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1:02: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歌。文章篇幅不长,用叙事的手法写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描述了老人伐薪烧炭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及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语言朴实,通俗,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理解诗歌内容,并了解新乐府诗。
2.精读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句,品味人物形象。
3.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学习典型化的文学创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精读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句,品味人物形象,把握主旨。
难 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学习典型化的文学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
离离原上草......这是白居易的诗歌,素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写下来许多名篇佳作,《卖炭翁》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过渡语:读书之法,在熟读而精思,那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活动一:诵传世经典
1.读准字音
活动:个读全诗,纠正字音。
预设可能读错的字词:裳、辗、敕、叱、将、绫、系
一个学生评价,再读。
2. 读清停顿,把握节奏
活动:齐读全诗,读准节奏
过渡语:大家不仅读准了字音害读准了节奏,表现不错。其实《卖炭翁》是一首叙事事,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活动二:叙经典故事
结合注释,概述故事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三:品苦味人生
1.通过初步感知故事,用一个字来概括卖炭翁的境况?
预设:苦
2.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说说老人苦在何处?
请以“我读_______情节,从__________(诗句)读出了卖炭翁__________的苦,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的句式回答。
示例:我读南山烧炭情节,从伐薪烧炭南山中读出了卖炭翁制炭的辛苦,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复杂而漫长的工序,炭是到遥远的终南山深处,砍树烧制而成的,体现出老人的工作辛苦。
让学生分析“满面......”
资料补充:
伐薪烧炭,工序很复杂,先要选木头“伐薪”,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五公斤的柴才能烧一公斤的炭。(进一步体会老翁劳作的辛苦)
让学生个读第1、2句。
明确: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读出卖炭翁烧炭的苦,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卖炭翁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的劳作形象。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读出卖炭翁生活的苦,运用设问修辞,一问一答写出这车碳是卖炭翁一家维持生活根本。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读出卖炭翁心里的苦,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我读雪中运炭情节,“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读出卖炭翁赶路的苦,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写出了卖炭翁在天寒地冻中仍驾车赶路、精疲力竭的情态。
我读集市失炭情节,“一车炭,......”数量词,心理描写,写出来老翁炭被夺之后内心的无奈、悲愤、绝望,内心的凄苦。
过渡语:老人南山制炭身体上劳作苦,雪中运炭身心苦,集市失炭被欺凌的悲苦,可谓是“苦不堪言”!
小结:这首诗通过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年老体衰、劳作艰辛、家境穷困、苦不堪言......的底层穷苦老翁。
活动四:解悲苦缘由
1.卖炭翁的苦是谁造成的?
黄衣使者白衫儿。
2.这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我从__________(诗句)读出了__________宫使,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有手法说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结合诗句内容)。
小结:通过对宫使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了宫使的嚣张跋扈、蛮横无理、仗势欺人、趾高气昂.....
过渡语:而他们之所以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掠夺,是源于一种政策,即“宫市”,百姓深受宫市之苦,那么什么是宫市呢?
《卖炭翁》,苦宫市也。
背景链接:
“宫市”:“宫”是皇宫,“市”市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指皇宫里所需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过渡:宫市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主张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结合诗歌背景和内容思考: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底层劳动人民——劳而不得;上层统治阶级——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表达了对宫市的揭露抨击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这首诗歌中我们读出了深切关心百姓的白居易,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其他诗歌,感受诗人情怀。
活动五:探诗人情怀
资料补充:
观刈麦(节选)
白居易
〔唐代〕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孩子们,你们在这首诗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总结:《卖炭翁》了了数言就活化了被官府压迫直至丧失生存希望的底层百姓形象,字字泣血却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却能透过卖炭翁,看到民生疾苦,看到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