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5 08: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认同
一、单选题
1.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
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
2.下列有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4.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5.376年,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抵挡不住匈奴人的进攻,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渡多瑙河进入帝国,是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大迁徙
A.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 B.促进日耳曼人封建制度的瓦解
C.促进了罗马生产力的发展 D.是历史上的严重灾难
6.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 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
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 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
7.《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8.1855年10月12日,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奴隶贸易受到限制 B.美洲劳动力的缺失
C.奴隶贸易完全禁绝 D.美英等国欲壑难平
9.下图为一张百年前墨西哥华工的照片,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信息不包括
A.华工在美洲可能有太多的辛酸 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
C.华工参与了近代墨西哥的开发 D.该照片体现了殖民侵略的血腥
10.《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
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
11.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 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
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 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
12.如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程度加深 B.移民使美国经济增长缓慢
C.移民的增加干扰了原来正常生活 D.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13.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4.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美洲原住民纷纷逃离海外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
15.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
A.美洲的人口结构被改变出现了新的族群
B.原产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
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
16.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 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 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 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7.“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交流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方派遣张骞出陇西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此举与著名的“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佛教为例写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史实。概括唐朝文化的特征。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外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对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
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单位:百万)
白人 黑人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中美洲 1.9 6.9 2.7 8.4
南美洲 2.9 40.9 4.5 18.7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美洲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C选项符合题意;“海上民族”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B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D
【详解】
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局不稳而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致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①②③④均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3.D
【详解】
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赫梯人制造出了战车,扩大了铁的用途,使赫梯人的战斗力得以提高,但不一定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故选D项;排除ABC。
4.B
【详解】
由“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可知B项正确;切断了西罗马在非洲的财政来源不代表西罗马帝国灭亡,更不能说明使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也无法体现汪达尔人对外的扩张本性,排除ACD。
5.A
【详解】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其灭亡,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6.B
【详解】
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7.C
【详解】
据题干《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说明了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8.C
【详解】
华工被运往美洲是因为美洲劳动力不足,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黑奴贸易又逐步被禁止,在此情况下,为了利润最大化,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强迫手段把华工运往世界许多地方。C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其原因,不符合题意。
9.B
【详解】
近代华工被运到美洲等地是殖民者的侵略行为所致,故B项不是原因,符合题目要求;其他几项都是华工与墨西哥关系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10.B
【详解】
条约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1.B
【详解】
美洲和澳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故选B项;AC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2.A
【详解】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增加了美国多元文化的特征,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发展情况,且历史上美国移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移民对美国生活的干扰,排除C;表格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无法说明移民以欧洲人为主,排除D。
【点睛】
13.B
【详解】
据材料数据可知,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都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
14.B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的原因是欧洲长期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正确;根据题干可知,A、C都是1500—1800年间美洲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15.A
【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并且出现新的族群。故A符合题意;玉米原产地是美洲,B不符合题意;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卖为奴隶,故C不符合题意;欧洲人将天花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故D不符合题意。
16.C
【详解】
通过材料可知“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欧洲、美洲、非洲人种组成了最终的美洲,所以移民最终改变了美洲的人种组成,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非洲人流入美洲,无法体现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间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排除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17.(1)目的: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联系: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史实: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高僧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特征:兼收并蓄(频繁交流),丰富多彩(辉煌灿烂),辐射广泛(影响深远)
【详解】
(1)目的:根据材料“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可知,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高僧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文化兼收并蓄(频繁交流),丰富多彩(辉煌灿烂),辐射广泛(影响深远)。
18.(1)原因: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2)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
【详解】
(1)概括“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得出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根据“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得出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根据“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根据“然能华言者亦多”“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得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据“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2)特点:由“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得出运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为了国家政策”得出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华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义;由材料中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得出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要从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美国自身的种族主义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得出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影响等进行解答。
【点睛】
19.(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
20.特点:印第安人大幅减少,移民总数增长迅速;美洲人种走向多样化。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与殖民扩张加强,人口迁移规模扩大;屠杀、奴役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工业化不断扩展,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北美经济实力的增长及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移民。
【详解】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印第安人减少、白人和黑人移民增加、地区分布差异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涉及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的罪恶、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