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训练 专题八 课内阅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训练 专题八 课内阅读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4 22:2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八 课内阅读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对于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阅读能力,而课内阅读是首要掌握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命题焦点:
主旨把握: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题理解:考查考生对标题的深入理解,包括标题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多角度分析:要求考生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包括作者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的方式。
品味语言: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考查其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文化素养:要求结合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来理解文章,考查其文化素养和背景知识的积累。
备考策略: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题型及分值:
考点 题型 分值
现代文阅读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2分/3分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2分/3分/4分
人物形象分析 2分/3分
作用类题型 3分/4分
主旨情感探究与分析 3分/4分
(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接我一顿也好!”
1.选文从 、 、 等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
2.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的理解是 。
3.“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写一条同它意思相近的歇后语。
4.用“_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在下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段文字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细致人微而又真实的刻画,从中你能够感受到人物怎样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请用一些词语把人物复杂的心情写出来。(至少4个)
(2023·广东梅州·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1)_____________,而(2)______________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6.默背上文,补充空缺的句子。
7.有同学对“辩”字不理解,请你从字形、字义、组词、写句等方面大胆解读“辩”字,可参考后面的材料。
【材料】辩(biàn),由两个“辛”组成,“辛”在商代是一种刑具,代表法律、公正。“辩”就是双方依法争论。
8.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孔子东游。游:( ) (2)孔子不能决也。决:( )
(3)孰为汝多知乎?孰:( )。汝:( )
9.联系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意思,推想句子后面成语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相去甚远:
(2)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2023·江西南昌·小升初真题)仔细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练习。
【文段一】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比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炮。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文段三】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节选)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放弃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0.完成文段一里的填空。
11.联读三则短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
人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张思德 为救战友而牺牲
李大钊 忠于革命
钱学森
12.关于选文中的三个人物描写不恰当的是( )
A.选段一聚焦张思德的神态、动作,写出了他的英雄品质。
B.选段二描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外貌、神态,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品质。
C.选段三通过对钱学森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钱学森的可贵品质。
D.选段一是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13.三则短文中都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指引着主人公,对这种力量来源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力量源于对中国革命成功的信心。
B.这种力量源于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与热爱。
C.这种力量源于想要成为英雄受人膜拜。
D.这种力量源于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14.歌曲《孤勇者》的歌词写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三则选文谈谈对“英雄”的理解。
(2022·贵州黔西·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5.给文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16.文中划“﹏﹏”的句子是一个 句。写出了花灯的 多, 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都表示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 。
1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目的是 。
18.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
(2022·广东湛江·小升初真题)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0.《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 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
21.下面是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2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名言吗? 请写一句。
参考答案:
动作 神态 心理
没经商量擅自抱回两个孩子,怕丈夫回来责怪
3. 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这是闹着玩的吗?
这不是闹着玩的。
5.忧虑、害怕、担心、自责、后悔、坚定。
【解析】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抓住关键词“放”“拉”可知描写了桑娜的动作;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可知描写了桑娜的神态;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接我一顿也好!’”抓住关键词“忐忑不安地想”可知描写了桑娜的心理。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联系下文桑娜怕丈夫知道了责怪自己可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指的是桑娜没有和自己的丈夫商量就抱回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她的内心十分担心。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歇后语。
忐忑:心神不定。忐忑不安: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结合所给词语解释可以想到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一种心神不定、十分慌乱的心理状态。
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改写句子。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这是闹着玩的吗?”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结合句子,“是”前面加上“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陈述句为:这不是闹着玩的。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接我一顿也好!’”分析桑娜的心情,用词语写出来,如:忐忑不安、犹豫、胆怯、悔恨。
6.(1)以日初出远
(2)日中时近
7.“辩”是形声字,形旁是“言”,声旁是“辡(biǎn)”。
“辩”读音为“biàn”,本义是:辩论,申辩。
可组词:辩论、辩护、能言善辩。
可造句:这场辩论比赛十分精彩。
8.游历、游学 决断,判定,判断 谁 你
9. 指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
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直接书写,书写时注意“初”的写法。
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辩”是形声字。形旁是“言”,声旁是“辡”。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则,形旁表示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由此可知,“辩”读音为“biàn”,本义是:辩论,申辩。可用辩论,辩护等写句子。如:他十分谨慎地为自己辩护。
8.题考查字词解释。
(1)孔子东游:孔子向东游历。游:游历、游学。
(2)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判定,判断。
(3)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汝:你。
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去:距离。
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2)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开水。
赴汤蹈火:沸水敢堂,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舍己为人 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 放弃美国的一切 无私奉献 12.A
13.C
14.英雄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期间,辛勤的快递员是英雄,他们架起供需的桥,展现出平凡者努力拼搏、责任担当的模样。消防战士是英雄,他们出入火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勇气令我震撼。
【解析】10.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形象分析。
阅读文段一可知,张思德为救战友而牺牲,具有舍己为人的英雄品质;
阅读文段二可知,李大钊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具有忠于革命的英雄品质;
阅读文段三可知,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放弃美国的一切,具有无私奉献的英雄品质。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选段一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张思德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故选A。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这种力量源于想要成为英雄受人膜拜”说法错误,三则材料的主人公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放弃了自己一切,甚至是生命,这种力量源于对中国革命成功的信心、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与热爱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故选C。
14. 本题考查开放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即可。
示例: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古往今来,我们见过无数人为我们的国家、社会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无疑是我们的英雄。英雄不必非是做出壮举的人,平凡生活中亦有英雄。
: , , ;
排比 数量 种类 全部 避免语言重复,读起来朗朗上口
承上启下 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红火而美丽,热闹非凡
元宵节观花灯
【解析】1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本题中“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是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所以用冒号;从句子中前四个“有的”可知,是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所以用逗号。即: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16.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和句中词语的理解。
由五个“有的”可知,这是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表示的意思相同,都有“全、都”之意,这样写的好处是避免词语的重复,显得变化有趣,具有语言美。
17.本题考查中心句和表现手法的作用。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结合原文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红火而美丽,热闹非凡。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拟写小标题可以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也可以找出语段中的重点词句作为小标题,阅读文段可知,选文写的是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重点写了元宵节盛况,可以用“元宵节盛况”做小标题。
心志,情志 一会儿,不久。
高山流水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乎若明月 徐徐乎若清风
2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解析】19.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其中“志”的意思是:意念,心情。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可知其中“少选”的意思是:一会儿,不久。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拓展。
《伯牙鼓琴》指伯牙所弹的琴曲意境高妙,钟子期能深得其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21.本题考查的是仿句。
结合分析原句,可仿句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若似玉盘。”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微微若似清风。”
2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有关朋友之间的名言还有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