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专项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2:41: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七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专项练
风雨女人船
王彤羽
①那日,女人船在北部湾海面上生产。天气有些反常,刮着东北风,天空布满了鱼鳞状的彩云。中午时,电台像鹦鹉学舌那样发出了一连串紧急报告:“十二级强台风!十二级强台风!十二级强台风!请海上船只注意避风!”
②已经迟了,东北风和巨浪如万箭齐发,嗖嗖地刺向女人船。风浪像一群海兽那样追着船跑,而船不久也不受控制,在海面上随风漂流起来。风雨夹带着巨浪一次又一次扑卷而来,像一条龇牙咧嘴的恶龙,势要把这船给绞烂、撕碎。一口浪上来,船头便被打下沉,船尾高高地翘了起来。还好有绳子,女人们像一串蚱蜢那样挂在了绳子上,船娘正是这串蚱蜢的其中之一。她对这个黑漆漆怪兽一样闹腾的海产生了深切的恐惧。
③只听“咔嚓”一声巨响,船桅勒掌环被风刮断。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马上更换掌环,船会面临倾覆的危险。
④此时需要一个人爬到大桅顶端去解决难题,而这个人不但是个爬杆能手,还得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在台风中上杆的心理恐惧。雀儿是爬杆高手,这一,次,她当仁不让。可当她正要冲向大桅时,已有一人纵身爬了上去。“是船娘——”有人发出了惊叫。
⑤船娘那会儿不懂从哪儿冲出,第一个到达大桅底下,她不顾众人的呼喊,开始艰难地往上爬。正所谓船摇一寸,桅摆三尺,更何况是大风大浪天。十四米高的大桅摇摆不定,如一根擎天柱刺向天空,看不见顶端。
⑥船娘爬至一半时,触觉变得异常灵敏,终于感觉到自己湿滑的手心,发软的身体,强劲的风浪,摇晃的大桅,时沉时浮的渔船。她猛然打了一个寒战,手一滑,顺着桅杆滑下去了一截。她马上使劲抱紧了大桅,瞪着白茫茫的大海,一口巨浪扑来,她又往下滑去一截。船娘只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往上爬。海风如打雷一样捣鼓着她的耳膜,衣裳像气球那样被吹得膨胀。
⑦大桅又湿又滑,还好船娘终于爬到了顶端,在大副和其他姐妹的协助下,换掉了断裂的掌环,船逃过一劫。船娘下来后,站在船边,她的腰已累得直不起来,手指也痉挛得无法伸直,身体被冰冷的雨水浇灌到已近麻木。
⑧十几个浪头过后,船被顺势推进了港里。三日后,女人船返航,船娘又变回了以前胆小又唠叨的船娘,逢人便又说起那场台风中她男人和小孩落水的事件,只是不再带了那句“早知道我也跳落海死掉算了”。
(选文有删改)
1.(情节梳理)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下面的思维导图。
2.(句子赏析)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文章第2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人物形象)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船娘的什么品质?(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铁核桃
周华诚
①巷子在老城的中心地段。乡下人到城里来卖一篓鱼,卖一筐菜,都喜欢聚在这条巷子里。远远望去,摆地摊的,做生意的,购物买货的……人间烟火沿着这巷子的台阶一层一层地铺陈开来。
②喜凤在巷子里有个摊儿。她从商场里下了班,就匆匆来到巷子。这里她可走过千儿八百回了。最近日头毒,连巷子的石阶都仿佛被日头蒸出水汽来,空气也摇摇晃晃的。她喘着气走到巷子的半道,汗水湿了一头。
③巷子的中间有一排敲核桃的小摊位,坐着六七位老婆婆。这些老婆婆们似乎一直就在那里,坐在小板凳上忙碌。她们戴着老花镜,旋转着手中的核桃,找到一条微小的缝隙,然后用刀抵住榔头敲击刀背,核桃应声而裂,然后用尖尖的钻头探入果壳内部,去掘取那深藏的果肉。
④这不是一般的核桃啊。喜凤说,这叫铁核桃。
⑤她一边在其中一个小板凳上坐下来,一边跟旁边的老婆婆打招呼。老婆婆问她吃饭了没,她拍拍身边的布包,大声说,带了盒饭。她坐下来,打开袋子,摆出工具,摸出一把核桃,用刀抵住核桃的缝隙,榔头敲击之下,核桃开了。她的额上还有汗水,裹着几缕头发。
⑥我跟喜凤买了一斤核桃肉。一斤核桃肉,得用六斤铁核桃才能剥出来。今天生意开张了,喜凤很高兴。她说本来都是她妈妈在这里帮她摆摊,今天老人家回乡下去了,她就过来填个空儿。老人家一天只能剥两三斤核桃肉,她年轻,眼神好,手劲儿大,一天能剥五斤。铁核桃肉,炖鸡蛋吃,很补身体。
⑦喜凤说,我啊,每天过得非常充实。送娃、做饭、上班、摆摊……每天从睁眼一直忙到半夜躺下睡觉,你说充不充实?我说,看得出来,你是会过日子的人。喜凤眼里闪闪发光,说,好在我们现在不用再租房子了,房贷再还两年就还完了!我为喜凤高兴:那太好了,你真能干啊!从乡下出来,能在县城买房,不容易的呢。喜凤说,我大儿子上职校,快毕业了,学的是厨师,暑假要去酒店实习啦。我说,厨师好啊,能烧一手好菜。喜凤笑了。
⑧巷子里,日头还是白花花的。喜凤手脚麻利,一个铁核桃在手里三两下一转,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用刀口轻轻一敲,咔的一声,铁核桃就裂开啦。我听着这清脆的声音,觉得还真是好听。喜凤见我喜欢,送我两个铁核桃把玩。那核桃又小又硬,我仔细寻找核桃壳上的缝隙,似乎有光,那是万物发芽的地方。
(选文有删改)
4.(情节梳理)阅读文章,从喜凤的角度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5.(句子作用)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选填序号:A.不能 B.能)删去,原因是 。
6.(人物形象)文章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塑造出喜凤怎样的形象特点?(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7.(句子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那一瞬的感动
车继续飞驰着,我又回头望了一下那身影,心中又涌起更深的感动……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们一路开着车,我卧在座椅上,听着音乐,望着窗外的景色。就在临入高速公路的路口,我突然听见前面的几辆车都“嘟——嘟——”地按起喇叭,并绕开了某个东西飞速驶去。
起初并没有在意,可后来,我们的车突然地急转弯,我惊惶地坐起来,好奇心使我不禁向外望去——车窗下,一个环卫工人蹲在地上,拿着小扫把,一点一点将地面上的一堆玻璃渣扫入小筐中。细看,她约四十来岁,被冻得通红且上面布满干裂口子的双手颤抖着,低着头,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背后的车辆仍有许多向她按响不满的喇叭,看到司机们对她不满的眼神时,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全都交织在一起,使我心头不觉一热,似乎涌上了一股热血,灼烧着我的思想与灵魂。
仅仅一个身影,一个在高速路口的身影,一个不顾任何危险的身影;仅仅一双手,一双在打扫卫生的手,一双冻得发颤还不顾的手;仅仅一个思想,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仅仅一个灵魂,一个高尚的灵魂……却对我触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
看着远去的身影渐渐缩小,这单单是一个身影吗?不!她是千千万万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们的工作如此平凡,他们的工资如此菲薄,他们的生活如此简单,而他们却用一颗最真诚的心谱写着一支最动人的歌,用最朴实的双手营造着最美丽的世界。
车渐渐走远,可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8.本文采用了( )的手法。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9.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这个环卫工人的 、 、 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对 。
10.“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作者“感动”的是 ;“敬佩”的是 ;“酸楚”的是 ;“担忧”的是 。
A.她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B.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她的工作不被很多人理解 D.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11.作者为什么说“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12.短文表达了作者 之情。
矢志寻蒿人
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13.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从第 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 的精神品质。
14.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
(1) (2)
15.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
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
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
16.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
英雄通信兵鹿生法
①1952年8月,不满20岁的鹿生法和战友们一起日夜兼程,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年轻的他担任徒步通信班班长。
②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战斗,我军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有利地形消灭敌军,迫使敌军签订停战协议。敌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占据优势,我军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大多数被炸毁,团指挥所只能靠徒步通信班跑步传送。传达命令的第一个昼夜,我方就有三人牺牲、四人重伤、三人轻伤,担任通信任务的只剩下五六个人了。
③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三天内,鹿生法连续七次从团指挥所到团前方指挥所传达命令。最后一次送达命令后,赶上敌机对团前方指挥所狂轰滥炸,并扔下无数的汽油弹。鹿生法双腿被严重烧伤,他抓了几把泥水糊在腿上,忍着剧痛继续战斗。这时又下起大雨,交通壕里的泥水和受伤、牺牲的战友们的血水混在一起,疆场上一片血色。
④团前方指挥所伤亡很大,此时要向3营传达命令,通信兵牺牲了,只能派仅剩的一名参谋前往。鹿生法知道参谋对团前方指挥所至关重要,于是主动请缨:“这里只有一名参谋了,绝不能再出意外!”虽然团前方指挥所距3营阵地只有两三公里,但路程艰险,鹿生法冒着炮火,忍着伤痛,沿交通壕踩着泥水,连走、带滚、带爬,终于完成了任务。返回途中,他晕倒在交通壕里,怎么回去的自己都不知道。
⑤“在战场上,敌我双方为便于行动和隐蔽,都会各自挖交通壕。交通壕的深度在1.5米左右,那时正值雨季,交通壕里都是泥水。我的身高是1.69米,猫着腰跑起来隐蔽性很强,高个子就要吃亏啦,容易暴露目标,引来敌人的枪炮。”如今回忆起来,鹿生法的语气中仍带着几分乐观与自信。当问到面对敌军轰炸,在交通壕里奔跑害不害怕时,他摆了下手:“不存在害怕!心里想的就是完成任务,所以一定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完成任务!”
⑥因为在关键战斗中冒着炮火传达了七次命令,第八次又带着重伤主动请缨,鹿生法火线入党,并荣立二等功。他的腿鉴定为三度烧伤,因为没能及时治疗,伤疤跟了他一辈子,那是英雄的印记。
(选文有删改)
17.(内容概括)根据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事件排序: 。
①双腿烧伤 ②带伤请缨 ③七次徒步传信 ④晕倒在交通壕 ⑤通信设备被摧毁
18.(句子作用)你认为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19.(人物形象)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体现了鹿生法什么品质?(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鹿生法冒着炮火,忍着伤痛,沿交通壕踩着泥水,连走、带滚、带爬,终于完成了任务。
(2)“不存在害怕!心里想的就是完成任务,所以一定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完成任务!”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①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②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③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④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⑤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20.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2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22.用“ ”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品诗中人 三、老师给你和甜甜分享了一首古诗,请你阅读并赏析。
杂感[宋]陆游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①去还来。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②笑口开?
【注释】①絮:柳絮。②妨:妨碍。
23.(节奏划分)为下面的诗句划分两处停顿。
天 际 晴 云 舒 复 卷
24.(描绘画面)展开想象,试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5.(体会情感)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26.“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可以组词 。
27.写出下列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耕犁千亩实千箱( )
力尽筋疲谁复伤( ) ( )
28.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29.在这首诗中,“ , ”是写病牛,“ , ”是抒情。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 的志向。
30.对比《病牛》,再读读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说说你从《老黄牛》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形象和精神。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参考答案:
1.(1)海面生产遇台风
(2)船娘勇爬大桅换掌环
(3)结局
(4)女人船安全返航 2.第②段画线句将风浪比作海兽,表现出风浪的凶猛,营造出台风袭击海面的紧张氛围,为下文船桅勒掌环被刮断作铺垫。 3.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船娘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第①自然段交代了女人船即将面临强台风。第②③自然段描述了船桅勒掌环被风刮断,船面临倾覆的危险。第④—⑦自然段描述了船娘奋不顾身爬大桅换掌环的过程。第⑧自然段揭示了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女人安全返航。
故开端是海面生产遇台风,发展是船桅勒掌环被风刮断,高潮是船娘勇爬大桅换掌环,结尾是女人船安全返航。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风浪像一群海兽那样追着船跑,”中“风浪像一群海兽”可知,这句话将风浪比作野兽,写出了风浪的凶猛、可怕。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知,这句话表现出风浪的凶猛,营造女人船遇到台风时的紧张氛围,为船桅勒掌环被刮断作铺垫。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⑥自然段“她马上使劲抱紧了大桅,瞪着白茫茫的大海,一口巨浪扑来,她又往下滑去一截。”中“抱”“瞪”“滑”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对船娘爬大桅的动作描写,从“巨浪扑来”“又往下滑去一截”可知,当时情况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形下,船娘能够主动爬上大桅换掉掌环,可见船娘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4.(1)“我”买核桃,生意开张
见“我”喜欢,送“我”两个铁核桃把玩
5. A 画线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天气的炎热,从侧面体现出喜凤的勤劳 6.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坐”“打开”“摆出”“摸出”“抵住”“敲击”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喜凤动作的麻利,表现出喜凤勤劳朴实的形象特点。 7.有裂缝的地方就会有光照进来,因此“寻找核桃壳上的缝隙”就是寻找希望,寻找生活的信心,我们要像喜凤一样乐观面对生活。
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概括。
根据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我跟喜凤买了一斤核桃肉”“今天生意开张了,喜凤很高兴”,情节概括为:“我”买核桃,生意开张。
根据第八自然段的内容“喜凤见我喜欢,送我两个铁核桃把玩”,情节概括为:见“我”喜欢,送“我”两个铁核桃把玩。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最近日头毒,连巷子的石阶都仿佛被日头蒸出水汽来,空气也摇摇晃晃的。”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不能删去,因为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天气的炎热,从侧面体现出喜凤的勤劳。
6.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从句子“她坐下来,打开袋子,摆出工具,摸出一把核桃,用刀抵住核桃的缝隙,榔头敲击之下,核桃开了。”中的“坐”“打开”“摆出”“摸出”“抵住”“敲击”,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从这些动词中可以感受到喜凤动作的麻利,表现出了喜凤勤劳朴实的形象特点。
7.本题考查句子意蕴理解。
文章结尾,“那核桃又小又硬,我仔细寻找核桃壳上的缝隙,似乎有光,那是万物发芽的地方”,表面上看是写核桃壳上的裂缝,实际上有深刻的内涵。
根据第②段“喜凤在巷子里有个摊儿。她从商场里下了班,就匆匆来到巷子”、第⑩段中“喜凤笑了:我啊,每天讨得非常充实。送娃、做饭、上班、摆摊……每天从睁眼一直忙到半夜躺下睡觉,你说充不充实”“好在我们现在不用再租房子了……很小的房子,房贷再还两年就还完了!我为喜凤高兴:那太好了,你真能干啊!从乡下出来,能在县城买房,不容易的呢”可知,喜凤来自乡下,每天在商场下班后还到巷子里敲核桃卖,最初是租的房子,后来买了很小的房子,至今还在还着房贷,她的生活可谓平凡,甚至能称得上艰辛,但谈到这些时,喜凤是由衷地“笑”着说的,可见她是个热爱生活、勤劳能干的人。
根据第⑩段中“喜凤说,我大儿子上职校,快毕业了,学的是厨师,他自己喜欢,自己选的。暑假要去酒店实习啦。我说,厨师好啊,能烧一手好菜。喜凤又笑了”,儿子上的是职校,学厨师,这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不太理想的职业,但喜凤很满足,发自内容地感到高兴,可见她是个容易知足的人,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
喜凤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勤劳朴实,就像“核桃壳上的缝隙”,能透过光,还是万物发芽的地方。“核桃上的缝隙”像阴暗生活中的阳光一样,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8.C 9. 神态 动作 外貌 工作的认真负责 10. B D C A 11.因为环卫工人的朴实的身影,敬业的精神印在了我的心中。 12.对环卫工人的敬佩与赞美
8.本题考查了记叙顺序。记叙顺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本文通过记叙我回老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环卫工人,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卫工人的赞美之情。
通过“车继续飞驰着,我又回头望了一下那身影,心中又涌起更深的感动……”我们可以知道下文多为回忆和联想,属于倒叙。
9.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辨析。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了解各种描写方法后就可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判断。如: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蹲”“拿”“扫”等可以看出,属于动作描写。“冻得通红且上面布满干裂口子的双手”可以看出,属于外貌描写。“一丝不苟”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
写出了环卫工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准句子出现的位置:第四段。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感动”的是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敬佩”的是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酸楚”的是她的工作不被很多人理解;“担忧”的是她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车渐渐走远,可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出现在结尾,联系上文可知,是环卫工人敬业的精神留在了我的心中。
1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我回老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环卫工人,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卫工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13. 动作 神态、语言 ② 淡泊名利 14. 反复试验 以身试药 15.B 16.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屠呦呦身上的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最打动我。
1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理解。
“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中“吞服”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屠呦呦以身试药的行为,体现了屠呦呦面对危险毫不畏惧,甘于奉献的品质。
“淡淡一笑”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屠呦呦面对名利非常的谦虚,体现了屠呦呦谦虚诚恳、淡泊名利的品质。
14.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文章第②段写了屠呦呦反复试验,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可概括小标题为“反复试验”。第③段写了屠呦呦以身试药,证实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概括小标题为“以身试药”。
1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
文章题目为“矢志寻蒿人”,意思是立下誓愿和志向寻找青蒿素的人物,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相呼应。“矢志寻蒿人”富有文采,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矢志”的意思是立下誓愿和志向,以表决心,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矢志不渝精神品质的赞颂。故ACD正确。
B.有误。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并不是表达不够准确,而是用人物的精神品质来作为标题,更能表现出对“寻蒿人”——屠呦呦的称赞。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屠呦呦矢志不渝的品质。“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中“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反复”“数百次”等词语都体现了屠呦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体现了屠呦呦淡泊名利的品质。
17.⑤③①②④ 18.不能。文章第②段画线句通过对我方伤亡人数的罗列,侧面表现出战争局势的紧张,为后文鹿生法的英勇行为做了铺垫,因此不能删去。 19.
第一句运用了动作冒险,体现了鹿生法英勇无畏的品质;第二句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鹿生法奋勇向前、不怕牺牲的美好品质。
1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②段,读句子“我军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大多数被炸毁,团指挥所只能靠徒步通信班跑步传送”可知,主要叙述了我军的大多数通信设备被摧毁;第③段,读句子“三天内,鹿生法连续七次从团指挥所到团前方指挥所传达命令”“鹿生法双腿被严重烧伤,他抓了几把泥水糊在腿上,忍着剧痛继续战斗”可知,先后叙述了鹿生法七次徒步传信、双腿烧伤;第④段,读句子“鹿生法知道参谋对团前方指挥所至关重要,于是主动请缨”“返回途中,他晕倒在交通壕里,怎么回去的自己都不知道”可知,先后叙述了鹿生法带伤请缨,晕倒在交通壕。据此可知,可排序为⑤③①②④。
18.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和理解。
第②段,读画线句“传达命令的第一个昼夜,我方就有三人牺牲、四人重伤、三人轻伤,担任通信任务的只剩下五六个人了。”可知,本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简单叙述伤亡的人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局势的紧张,在这样危急的时刻,鹿生法能够主动请缨,更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英勇行为,因此不能删去。
19.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分析。
(1)本句用“冒”“忍”“踩”“走”“滚”“爬”一系列动词表现了鹿生法为完成任务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
(2)本句是鹿生法说的话,运用的是语言描写。从“不存在害怕”可知,鹿生法在面对危险时不退缩、不畏惧。这些都体现了鹿生法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20.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恨到骨头里去, 形容痛恨到极点。 21.B 22.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20.本题考查解释词语。
结合第①自然段“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可知参观者看到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非常愤怒,对日军做出的行为非常痛恨。
“义愤填膺”中的“义愤”是指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填”是充满的意思,“膺”指的是胸膛。所以“义愤填膺”指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恨之入骨”中,“恨”是怨恨的意思,“入骨”指到达了骨头里,所以词语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2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B.读第③段,从“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可知,对于南京大屠杀,有的日本人忏悔,有的日本人否认,说法错误。
故选B。
2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读短文,第①段主要写了参观纪念馆的人们看到展览物时心情的沉重,第②段主要写了我同胞被杀害的人数之多,第③段写了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第④段写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教训,第⑤段是作者的呼吁,表达了作者振兴中华的志向,所以把第⑤段画下来即可。
23.天际/晴云/舒复卷 24.天空晴朗,云彩舒展后又聚集,像是一幅画卷在展开又收拢,庭院中风吹着柳絮飘来飘去。 25.反问。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
“天际晴云舒复卷”的意思是:天边的晴云舒展了又聚集。“天际”即天边的是形容词作定语。“晴云”是名词作主语,“舒复卷”是动词作谓语。主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据此可知诗句节奏应划分为“天际/晴云/舒复卷”
2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意思是:天边的云卷云舒,庭院中的风携着柳絮飘来飘去。
结合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展现的画面,如:天空晴朗,天边的云彩千变万化,时而是缠绵在一起的时而是铺开的,宛如一幅画卷,一阵微风吹来,庭院里的风裹着柳絮荡来荡去,好像在那里跳舞。
2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及人物形象。
“何事能妨笑口开?”的意思是:有什么事能妨碍笑口常开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即什么事也不能妨碍住自己的开心,表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自在常如此”的意思是:逍遥自在的人生常常这样,“自在”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26. 月 15/十五 瘦弱 羸弱 27. 充实,满 又,再 哀 28.病牛耕耘千亩,换来劳动果实装满千座粮仓,但它自身精神却极为疲惫,力气也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29.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卧残阳”依然无怨无悔,为国操劳与奉献 30.我体会到了老黄牛不辞辛劳、勤勤恳恳、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形象。
26.本题考查查字典、组词。
“羸”字,共19画,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月”部,4画,除部首外再查“15”画。本义:瘦弱。可做形容词和动词。组词为:羸顿、羸老等。
2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耕犁千亩实千箱”意思是: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实:充实,满。
“力尽筋疲谁复伤”意思是: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28.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个句子中,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②复:又,再。伤:哀怜,同情。整个句子的意思是:病牛耕耘千亩地,换来装满千座粮仓的劳动成果,但它自己的精神已经很疲惫,力气全部用尽,可是,又有谁来怜惜它努力耕种,负重的那些劳苦呢?
2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诗句的意思是: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两句诗通过对牛的描绘,寓言了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由此带来的收获和疲惫。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句的意思是: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它们通过描绘一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志向。
这首诗中,作者李纲通过描绘病牛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崇高志向。
30.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
《老黄牛》诗中所描述的“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展现了老黄牛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努力工作的场景。这种勤劳耐苦的精神,与《病牛》中的无私奉献精神相呼应,但更加突出了牛的主动性和坚韧性。其次,《老黄牛》中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传达了一种积极主动、自我驱动的精神。老牛明白时间宝贵,因此不待别人催促,自己就会主动去奋斗和前行。这种精神强调了自我意识和主动性,与《病牛》中的被动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对比李纲的《病牛》和臧克家的《老黄牛》,虽然两首诗都以牛为题材,但所塑造的形象和传达的精神却有所不同。在《病牛》中,李纲通过病牛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而在臧克家的《老黄牛》中,则呈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坚韧不拔的形象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