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
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品。
2、学习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基础知识。
3、通过聆听、演唱及表演艺术歌曲《鳟鱼》、《魔王》,感受、体验歌曲音乐风格及特征。
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100多首合唱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有《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
艺术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在内容上有某种关联的、由同一诗人作词的若干首歌曲所组成的音乐统一体。
作品欣赏
鳟鱼
背景资料: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写成得一首艺术歌曲. 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 舒巴尔特写这首诗是有政治原因的。由于政治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了许多抒情诗。《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受骗的小鳟鱼。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对受到欺骗的弱者的同情.
①伴奏乐器是什么?
②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是什么结构
③音乐前后有什么不同?(从速度、节奏、音色、旋律等要素进行分析)
钢琴
四个部分 再现的二段式结构
回答问题
前面:表现明朗,鳟鱼活泼自在。
后面:暗淡、低沉,鳟鱼紧张、绝望。
3.学唱《鳟鱼》旋律片段
作品欣赏
1.《魔王》
《魔王》原为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一首叙事诗。诗中描写的内容是:
1781年4月,作家在德国东部图林根地方的一个旅馆投宿,听说了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前几天,就在这个村子,有一个农民连夜骑着马,抱着自己的病孩,穿过森林,赶往耶拿,那位名医对孩子的病也毫无办法。这样,父亲只得带着孩子往家赶,一路上父亲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惟恐失去他。可是,还没有赶到家,孩子已经死了。歌德由此想到德国的一则民间传说;魔王艾尔在黑夜中把孩子抱走,以新闻为情节、以魔王为主题的富有幻想的诗作就问世了。
前奏
歌曲人物对白(歌词)
叙述者:谁在黑夜里骑马飞驰?是一位父亲和他的男孩;他把那爱儿 搂抱在怀,紧紧地抱着,使他温暖。 父亲:“我儿,为何这样惊慌害怕?” 儿子:“啊,父亲,你可看见魔王?他头戴王冠,身披王袍”。 魔王:“好孩子啊,随我来吧!我和你快乐游戏,无数的鲜花开满溪边,我的母亲还有金边衣裳。” 儿子:“啊父亲,啊父亲,你听见没有,那魔王低声的对我说什么?” 父亲:“你别怕,我的儿,你别怕,那是寒风吹动枯叶在响。” 魔王:“好孩子,你可愿随我而去?我的女儿也在等待你。每天晚上你跟我的女儿游戏,他唱歌又跳舞来使你欢喜,她唱歌又跳舞来使你欢喜。” 儿子:“啊父亲,啊父亲,你看见了吗?魔王的女儿在黑暗里?” 父亲:“我儿,我儿,我看见了,那只是柳树灰色的阴影。” 魔王:“我真的爱你,你的容颜多可爱美丽。你如果不愿意,我就用暴力。” 儿子:“啊父亲,啊父亲,他已抓住我!他使我痛苦,不能呼吸!” 叙述者:“那父亲慌了,他快马加鞭,把喘息的儿子紧抱在怀里,惊慌疲倦,回到家里,怀里的孩子已经死去!
“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
演唱形式:
伴奏:
演唱水平:
目的:
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多为独唱曲。
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而创作
本课小结
1、你所知道的舒伯特的生平。
2、你所知道的舒伯特作品《鳟鱼》和《魔王》。
3、你所知道的艺术歌曲和声乐套取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