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解析】“也可以用于测定其现在所在地与极点之间的距离”于文无据。
2.B 【解析】“科学理论的被接受主要得益于提出与当时的技术及观念相符的解释模型”曲解文意。
3.A 【解析】成功的新理论模型不但能够对现有现象进行解释,还需能提出新的预测。
4.①观察地图进行猜测;②不能解释板块如何漂移;③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
动的。
(答出第①点、第②点各给1分,答出第③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5.①基于假说,进行验证,设想中草药中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通过收集、挑选方药,逐一验证,锁定
青蒿提取物。②完善假说,改变青蒿的提取方式,分离提纯得到青蒿素,并研发双氢青蒿素,提升疗效。
③发展假说,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其他的疾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 【解析】“是因为自己即将离开孩子们”有误。周老师一开始的不快乐,是因为她和男朋友有了矛
盾。男朋友希望她回城,而她并没有决定离开,所以有了矛盾。本考点考查学生阅读文本是否细致,能
否分清文本内容哪些是顺叙,哪些是回忆。文章开头部分写周老师不开心,接着写我们对此的猜测,想
到了周老师和男朋友的相处,推断出他们之间有矛盾。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希望周
老师能快乐,所以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爱的行动。
7.D 【解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故事”有误。小说并非完全按照自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中间有插叙,如“有一次,在学校门口……‘谁能不伤心呢’ ”
8.①周老师“微笑了好几次”,接受了学生送的栀子花,说明她在乎学生的感情;②一度穿红衣服的周老师
又改穿白衣服了,说明她已经下决心留下来了;③周老师把同学送的栀子花,换成了“永远开放”的栀子
花,说明她主意已定;④周老师又重新与学生一起跳绳,说明她放下了心中的情结。
(每答出一点给1分。一是围绕栀子花作答———接受了栀子花,并且换成永远开放的栀子花;一是围绕
老师的外在衣着、行为作答———重新穿回白衣服,和学生一起跳绳。)
9.①花的改变推动了情节的改变。小说多次写到花,既有推动情节的作用,也有象征作用。如开篇写窗
台上没有花,暗示故事情节的开端;中间回忆玫瑰花,暗示情节的发展;后面写栀子花,暗示小说达到高
潮,不快乐的周老师又重新快乐起来。
②花的改变立体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选择。玫瑰花写出了周老师对爱的渴望和追求;栀子花写出了周
老师的纯洁、质朴、青春之美。周老师对花的选择,写出了她对学生的难以割舍和一名老师对学生的
真情。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1页(共4页)
③花的改变凸显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师生间真挚的感情。文中素净、洁白、芬芳的栀子花,从学生送,
到周老师的接受,写出了师生的双向奔赴的真挚情感;从玫瑰花到栀子花,写出了对周老师的奉献的
赞美。
(可从人物形象、情节作用、主题作用、象征手法等角度作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CE 【解析】“吴人入楚”的意思是吴国人攻入楚国,意思完整,故A处应断开;“昭王出奔”的意思是
昭王出逃,“出奔”中间不能断开,故C处应断开;“济于成臼”意思是在成臼渡河,“济”后不能断开,故
E处应断开。波浪线部分翻译:吴国人攻入楚国,楚昭王出逃,在成臼渡河,看见蓝尹亹用船载着他的
妻子儿女。
11.B 【解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是“竟然”,与前者意思不同。
12.D 【解析】“跟随他逃到秦国寻求帮助”曲解文意。原文“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说的是跟
随楚昭王出逃的百姓中,有人奔逃赶赴秦国,哭号着请求秦国救援,并不是百姓跟随楚昭王逃到秦国
寻求帮助。
13.(1)如今您又效仿他,恐怕不行吧 我在成臼避开,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
(“无乃……乎”1分,“儆”1分,“悛”1分,全句大意1分。)
(2)(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
上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
(“股肱”1分,“不榖”1分,“夭”1分,全句大意1分。)
14.①宽仁对待臣子,不与冒犯过自己的蓝尹亹计较;②对因孝敬父亲而无礼于自己的郧公之弟给予同样
的赏赐。③勇于担当,不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
(答出一点给1分,答全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国人攻入楚国,楚昭王出逃,在成臼渡河,看见蓝尹亹用船载着他的妻子儿女。楚昭王对他说:“载
我过河。”蓝尹亹回答说:“从先王以来没有一个国君失去他的国家,到您在位的时候却失去了国家,这是
您的罪过。”于是抛下楚昭王走了。楚昭王回国后,蓝尹亹又来求见,楚昭王想逮捕他,子西说:“请听听他
的话,他(拒载您)或许是有缘故的。”楚昭王派人对他说:“在成臼之战时,你抛下我,现在你还敢来,为什
么呢 ”蓝尹亹回答说:“以前令尹囊瓦只会助长过去的怨恨,以致在柏举被打败,所以您才落到了这个地
步。如今您又效仿他,恐怕不行吧 我在成臼避开,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 现在我敢来拜见是
为了观察您的德行,说:或许您会回忆战败的恐惧而把以前的过失作为借鉴了吧 您如果不以此为鉴反
而助长过去的怨恨,实际上就是拥有国家却不爱惜它,我对死又有什么惧怕的呢 ”子西说:“让他官复原
职,来使我们不要忘记以前的失败。”楚昭王于是接见了他。
楚昭王逃到郧邑,郧公的弟弟斗怀想要杀害楚昭王,郧公斗辛阻止了他。斗怀说:“楚平王杀了我的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2页(共4页)
父亲,在(楚国)国都内楚昭王是国君,在(楚国)国都外他就是我的仇人。见到仇人不杀,就不算是人了。”
郧公说:“侍奉君王这件事,如果尊奉他为君王,尊卑就定下来了。下位者残害上位者称作弑杀,上位者残
害下位者称作讨伐,更何况是君主呢 君主讨伐臣子,怎么能算仇恨呢 ”如果都仇恨君主,那么哪里还有
上下之分呢 ”斗怀不听,说:“我思念父亲,不能顾及这些了。”郧公便跟从楚昭王逃亡到随国。楚昭王回
国后赏赐了郧公斗辛和斗怀,子西进谏说:“您有两个臣子,有一个应该赏赐,有一个应该杀死。您同等对
待他们,群臣就要害怕了。”楚昭王说:“你说的是斗成然的两个儿子吗 我知道了。他们有一个对君主有
礼,有一个对父亲有礼,我同等对待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 ”
材料二: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带来的灾难,国家灭亡自己逃亡,楚国的父老们为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回
去吧,何愁没有国君。”父老们说:“哪里有像您这样贤明的国君呢 ”于是父老们共同跟着楚昭王,有人奔
逃赶赴秦国,哭号着请求秦国救援,楚昭王最终因此得以复国。楚昭王末年,有云气像一群红色的鸟一
样,围绕着太阳飞了三天。周太史说:“恐怕要应验在楚昭王身上吧 如果祭祀,就可以转移到令尹、司马
身上。”楚昭王说:“(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没
有大的过错,上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 有过错(就应当)受到惩罚,又何必转移它呢 ”于是没有祭祀。孔
子评价说:“楚昭王懂得大道了,他不失去国家是应该的。”
15.B 【解析】“大雪纷飞中诗人登上城楼远眺”错误。“霁”指雨后或雪后天色放晴。
16.①比喻:将积雪比作“玉”“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积雪的颜色和雪景的朦胧之美。②用典:“夏禹坛”
“西施浦”运用典故,既点明欣赏雪景的地点,又使诗歌含蓄典雅。③借景抒情:夏禹坛前仍堆着白玉
一般的积雪,西施浦好像仍飘着一层轻纱,既表达了诗人对江城雪景的赞赏,又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
之情及含蓄深沉的人生况味。
(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凭轩涕泗流 长使英雄泪满襟
(3)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18.A处:反而对身体不利 B处:少量多次喝水的方法
(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序号②,修改:把“损害”改为“破坏”
序号⑤,修改:把“让”改为“把”
序号⑧,修改:把“给心脏增加负担”调整到“身体更容易疲劳”之前
(每填对一处序号并修改正确给2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B 【解析】文中“就是”的意思是“正是”,表肯定语气。A.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C.不过,表
转折;D.就好像,正像。
21.①句更直观地表现连老大口头语及说话慢的语言特点。②句强调人们对连万顺的深刻印象和对连万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3页(共4页)
顺消失的遗憾。
(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反复修辞的作用是:(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同时,反复的修
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3)连续反复一般都是突出强调
某种意思:用于写人,强调人物的思想状态和心理感情;用于写事,强调事件的结果或意义;用于议论,
强调作者的观点态度;用于抒情,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4)间隔反复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强旋
律美,增强节奏感的作用。
22.①用感叹号和反问句强调现在已无人制作茶干的事实,流露出感慨之意。(2分)②用逗号将时间状
语“现在”独立出来,以示强调,暗含今昔对比。(1分)
23.参考立意如下: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作文题,作文材料从试卷的现代文阅读Ⅱ中牵引而来。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的这段话是“双向奔赴”的出处,现在,它是网络流
行语。“双向奔赴”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位列第二。
“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
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在实际表达中,“双向奔赴”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企业与职工可以,人才
与乡村可以,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也可以,使用范围不断延伸扩展。
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主席在演讲中说:
“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
谷重回正道。”真挚的话语,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从个人到国家,“双向奔赴”的使用范围得到
了延伸扩展,价值内涵得到了丰富升华。“双向奔赴”将成为推动各国人民更加积极投身友好事业、为
各国关系健康发展积聚更多正能量的力量源泉。
立意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如以下示例:
①人与人的双向奔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②人与社会、时代、国家的双向奔赴:可为与有为,国家为青年提供了可为的舞台,青年施展才华
振兴国家
③国家与国家的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