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 配套教学设计(2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 配套教学设计(2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7:03: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1、风笛音乐;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学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提问: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国音乐家有哪些?
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
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
总结: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活动2【讲授】欧洲民间歌曲
一、欧洲多彩的民歌
1、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片段 思考交流: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唱法叫做欧亚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 。声音: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声音;音色:清澈、透明;音域:旋律音域不宽)
2、约德尔唱法
这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域流传的特殊唱法。在这里牧人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和我们中国的山野民歌也有相似的地方。
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这种唱法有什么特点?
(演唱开始在中、低音区用真声演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交替演唱,形成独特的效果。)
3、美声唱法: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唱法有什么特点?
(吐字清晰、声区统一、气息饱满、强弱自如、嗓音灵活、音域宽广)
活动3【活动】欧洲民间音乐
比较这三种唱法的特点
活动4【讲授】欧洲民间乐器
二、欧洲民间器乐
(一)、风笛音乐
1、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袋管。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乐器。风笛由吹气管、风袋、音管和单音管组成。
2、苏格兰风笛作品欣赏 《优雅》
乐曲特点:多声部的音乐,旋律采用五声音阶,气势宏伟、典雅奔放,即蕴涵着含蓄、高雅的古典美又有奔放热情的现代精神
提问: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音色嘹亮,适于表现英雄气概。音色类似于我国的唢呐。用嘴吹奏)
3、爱尔兰风笛作品欣赏《我心永恒》比较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音色有什么特点?
(音色柔和,适于抒情。音色类似于我国的笛子。表演爱尔兰风笛时,表演者的胳膊肘下夹着一个气囊,靠胳膊挤压气囊来给风笛供气)
活动5【活动】欧洲民间音乐
比较两种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活动6【讲授】欧洲民间器乐
(二)罗马尼亚排箫
1、看图片,并介绍排箫
排箫是一种吹管乐器,也是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长短不等的管子,按音高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音色:清脆、明亮、纯美、自然
2、欣赏《森林的多依娜和妇女的舞蹈》思考乐曲分为几段?每段的特点是什么?
(乐曲分为两段,A段:节奏自由,音域较广,表现在森林中鸟儿自由歌唱的情景。B段:节奏均匀、鲜明,情绪比较欢快、热烈,表现妇女们在森林中欢快舞蹈的情景)
3、介绍中国排箫
排箫是中国古代一种吹奏乐器,与编钟、编磬均是上古时期中国重要的乐器。从春秋到秦汉的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音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这乐器随后失传,直到近代被重新制造。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排箫这种乐器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
活动7【活动】欧洲民间音乐
欣赏中国排箫音乐,比较两种排箫的不同
活动8【讲授】课后总结
欧洲音乐的特点
1.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
2.乐器种类繁多
3.歌曲体裁多样(史诗、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
4.除东欧的节拍比较复杂,其他地区大多采用均分节拍
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数的音乐家,在民间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传世之作。同时战争、迁徙、文化交流……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