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海陆变迁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本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 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几部分知识来说明。通过实例,简要介绍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中,并说明这种运动变化的成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难 点,教材首先对该学说的要点作了介绍,并运用各种示意图,联系海陆变化的不同阶段,以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来解释说明,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的实例,使学生 初步认识“自然界处于不停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一基本观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以及第二章中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 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作为农村学生,由于基础相对较薄弱,知识面较窄,对于地图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根据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 特点和已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 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信息技术教室里组织学生学习, 播放视频《幽灵岛》导入新课。在这里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情景,为下文对海陆变迁的学习营造了氛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在百度地图中对“喜马拉雅山脉”、“台湾山脉”、“东非大裂谷”、“地中海”等准确定位,加强学生的认知感。 3.学习“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时要求学生先自主观看微视频,再组织学生按照视频的演示实验,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并提出问题。并利用“防震小游戏”的Flash动画,来对学生进行地震逃生的情感教育。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件和视频进行播放,以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内化为理解探究技能。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欢迎大家来到《探索·发现》的节目现场,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江苏看看,在 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小岛,但是它却又一个古怪的名字“幽灵岛”,这么美丽的小岛为什么会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教师播放视频)那幽灵岛又是从何而来,又因何 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学生欣赏视频的同时,通过这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情景,为下文对海陆变迁的学习营造了氛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 视频资源 《幽灵岛》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小实验,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提示:水在这里代表海洋,露出水面的沙土代表陆地 如果不断向水里倒入沙土,插小旗的位置海陆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二的方案,并合作讨论:“通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会引起海陆变迁呢?” (教师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之后进行集体交流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分析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在地球上这样的实例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现在你能不能来分析一下“幽灵岛”为什么会忽隐忽现呢? 1.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实验,自己得出答案。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第二组的实验。 3.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实例进行举例。 百度地图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利用 多媒体课件 微视频播放
拓展延伸、加深印象 播放Flash小动画,由此引入对魏格纳“大陆漂移假”的学习。 通过视频的欣赏,学生感受并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变化 视频播放 《大陆漂移》
情境模拟,探究证据 拼图小游戏:教师为学生准备好课前所准备的各种材料。 让学生将一张图文并茂的纸撕碎再拼合,小组间互相交流,你从中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投影仪的使用
大胆质疑,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 展示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板块的运动带来哪些现象。 3.播放Flash小动画《如何防震小游戏》,并用课件展示到地震来临时,你会怎么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引导学生回到对“幽灵岛”现象的解释,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体系。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2.自己决定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 利用教师的提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交互式电子白板 多媒体课件 微视频播放 多媒体课件
课堂评价 达标检测: 1.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 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 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 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 2.读下图,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的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3.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1.学生完成检测题目,并在组内进行纠错交流。 2.请6名同学到白板上做题。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习题展示以及学生所做答案的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本节课不仅重视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练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获得需要的知识以及答案,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了相关的微视频和课堂教学实验、课堂游戏以及课外实践活动。 2.本节课也重视了学生的喜好,在教学设计上选择了一个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引导他们自己寻找地理知识里的兴趣点,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动,在感动中引发探究学习的兴致——爱是因为心底的喜欢。 3.本节课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完成画图、测试等题目,便于点评,易错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