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新课程标准引导的高中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音乐教育的“听觉艺术特征与参与式活动特征”,确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文化性和传承性、世界性与民族性、多元性与开放性想结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让学生掌握艺术歌曲的风格。2.通过舒伯特三首艺术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续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3.通过欣赏与探究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
3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对欧洲音乐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作曲家了解很少。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魅力所在。在本课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要求,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突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舒伯特三首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掌握艺术歌曲的特点。难点:分析艺术歌曲在旋律、调式、和声色彩、伴奏及音乐情绪的突出特点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在这方面的表现。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聆听舒伯特的《小夜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哪位作曲家创作的?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富丽堂惶的宗教色彩;崇尚理性的古典风格;赋予诗意的浪漫情调。
这堂课让我们结识“歌曲之王”舒伯特;走进他的艺术歌曲;感受浪漫音乐。
【创作意图】聆听音乐,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音乐美的陶冶。
活动2【讲授】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1、《魔王》
(1)故事情节介绍,孩子怎么样了,让我们在歌曲中找到答案。
(2)欣赏全曲。学生思考:
歌曲描写哪几位主要人物?孩子向父亲发出几次呼救?
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演唱方法?
歌曲伴奏乐器是什么?钢琴伴奏在歌曲中渲染了什么场景?
(3)歌曲中主要音乐旋律分析。
叙事者:讲故事的客观立场。音乐口语化。
孩子:儿子的歌唱出现了三次恐惧的惊叫,旋律非常简单,但却紧张的惊慌效果,刻画了孩子恐惧的心情
父亲:设计为较低的音区,音乐亲切而又深沉,表现了父亲焦急的心情。
魔王:全曲最具抒情性段落,音乐矫揉造作,表现他的奸诈。
【创作意图】
聆听音乐,体验艺术歌曲的特点。歌唱应该充分发挥声乐技巧。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钢琴伴奏部分,用来渲染、衬托歌曲意境,突出音乐形象。
(4) 找4名同学配乐朗诵《魔王》这首艺术歌曲。
【创作意图】学生参与合作,注重音乐参与性和实践性。
2、欣赏《鳟鱼》
(1)通过教师范唱,发挥教师基本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学生思考:歌曲讲述什么内容?歌曲中描写了哪几位人物?歌曲揭示哪些社会现实?
(2)师生归纳:引导学生细心聆听音乐作品,体会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浪漫时期的社会背景,导致音乐家强调想象,感情,抒情和侧重于内心刻画。艺术歌曲特点:歌词必须有诗的意境、词的内涵。
【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细心聆听音乐作品,体会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浪漫时期的社会背景,导致音乐家强调想象,感情,抒情和侧重于内心刻画。活动3【活动】实践表演
师生演唱《小夜曲》,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师详细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程度,在教学中为特长铺设展示平台,由班级会钢琴的同学弹奏《小夜曲》师生共同演唱,感受音乐,体验艺术歌曲。同时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活动4【活动】归纳总结
艺术歌曲的特点。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1、用来渲染、衬托歌曲意境,突出音乐形象。
2、歌词必须有诗的意境、诗的内涵,而且有使诗的形象变成音乐形象的可能性。
3、诗与音乐、人声与伴奏有机结合,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歌唱要充分发挥声乐技巧,它的伴奏应“声乐之花的生长”提供必不可少的“气氛和土壤”。
活动5【活动】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位作曲家——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的不同,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认识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本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聆听着歌曲之王的经典步入了浪漫时期音乐的殿堂,如果说巴赫发现了“永恒”、贝多芬发现了“悲剧和胜利”的话,那么舒伯特则发现了歌唱的心灵。浪漫乐派有很多经典,让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学习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