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六年级地理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的内容。本章是七年级地理中学生首次接触人文地理的开端,诣在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的概况,探 讨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同学们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认识,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通过让 学生观察聚落的景观图片,例举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传统聚落的保护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 识,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心,能热情参与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活动,但容易过度“激动”,影响学生的听课和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会思考,潜心学习;同时学生虽然能踊跃发言,但却不太懂得倾听与思考,影响很多同学的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能根据图片资料简单描述地理事物的特点,但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某些景观不熟悉,对某些现象不理解,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
1、说出聚落的定义、类型及其景观差异 2、运用材料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3、认识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Ppt播放图片资料(家乡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并插入歌曲《我爱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对“聚落”有一个直观印象。 新课学习环节,通过Ppt播放图片,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幅图片得出聚落的定义、类型及乡村与城市的不同;通过多幅图片的运用得出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净土》——丽江古城视频的赏析,帮助学生理解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聚落的保护的意义。 通过Ppt播放图片资料、歌曲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与平面地理之间的转换感,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激趣入课 播放沂源县景观图和歌曲《我爱我的家》 欣赏图片、歌曲,对聚落形成直观印象 上网下载图片和歌曲,制成Ppt。学生欣赏家乡聚落景观,欣赏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对比认识:“现在的家” 展示乡村和城市图片 观察图片,讨论完成对比表格 上网下载图片,制成Ppt。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得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不同。
讨论设想:“未来的家” 展示几幅与聚落形成和发展关系密 切的要素的景观图,如资源、交通等 观察图片,思考:我理想的家会建在什么地方? 上网下载图片,制成Ppt。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得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直观形象,印象深刻。
巩固思考 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 验证自己的思考: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上网下载图片,制成Ppt。通过本环节学生可进一步验证自己之前的选择的正确性。
深入探究 展示“世界灯光分布图” 探究:世界聚落的发布特点 上网下载图片,制成Ppt。图片可加深学生对世界聚落分布特点的直观认识。
分组讨论 展示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图片及 相关气候图 讨论:世界各地民居特点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上网下载图片,制成Ppt。本环节可检测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图片的运用形象具体,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上启下 播放《净土》歌曲及视频,承转下一节内容。 欣赏丽江古城之美,思考对它的保护。 上网下载视频,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达标检测 独立完成检测,自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Ppt展示,增加了课堂容量,节约了上课时间,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恰当运用歌曲、视频及大量图片,加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2、 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等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问题研究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指导和平台。本课 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和快乐的情境中学 到知识。 3、这节课通过用假设创造空白,使课堂教学得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升华,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设想“未来的家”,只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图片,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及已有知识,思考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创设情景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