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聂耳 配套教学设计(2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八节:聂耳 配套教学设计(2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7:22:0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及聂耳其他代表性作品,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懂得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人民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3.通过对聂耳所处时代的学习,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都来自农村,音乐理论基础差,欣赏水平有限,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不高
3重点难点
1学唱《毕业歌》部分旋律并认识歌曲的社会价值。
2.乐曲《金蛇狂舞》中螺蛳结顶旋法理解及创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 聂耳
(教学目标):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及聂耳其他代表性作品,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懂得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人民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3.通过对聂耳所处时代的学习,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重点):学唱《毕业歌》部分旋律并认识歌曲的社会价值。
(难点):乐曲《金蛇狂舞》中螺蛳结顶旋法理解及创作。
(教法):以聆听为主,结合感受、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等
教学过程:
1.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天才音乐家,他是坚定的革命者;
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
有这样一首歌,
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
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
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
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
2.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板书》切灯片
下面简介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创作出了三十余首充满战斗激情和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歌曲。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3聂耳音乐受 母亲的启蒙和云南的民间音乐影响
讲述聂耳的故事
母亲的歌让他着迷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 上,原名紫艺。在聂耳4岁时,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糊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其次受云南民间音乐的影响不少
1932年9月23日,他在的日记中说:“第一步工作:搜集云南山歌、小调,并创作歌曲。”
1933年5月,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现在我想在中国民间歌谣上下一番研究,请三哥帮我搜集一些寄来,不论什么小调、洞经调、山歌、滇剧牌子都要。千万急!!!”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我的音乐创作年”
《翠湖春晓》《昭君出塞》 《金蛇狂舞》《码头工人歌》《飞花歌》《打砖歌》《苦力歌》《毕业歌》 《大路歌》《 开路先锋》等16首歌曲
他是我国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
4 器乐曲《金蛇狂舞》欣赏
(1)初次欣赏提问 该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表现了江南人民赛龙舟的热烈、欢腾的情绪。
(2)分析该曲这首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民族器乐合奏曲, 运用了传统的“上下句对偶”、“螺蛳结顶”的手法,情绪逐渐高涨,更渲染热烈的气氛。聂耳将此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应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分析该曲“上下句对偶”、“螺蛳结顶”的手法 (幻灯片)
5 欣赏《毕业歌》
(1)初次完整欣赏一遍(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2)分段讲析 四段
(3)教学生唱两遍
(4)提问 《毕业歌》中多处采用了休止符、丰富的句式和短句,请问这对塑造音乐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一种斩钉截铁的形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振臂高呼的力量)
6 。介绍 左翼音乐运动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无题(雷)》《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1935年4月,聂耳被列入当局的黑名单,无奈取道日本,准备去苏联深造,7月17日因游泳不慎,不幸淹没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年仅23岁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决议《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为国歌
聂耳是我们的革命先驱,
他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音乐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敢前进
7.本课总结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 ( )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运用 ( )的手法来发展音乐。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 ( )的革命音乐运动。重要代表人物是聂耳、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