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初步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初步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3分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绿》,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诗歌,现在哪五位同学可以轮流读诗,展示一下?
生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作者眼中的绿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大声齐读课题——
生:绿。
活动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绿意(4分钟)
师:数一数,有多少处绿呢?
生:17个。
师:都有什么绿?
生: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的发黑,绿地出奇。
师:发散思维,想想,绿色都代表着什么?
生:翠绿的松树,浅绿可以柳枝,嫩绿可以是春天新出的嫩芽······
生:墨绿可以是青蛙!
师:同学说出了不同的答案,有动物,有植物,那再看看本诗主要在讲什么?
生:我觉得还是在讲植物,讲大自然的风光,没有讲动物。
师:这位同学点出了,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的绿色呢?展开说说。
生:因为植物种类的不同,颜色也有所不同,比如梧桐的叶子就很深,柳叶就比较浅。
生:我觉得同一个植物,叶子颜色也不太一样,长得早一点的,就深,新长的叶子颜色就很翠。
生:还有一些植物有亮眼的色彩。比如彩叶芋,还有一些多肉,就一片叶子有多种颜色,所以书上写的粉绿也很贴切。
师:出了植物不同,绿有所不同,还有哪些可以影响绿的不同呢?
生:地域不同,绿有所不同。咱们北方气候和南方不一样,景色也不同,北方春天开始绿,而南方,因为温度适宜,所以常年绿叶。(配图)
师: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尝试组词。
例如:墨绿的梧桐。 ( )的( )。
活动三:品读诗歌,感受“绿”之美(20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学习的小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样我们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感绿之美(7-10分) 1.独立学习:默读诗歌,圈画绿色的事物和展现绿色动态的关键词,把关键词写在小条上。 2.合作学习:结合学习单,分工合作,汇总学习收获。 借助梳理结果,互助练习学说想象到的画面。
感受“绿”之奇特
找一找词语 想一想画面 说一说联想
绿之事物 风、雨、水、阳光 都是绿的 云朵、天空……
绿之动态 集中、挤、重叠、交叉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所有的绿都随风起舞
交流预设:
小组展示
生1展示学习单
生2:大家好,我们小组开始分享学习收获,请大家仔细听,看看是否有补充,请在自己组的学习单上做标记。
环节一
生2:关于绿之事物,我们小组找到的是风、雨、水、阳光, 但是我们组有个疑问,风雨水阳光都是没有颜色的,我们就展开联想了一下,微风吹过,柳枝是绿色的,下雨吹打树叶是绿色的,小溪潺潺流过,青山的倒影是绿色的,阳光下荷叶上的露珠是绿色的。
生3:大家还有别的想法么?
学生讨论。
师: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作者的想象多奇特啊。
环节二
生:关于绿之动态,我们小组找到了集中、挤、重叠、交叉,想象到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所有的绿都随风起舞。
生4:我们小组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环节三
师:你们所说的画面并不是诗人写出来的,而是大家结合生活所见,产生的联想。让我们跟着视频,来一起美美读一遍。
师:同学们,在这场神秘而盛大的《绿之舞曲》中,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背一遍。(视频字消失背。)
总结:原来诗人艾青在满目“绿”景的背后,温柔地藏着他对春天的喜爱呀。
环节四
师:第五小节,作者说所有的绿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柳树随风飘动,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生:我想到梧桐的叶子了,很大,所以一阵风吹过,会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生:如果下雨,拍打在河面,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尝试着给第五小节配音,如果是很大一阵风——微风——
生根据教师提示在配音。
活动四:创编诗歌,赞自然之美
师:我们就好像按着节拍在一起,在舞动,同时,大家也在创作着属于自己的绿色小诗,一起写一写吧!播放音乐(三分钟)(三四个学生分享)
师:你的感受是多么奇特呀!不光树叶和小草是绿的,连风、流水和阳光这个原本不是绿色的景物,也被染上了绿色,成了“绿”的世界中,光彩熠熠的一员。
形式上有创新,注重实用已积累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让结合同学们的点评进行微调,看时间展示)
活动五:比较阅读,感受诗人心中世界
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根据学习单找一找它们的不同。借助学习单,批注在书上。
生:体裁不同,《绿》是诗歌,《西湖漫笔》是散文。
生:《绿》中作者以虚写实,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西湖漫笔》中作者则运用写实手法对灵隐的“绿”进行具体细致描写。
师:(补充PPT创作背景)
师:艾青这位画家诗人用“绿”表达了对自由与希望的向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是的,阅读链接描写的是现实,而艾青在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架起一座桥梁,用丰富的表达创作出优美的诗歌。(板书,画桥)
活动六:布置作业
我是朗诵小达人 朗读课文,可以配乐,录好视频分享。 我是搜集小专家 收集其他作家笔下的“绿”,抄写在摘抄本上。 我是写诗小能手 创编属于自己的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