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2: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通过品析“铁”“长夜”等词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意味。
2.思维发展:用“破”字贯穿,结构化指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由外而内,理解诗歌
3.审美创造:感受杜甫推己及人的思想感情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4.文化自信:通过不断朗读,感受杜甫诗歌的魅力,品味出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用“破”字贯穿,结构化指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由外而内,理解诗歌
2.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过程】
一、"破"诗眼
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再看诗题,大家认为题目中最能体现诗歌内容的是哪个词呢?圈起来说一说。
明确:“破”(秋风破屋、群童破茅、娇儿破被、丧乱破国(家))
【设计意图】检查同学们的字音读准情况,如果出现读错的情况老师便于及时纠正。之后再开门见山,从题眼“破”直接导入。
1.秋风“破”屋
师:文中哪些词对“肇事者”秋风作了生动的刻画?
品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确:风大、风急、猛烈。“怒号”是风的声音,像人一样在怒吼,更是直接卷走了多重茅草,可见其迅猛之势!请大家读出“风”的猛烈!
师:风的威力如此之大,造成了哪些后果?
品读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明确: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2.群童“破”茅
师:原本茅草捡回来还可以修补,可……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品读“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师:群童为什么趁火打劫当“盗贼”?
明确:天真淘气的背后,隐藏的是生活的辛酸和悲苦,此时杜甫不是极度的愤怒,而是深切的无奈和悲伤,黑暗的丧乱之下,连纯真的孩童都是如此,更是时代之悲呀!请大家读出杜甫的无奈。(引出安史之乱)
3.娇儿“破”被
师:我们把目光投向杜甫家,找出描写杜甫生活状况的句子。
品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明确:“铁”指被子又冷又硬,“娇儿破被”,足以看出杜甫生活的艰难。“恶”有两种读法,读恶(è)的时候,表示小孩睡相不好,是外在形态;读恶( wù)的时候,表示小孩不喜欢现在的这种环境,是内在形态。
4.丧乱“破”国(家)
师: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作者经历流亡之后彻夜难眠。
品读“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明确:“长夜”其一指漫漫长夜,其二指国家因为安史之乱陷入了黑暗时期。(从外在过渡到内在)。
杜甫在当时的社会是拥有特权享有尊严的,他享受免赋税、免兵役的待遇,可他还是穷困至此,更何况普通的百姓。请大家读出杜甫的悲痛。
师小结:我们小结一下大家的思考,整篇诗歌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是“破败”的事物。
明确:秋风“破”屋、群童“破”茅、娇儿“破”被、丧乱“破”国(家)。
二、“见”诗情
师:在失望中看见希望,于破境中窥见曙光,正是因为见过黑暗,才更懂得生活的珍贵,身处苦难中的杜甫他的眼前看见了什么?齐读最后一节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经历了“破败之境”的诗人,他眼前浮现了什么?
明确: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板书:推己及人、忧国忧民。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胸怀博大宽广。
【设计意图】从“见”的角度,引导学生领会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刚品读到的“破”与“见 ”。
“破”是写实
“破”的情感基调是悲惨的
“破”指向现在
“见”是想象
“见”的情感基调是期待的
“见”面向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破”与“见”,让学生感受杜甫于绝望之中仍能看到希望的热切。
【板书设计】
破 见
秋风破屋 见天地
群童破茅 见众生
娇儿破被 见自我
丧乱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