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欣赏德彪西的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和印象派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探索并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和美术印象主义的关系和特点。 3、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能力目标: 1、会应用图画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集中聆听音乐的能力。 3、加强对综合艺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印象主义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2、感受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我校为一级达标高中校,高一美术特色班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艺术素养,兼具绘画造型能力和音乐感受力,因此相对其他班级,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更乐于参与音乐表演与艺术创作等活动,对于印象派美术音乐和音乐的知识,与同年级学生一样了解不多,因此将本课设计为一节艺术综合课,以更好地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从旋律音色等表现要素上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并通过创作绘画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视频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播放张艺谋印象系列作品剪辑,导入新课。这是谁的作品,看完有什么感受?这是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他的印象系列作品色彩光影构图十分讲究,配乐具有特别的民间气质,可以说是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说到“印象”我们这节课就要来了解,在音乐和美术史上共同拥有的一个流派——“印象派”
活动2【讲授】三、讲授新课:
1、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我们这学期要了解欧洲音乐史的发展,从巴洛克风格到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到印象主义乐派,虽然这种风格人数少时间短,在音乐上的革新,使它成为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重要开端,从此音乐艺术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后来20世纪的表现主义、序列主义等多种流派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曾被称作“一个人的流派”,这个人指的就是德彪西。有人说他是一位用音乐作画的人。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于1862年出生于法国,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学习作曲开始就不喜欢既有调性和声规范的限制,德奥音乐传统都在他的作品中被突破,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天才。德彪西的作品开拓了音乐的新天地。他的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和《夜曲》以及钢琴曲《意象》和《版画》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个人自由风格!他发展的新音乐语汇几乎对20世纪的每一位作曲家都有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2、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或者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活跃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但其影响却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艺术门类,印象派绘画出现的时候,当时画坛上流行的是新古典主义画派。
那印象派绘画和古典主义绘画又有何区别呢 (图片展示)局部对比 教师提问:对形体的处理,两者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古典绘画形体严谨,线条清晰明了,有质感。印象派绘画形体模糊、朦胧,线条细碎。 这是印象派在形体的处理上合古典绘画不同的地方。 (继续图片展示对比) ①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 ②古典绘画大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同样是人物肖像画,放大后看细节,印象派那模糊、朦胧的笔触变得很抽象,而古典大师的作品则一丝不苟,连毛发刻画的都很细致。 (图片展示) 古典风景画对比, 问:它们的投影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一个灰暗,一个明亮。 教师讲述:这是因为印象派吸收了当时科学对色彩的研究,把暗部画得明亮,(图片展示:暗部色彩的不同)充满了阳光和色彩,抓住了光线下瞬间的色彩变化。 教师:印象派的绘画充满了瞬间的光感,形体朦胧,线条细碎,打破了古典主义的限制,是绘画史上划时代的流派。
活动3【活动】欣赏体验
3、对比赏析德彪西《月光》与贝多芬《月光》 听音乐,从两个作品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不同处,判断哪一个是印象派,哪一个是古典乐派的作品。 列表对比: 作品 月光奏鸣曲 月光 作者 贝多芬 德彪西 风格 古典乐派 印象派 特点 分解和弦的三连音的连贯音型 朦胧、离散的旋律 感受 情绪有些悲伤 描绘出月光下飘忽不定的景色 4、归纳印象派特点: (课件)练习:找出印象主义特征的关键词句。 绘画——注重光影的变化,多为色块,线条模糊化; 音乐——注重配器的个性化,和声丰富缥缈,旋律片断化; 5、欣赏交响素描《大海》并创作一幅画。 a、(展示课件)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的启发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他非常喜欢葛饰北斋的作品,并曾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的封面。 《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在这部交响素描中,德彪西用音符做颜色,旋律做线条,描绘的是一幅只能用听觉来欣赏和感受的经典之作。(作品以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b、《大海》作于1905年3月。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在这部交响素描中,德彪西用音符做颜色,旋律做线条,生动描绘了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欣赏时要求学生用线和色彩来记录乐曲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会出心中的所思所想。
活动4【测试】拓展与探究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有评论家说:“我没有听到大海,……”。也有人说:“这比大海还像大海!”。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画谈对音乐的理解。(它们都反映了创作者内心的感受,传达事物的本质和重要特点,不是一味地临摹,而抓住了最关键的意象。) 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海并不是大自然的复制品,大自然虽然是印象派作曲家的重要创作源泉,但是他们也只是从中汲取灵感,并且根据自身的感受以道出其见闻。德 彪西曾说:“我所描绘的海景只是我心目中对大海的无尽回忆,而并不是真实的海。他借对海的回忆抒发他自己在人生大海中沉浮的体验,人生是色彩艳丽多姿多 彩,但其中也充满了险恶。”所以这是象征性的海,德彪西心中的海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莫奈说:“我画塞纳河整整画了一生,从未厌倦过,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塞纳河都是不同的。”德彪西说:“我 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 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两位艺术家的话很好的诠释了他们的印象主义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