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珠江三角洲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 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 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第二部分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与社会经 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和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显著标志。
二、学生分析
经过对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会更加的浓厚,同时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框的学习障碍主要是珠江三角洲距离学生生活的地方有些远,学起来也许会有产生些许的陌生感。
三、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 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条件及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ppt软件加载大量图片信息,将抽象的知识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变的乐学、善思。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思考自己心目中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样? 学生看图片,谈自己印象中的珠江三角洲。 ppt课件中图片的展示
观察与认识 活动一: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图,引导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内涵: 【点拨归纳】 珠江三角洲某地提供土地、劳动力,建设厂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并给予免税等政策优势,由港商投资建厂,样品设计、技术与管理人员也来自香港,由该地工人按照港商设计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再通过香港销往海外。像这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活动就是外向型经济 2.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调整及变化过程的资料,学生根据资料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点拨归纳】 初期以合资、独资企业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到在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为主,发展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和主导产业;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到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完成产业调整与产品升级。 【自主学习】: 学生读“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模式” 图,根据下面三个问题分析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内涵: 1.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各自提供了什么? 珠江三角洲提供土地、劳动力, 港商提供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 2.珠江三角洲和香港谁负责生产?谁负责销售? 珠江三角洲负责生产 香港负责销售 3. 产品主要销往何地? 产品主要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学生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工业,如工业部门: 。 ⑵20世纪末:成为全球著名的 、 、 、等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⑶21世纪以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产业 ⑷目前,本区支柱产业: 。 ppt多媒体课件展示
观察 与 分析 活动二、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形成条件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 【点拨】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得天独厚的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条件,才会有历史上大量的移民从珠江三角洲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能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2、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的图文资料,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优势? 【点拨归纳】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条件,促进本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思考: ⑴在图上指出北回归线,说出本区地处哪个温度带 想一想为本区的农业和人口带来什么好处? 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湿热,农业基础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在图中描绘海岸线,直观感受本区海岸线特点,想一想本区的交通优势? 本区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航运便利 ⑶观察本地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对本区发展有何好处?(强调这是本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优势条件。) 本区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便于引进外资。 区位优势: 热带、亚热带,气候湿热,农业基础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航运便利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南临南海 人文优势: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2、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优势? 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ppt多媒体课件展示
观察 与 发现 活动三、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珠江三角洲获取了大量外汇。1980~1996年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GDP年 均增长17.8%,远高于全国同时期9.7%的年均增长速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上,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加工基地。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珠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角洲由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转变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小组合作探究】: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当地区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提示: 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为珠江三角洲获取了大量 。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本区GDP、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急剧增长 提示: ⑵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珠江三角洲进行 调整,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 产业上,使其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 制造和加工基地。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本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更新换代,形成了主导产业。 提示: 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珠江三角洲由 生产基地,转变为我国重要的 农业基地。 外向型经济促进了本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特色农业的繁荣。 除此之外: 1.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ppt多媒体课件呈现
【拓展延伸】外向型经济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几年该地区却逐渐失去了台商的青睐。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国家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学生结合课本54页的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当地吸引外商优势减弱的原因有哪些?国家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原因:企业的增多和居民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制造业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利润空间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上缺乏竞争了等,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 措施:2008年12月,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战略措施。 ppt教学课件。
当堂 达标 1.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C.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2.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C.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是 ( ) A.一年三熟 B.一年二熟 C.二年三熟 D.一年一熟 4.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把图中各数码号和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①________(经济特区); ②________(经济特区); ③______(铁路)⑤________(铁路)。 A________(海); C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南方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之一,这个地区每年7~9月常受________侵袭,给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练习。 先小组纠错、释疑; 再举手回答(抢答、小组代表回答、点名回答)。 电子白板,ppt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地理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析图的能力。Ppt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图文结合,图图对比,既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析图。 2. 地理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对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应有的知识和需求,同时能帮助地理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