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44:4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沈心工与李叔同
高一年级 音乐备课组
第 26 课时
制作人 乔倩
制作时间 2015-5-20
校园歌曲
请欣赏:
学堂乐歌
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
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
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
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
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沈心工与李叔同
沈心工(1870-1947)
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被称为
“学堂乐歌之父”。曾赴日本留
学考察,并于1902年在东京创办
“音乐讲习会”。代表作品有:
《黄河》、《体操——兵操》、
《竹马》、《卖布》、《铁匠》
《革命等。
想一想:
1.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描写、表达了什么内容和情感?
《黄 河》 沈心工
创作背景
1904年, 进行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将
中国东三省的部分特权转让给日本,同时企图
侵占外蒙,这一行径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愤怒。
当时沈心工先生正在日本留学,企望寻求
救国之路,由于不满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
迫害,毅然退学回国。
李叔同
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
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
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
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
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
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
法师。
《送别》
讲一讲:创作背景故事
想一想: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唱一唱:学会唱这首学堂乐歌
《祖国歌》
民间曲调:老六板
本课小结
思考: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
1.引用欧美、日本曲调进行中文填词
2.自己作词作曲
3.使用中国民间曲调进行填词
思考:学堂乐歌多表现什么内容?
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爱国民主
本课小结
1.学习了解了学堂乐歌
2.对沈心工和李叔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聆听欣赏了《黄河》、《送别》、《祖
国歌》等歌曲
4.学唱了《送别》
练习巩固
请你在课后为《送别》的旋律填上一段
新的歌词,自己完成一首“学堂乐歌”,并
在下节课为大家唱一唱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