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7单元《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第 7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此篇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文仅 55字,一共五句话,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慧”实为文眼,统照全文,详写杨氏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杨氏之子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对,情节简单,却带领我们领略了风趣机智的人物语言,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本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你来我往,以“姓氏”做文章,展开风趣幽默、充满智慧的对话,与单元“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人文主题以及“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的语文要素高度契合。通过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让学生去感觉更高层次的幽默——既要以诙谐的语言化解尴尬,又不失礼节的回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闪现!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小短文,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教学,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主客之间风趣幽默的对话。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线,立足课后习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面文言文。以“朗读”为轴,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读出层次、趣味。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实践活动,运用多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语句,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从而领略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美和杨氏子巧妙机智的语言之美。课内习得方法,迁移拓展课外,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生字,会写“聪、禽”等 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完成预习单;教师:课件
【课前活动】
1.阅读篇章页,明单元主题师:莎士比亚说(全班一起读):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师: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蕴含着语言艺术的的经典故事。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就是让我们跟随着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一起去感受风趣的语言。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魏晋南北朝,与古人对话《世说新语》感悟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
2.播放微课,介绍《世说新语》。
【设计意图:从篇章页入手,关注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在交流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总体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交流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活动】
板块一理解课题感悟语言艺术
1.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世说新语》,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一篇风趣故事。——《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探知古文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从课题咱们就能知道,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生:文言文)文言文虽然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在现代生活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看看这些店名,谁开的?
【屏显】:赵氏私房菜、李氏蛋糕店看看这些歌名,唱的是什么?
【屏显】:长江之歌、北国之春
3.是的,我们从店名和歌名中就理解了“氏”和“之”的意思,那么,课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我是蒋氏之女,你是?......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杨氏之子》,去感受古文精炼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的艺术。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在交流中了解文言文虽然是古代的书面语言,但现代生活语言也有缩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读准、读通、读懂古文
1.一读,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正音,注意指导多音字“为”、“应”的读音。
2.二读,读出节奏
(1)生练习读文,读出节奏自行划分节奏。
(2)指名读,重点指导: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借助小微课了解“禽”古今义不同。
(4)指名读出节奏。
3.三读,读通文意
(1)生默读课文,理解本文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利用已知文言文学习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生分小组合作,看看文中分别用了哪些古文学习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单(任务一)。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以下句子)
原句内容 古文学习方法
杨氏之子的“之”; 运用已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组词借助注释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借助注释
为设果,果有杨梅。 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联系上下文
儿应声答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借助注释借助资料
**教师相机指导
**: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同“慧”通假字,同学说一说之前学过的通假字)
②孔君平诣其父。(通过注释知道“诣”指拜访)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文中有省略什么?通过插图得知,“果”是水果】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此”通过联系上下文得知】⑤儿应声答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古今异义,“禽”:鸟类】
(3)借助提示,指名说文言文大意。奖励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对照古今,全文短短 5句话 55个字就讲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感悟文言文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4.四读,读出韵味美。配乐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从不通到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课文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通了古文,借助学习方法对意思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已是水到渠成。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自己归纳整理,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熟练运用。】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受风趣
1.以“聪”字为线索,指导书写,理解汉字组成。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甚聪惠”。(板书:甚聪惠)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2)“聪”由耳、口、心组成。我们用聪表现出杨氏子在不同方面的聪慧和机智。
(3)【小组合作】走进文章细细品读,小组合作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杨氏之子的聪慧和机智呢?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体会。最后,结合自己的话说一说。
(4)全班交流讨论。
2.聚焦对话,感受机智,结合“聪”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感悟杨氏之子的善听、善言、善思、有礼。
(1)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体会“善听”之快。从孔君平的话语“此是君家果”一出,九岁的杨氏子年龄虽小,但马上能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知道孔君平是在他的姓氏上做文章,想用姓氏调侃杨氏子。可见他非常聪明。(板书:善听)
(2)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思维”之灵。“儿应声答曰”(他都不用想,马上就能答出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可见杨氏子反映迅速,思维敏捷。马上抓住“孔姓”提出孔雀的作答,展现出孩子过人的学识和智慧。(板书:善思)
①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应声答”,师生扮演角色演一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拓展说话。假如来的是李君平、梅君平该如何应声答?
③展开想象:还有谁会来呢?
(3)品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悟“未闻”之妙。让我们来对比下,此是君家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杨氏子本来要回答:孔雀是君家禽。可是杨氏子为何要加未闻和夫子啊?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的回答:“孔雀是君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用上“未闻”和“夫子”,体现了杨氏子在表达上非常的委婉和有礼。(板书:有礼)
(4)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 5句话 55个字就讲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感受古文魅力。
(5)通过设计缺文读、看板书读、做动作读等方式,最后实现熟读成诵。
教师小结。
3.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设计意图:以“甚聪惠”为主线,抓住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言,在朗读、品味中体悟古文言文的风趣精妙之处,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板块四迁移拓展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必做练习: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学习任务单二,思考假如你是歌德你会如何回答?
*选做练习: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小故事,体会语言风趣与幽默,并将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从课内迁移课外,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深度思考,知晓此次内容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将课堂与生活接轨。】
【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
杨氏子
甚聪惠
善听,善思 有礼
习文妙招:
补充省略
组词理解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注释
借助资料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风趣睿智。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以情趣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学生对古文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播放《世说新语》的视频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广告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题,拉近古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消除畏难情绪。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然后让学生自主画出停顿,读一读。接着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通过接火车读,配乐读,做动作读等方法增添一些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三、以读促悟,探究生趣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问: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 再问:从哪些句子体会杨氏之的甚聪惠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体会杨氏子的思维敏捷,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设置了妙语应答环节:如果来的是李君平,梅君平,杨氏子会怎样回答呢?还有谁会来呢?同学们由姓氏联想到水果、蔬菜、花朵、书籍等,真正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
四、感悟学法,学以致用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及时交流学习方法。我随机引导学生总结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补充省略等方法。通过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小组合作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设计。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最后在教学小结时,课件出示《世说新语》中的《徐孺子赏月》,我引导学生迁移学法理解文意,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