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3:45: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了解萧友梅、黄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问》,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了解这些歌曲反映的时代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20世纪初艺术歌曲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问》,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感受《渔阳鼙鼓动地来》与《山在虚无飘渺间》的音乐旋律情绪。
难点:聆听对比两首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与《山在虚无飘渺间》。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音乐学院吗?
学生回答(略)
(2)提问:大家认为最早的音乐学院是哪一所吗?
学生回答(略)
(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是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3)提问:那你们知道它的创始人又是谁呢?
学生回答(略)
(蔡元培与萧友梅)
二、新课
(一)萧友梅:《问》
1、作者简介: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中国第一所正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本由国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队,亲任指挥,从1922年底到1927年将近5年时间,共开过40余次音乐会,演奏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北京群众介绍了西方音乐艺术。
2、萧友梅代表作品:
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
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
我国第一部重奏作品---《小夜曲》
共创作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包括《问》、《国难歌》、《国耻》、《五四纪念爱国歌》等。
3、教唱歌曲第一段
4、学生浏览P212文字,总结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的特点。
群众歌曲特点: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单易学,适于群众集体演唱。
艺术歌曲特点歌词经典,细腻,旋律优美,技巧性强,层次高雅。
这首《问》就是一首典型的艺术歌曲。
4、教唱歌曲第二段,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黄自:《长恨歌》
1、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2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
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其中包括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钱仁康等。
代表作:
中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怀旧》
中国第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抗敌歌》
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歌曲《旗正飘飘》、《思乡》、《玫瑰三愿》、《九一八》等。
2、作品赏析
(1)作品简介:1932年,黄自、韦瀚章根据《长恨歌》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长恨歌》。
(2)创作背景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描写唐玄宗晚年不爱江山爱美人,整天与杨贵妃在一起,不理朝政,后来安禄山和史其明发动了叛乱,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造成了国家危难。强大的唐朝最后衰落了。黄自创作这部作品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国民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华北地区,亡国之祸已经迫在眉睫,国家面临这么大的灾难还没有危机感,国民党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选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想指出一个国家在遇到危难,如果统治者都腐败,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因为唐玄宗的腐败引起了安史之乱一样。
(4)聆听对比: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与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比较它们从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完成表格:
曲名
速度
力度
音色
情绪
渔阳鼙鼓动地来
(快)
(由弱到强)
(浑厚)
(愤慨)
山在虚无缥缈间
(慢)
(弱)
(柔和)
(飘渺)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萧友梅和黄自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欣赏了他们优秀的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够下来进一步了解这两位音乐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