觉得你画的挺好看的。可把它们画在本子上,留作纪念,岂不更有意义?况且正是因为桌子是大家的公共财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爱护,你也是我们大家中的一员,爱护桌椅不能没有你的努力! 四、回顾总结,善“应对” 这节课,我们围绕“在日常交往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学习。 首先明确了应对的含义。 其次,我们结合案例分析,学习了应对的基本策略,即应对要有针对性,要运用相关技巧,并使用得体的语言。 最后,我们借助口语实践任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应对情形展开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语文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又要为生活服务的特点。在以后的日常交往中,同学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同时再多积累、多运用,你一定能够成为富有智慧的应对者!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