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7:07:5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两首印象主义音乐代表性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从黎明到中午》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认识作曲家德彪西,了解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等知识。
3、通过学习印象主义音乐,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2学情分析
高二段学生已经具有三年初中课改的经验,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都较强,也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由于环境原因及其他各种原因,他们对于欧洲专业音乐创作——尤其是印象派音乐了解甚少。
3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导入
欣赏两段乐曲并回答问题
乐曲1《鳟鱼》浪漫主义作品
乐曲2《月光》印象主义作品
问:这两段乐曲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生:......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两首作品是不同乐派的两个作品,一个是浪
主义乐派舒伯特,一个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印象主义乐派。
活动2【活动】二、新课
(一)、出示课题——《一个人乐派——德彪西》
(二)、简介德彪西
教师播放视频德彪西生平
师: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乐派的典型代表。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德彪西这个伟大的音乐家吧!首先,我们要欣赏到的是他最大的一部音画素描——《大海》。
(三)、作品欣赏
1、《大海》第一乐章《从黎明到中午》
①、教师口头简介交响音画《大海》的创作背景:《大海》创作于1905年3月,初演于1905年10月。《大海》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戏》和《风与海的对话》。
②、A.欣赏主导动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并回答问题
问:你从听到了哪些乐器演奏?表达的意境是怎么样的?(边欣赏,教师边结合问题进行讲解)
答:低音弦乐、竖琴、定音鼓(黎明前大海的安详)
双簧管和英国管(主导动机)
长笛、单簧管(第一主题)
双簧管、竖琴、中音提琴等(第二主题)
中提琴等(海水颜色变化无常)发展部
最后,英国管吹出(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乐曲的顶峰结束。
B、完整欣赏乐曲,并让学生进行阐述自己的想象。
2、《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师:1910年德彪西听到了法国诗人里尔的一首诗。(教师与学生集体朗诵诗歌。)并从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我们先来听听他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少女形象?
教师朗诵诗歌后播放该曲。学生讨论回答大家心目中的少女是什么形象的。意境如何?
(四)、总结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从题材、感受、音乐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五)、印象派绘画欣赏
师:印象主义音乐不仅和诗歌有着一定的关系,它和印象主义绘画也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几副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大家思考:印象主义绘画有什么特点?它和印象主义音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用模糊的轮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德彪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综合了印象绘画和诗歌的特征,才有了我们所知道的印象主义音乐!
(六)、课堂小测试(集体完成)
请将下列词语中属于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打上√。
浪漫 古典 个性 音画 飘渺 意向 象征 直觉
活动3【作业】三、拓展与探究、布置作业
三、拓展与探究(布置作业)
书本148页第1题
活动4【活动】四、下课
在德彪西《月光》中宣布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