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课件(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7:07:36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中文名: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外文名:Achille-Claude Debussy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成就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罗伯·施密兹、塞西·格雷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
(1) 管弦乐曲: 《春》(1886); 《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 《夜曲》(1899); 《大 海》(1905); 《意象》(1912).
(2)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1893); 《大提琴奏鸣曲》(1915); 《长笛、中提琴和 竖琴奏鸣曲》(1915); 《小提琴奏曲》(1916-1917).
(3) 钢琴曲: 《贝加莫组曲》(1905); 《钢琴曲》(1901); 《版画》(1903); 《意象 》(1905和1907); 《儿童园地》(1908); 《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 《练习 曲》(1915); 《白与黑》,供两架钢琴演奏(1915).
(4) 合唱作品: 《浪子》(1884); 《中选的小姐》(1888);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1911).
(5) 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
亚麻色的少女
1910至1913年间,德彪西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他自己称之为《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首。整首作品短小、精练,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月光
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