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0 14: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我国的地势特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习我国地形的基础,主要内容是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读图归纳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通过演示比较,得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及交通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时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是重点。
二、学生分析
学 生进入初二后,有了一定的读、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能力了。已经初步掌握了地形的分类和地势特点的描述方法,基本掌握了地形图的读图方法;学生可通过自学找出我国主要的地 形区,归纳地形类型种类,判断其面积大小;学困生基础差,读图记图能力不够,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要借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的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图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互帮互学,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让学生具备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智能白板等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PPT课件等,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2、将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演示的视频,课堂播放自己做的微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情况。 3、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1)导入:借助PPT,播放下载的短视频,展示我国的地形、地势概貌。 (2)新课:在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时,分别采用不同的PPT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与知识。 (3)小练习: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抢答与巩固。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订正、检测部分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和地势》中的地势,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小结:看完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都滚滚东流入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观看PPT、视频网络资源进行展示。 学生体会、思考,回答。 通过直观的“导入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组学习与适时点拨 教师引导后自学第一部分:请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1、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地势高,什么地方地势较低呢? 2、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呢? 播放微视频第一部分——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师提示: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及变化,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观察设色的地形图,假设把我国地形分为三级阶梯,你认为哪些山脉为界较好? 教师出示表格: 阶梯、界线 主要地形 平均海拔 第一阶梯 高原 4000M以上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M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500M以下 学生观察回答: 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较低。 学生讨论:有的可能分为两级或者三级阶梯,都有自己的理由。 学生对照课本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主要地形、平均海拔 学生作图:课本的活动1,在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界线的名称。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阶梯分界线 可以随机、分排、分组等方式抽学生展示成果或总结发言。
合作探究 精讲释疑 过渡:这种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响呢? 播放微视频第二部分--我国的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教师点拨:注意湿润气流的流向对降水的影响;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流速等等。 教师总结: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将长江、黄河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分组讨论: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并做好记录,然后用实物展台展示小组的观点。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 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拓展延伸 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又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点拨:结合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和澳大利亚的地形作比较,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通过比较展示,记住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找到我国为什么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的原因了吗?请你结合这一问题谈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深入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达标检测 教师出示小练习(PPT): 学生抢答巩固记忆 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PPT课件展示问题为引导,层层递进地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学生自学,找问题,想答案,并且小组内讨论,协商答案。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小组合作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合作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教师留出足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通过竞争,使学生们都产生了自信,自尊,自强,学生们信心百倍,主动性,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3、 使用多媒体播放地图,景观图,剖面图,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了立体模型,构成了空间网络,增强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