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5 09: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选择题
1.“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  )
A.欧洲 非洲 B.欧洲 亚洲
C.亚洲 美洲 D.非洲 美洲
2.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至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当时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所说的“苦难”指哥伦布的航行(  )
A.导致了当地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
B.加剧了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化
C.导致了西方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掠夺和屠戮
D.将印第安人掠卖到非洲为奴
3.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国际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跨洲移民浪潮,约5 000万欧洲人到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寻求发展,而印度、中国、日本、非洲等地也有数量可观的人前往美洲大陆、加勒比海等地区,成为契约劳工。促成这种超大规模移民浪潮的因素主要有(  )
①奴隶贸易的盛行 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③欧美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④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
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5.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  )
A.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
B.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
C.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
D.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
6.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7.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
A.血腥的殖民掠夺
B.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C.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D.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8.“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9.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美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
B.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发现煤矿后牧民辍牧为耕
D.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优越
10.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
11.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及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华工出国为美洲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12.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  )
A.清政府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清政府注重天朝上国尊严的维护
C.清政府产生了近代维权意识
D.清政府鼓励华工出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共1 530人的船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园湾,这些人当中就有736名囚犯。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而每年的1月26日后来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材料二 1900年全部六个殖民地的居民举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用投票决定是否把六个殖民地统一成一个联邦国家,投票结果是六个地方要统一,建立起一个单一的澳大利亚联邦。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成立。
一个个原住民男子排成一排,他们的脖子上挂着铁链,旁边持有步枪的白人则看管着他们。这组黑白照向人们真实地揭露了19世纪末白人定居者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残酷统治。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澳大利亚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其后许多重要的金矿被逐一发现,并发现大量其他矿藏,这些发现让澳大利亚迅速发展和致富。
(1)据材料和所学,概述英国对澳大利亚地区扩张方式的变化。
(2)据上述材料,说明英国的殖民统治对澳大利亚产生的影响。
1.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黑人被贩卖的情况,殖民者把黑人从非洲贩卖到美洲作奴隶,故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分别是非洲和美洲,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D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开辟美洲航路后,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进行殖民掠夺、屠杀和奴役,因此C项正确。A项只是殖民侵略的一种,表述片面;B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是非洲的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
答案:C
3.解析:结合材料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国际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跨洲移民浪潮,而19世纪初期,英法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排除①,两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欧美殖民国家对外侵略加剧,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方便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大规模的移民,②③④正确,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进而出现了阶级差别,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又被迫进行一次次改革,这间接表明当地地主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力量日益膨胀,排除B项。C项错在“主动”,题干中所提及的“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是被动的。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5.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人移民的到来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推动了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太平洋铁路建设,排除A项;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来看,茶叶和丝绸等交易早于中美建立正常的通航服务,排除B项;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C
6.解析: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
答案:A
7.解析:“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表述的是三角贸易,属于殖民掠夺,A项正确;材料中的罪恶行为导致非洲劳动力短缺,B项错误;该行为进一步拉大了洲际间的贫富差距,C项错误;黑奴贸易具有不公平性,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急剧减少,这影响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叙述的内容,排除。
答案:B
9.解析:早在18世纪,英国就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排除A项;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因此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B项符合题意;19世纪中叶,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导致大量牧地转为耕地,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10.解析:从题干材料看,西方外来文明本土化以后慢慢形成了新文明,故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本身是错误的;C项只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B
11.解析:D项对,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只要华工情愿出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A项错,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而不是诱骗华工出国;B项错,材料未体现华工对美洲的贡献;C项错,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维护主权。
答案:D
12.解析:由“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可以分析出此时清政府产生了维护华工权益的意识,故本题答案为C项。A项排除,题干不能体现出清政府的国际地位;B项排除,题干“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可以看出并没有体现清政府“注重天朝上国尊严的维护”;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关于华工出国的态度,D项排除。
答案:C
13.解析:(1)据材料一“囚犯”和材料三“金矿”并结合所学概括即可。(2)据材料一中“第一大城市——悉尼……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材料二中“联邦国家”和“白人定居者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残酷统治”,以及材料三中“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和“让澳大利亚迅速发展和致富”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变化:英国人最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者开始掠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9世纪中期,随着金矿和其他矿藏的发现,大力在澳大利亚发展采矿业。
(2)悉尼城市的兴起;国庆日的来源;单一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原住民惨遭奴役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促进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