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三年级试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越来越多大宗之家沦为贫宗之家,许多贫宗之家的男子放弃自己的姓氏,以
妇家之子的身份入居女家,户簿上成为妻子的附庸,子孙从母姓。魏国以法律的形式制
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魏国此举意在
A.维护宗法伦理 B.保证赋役征发
C.重塑社会风俗 D.阻止社会流动
2.表 1 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这些条文旨在
每户“蛮夷”仅按二人缴纳赋税(汉人按每户纳税人数缴纳赋税)
不让蛮夷人戍边,有罪当戍边的,令在当地戍守
蛮夷人以户数受田,平田,每户一顷半;山田,每户二顷半。阪险不可狠(垦)
者,勿以为。
表 1
A.消除民族矛盾 B.发展边疆经济
C.稳定边疆统治 D.推广汉族文化
3.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垦殖的庄园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
或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的流民部曲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流民
在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从事的桃花源农业,由国家组织兵员对国有土地进行的军垦
农业。这一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动摇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4.宋朝下诏改天下诸路提点刑狱为劝农司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不久,又“诏知开封、河
南、应天府自今并兼畿内劝农使”,从此,宋代各级地方长官均兼一地之劝农使逐渐形
成制度。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A.保障京畿粮食供给 B.分散地方权力
C.加强地方司法监督 D.推动农业发展
5.祭祀是明清书院一项重要活动。祭祀对象不仅有唐宋时期提倡的先师、先圣,还增加了
以学问、道德、功业称颂于乡里及对乡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间信仰的神灵如文昌君、
奎星等也在祭祀之列。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而又通俗。这表明明清书院通过祭祀
A.致敬先儒标榜学统 B.尊崇乡贤凝聚民心
C.激励生徒教化民众 D.借助神灵树立权威
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张之洞在督鄂期间聘用了不少外国人,如聘用德国教习指导军事,
聘用日本军人翻译日本军事书籍。在日本游说下,不少日本译员改任军事教习,完全压
倒了原有的德国教习,还有人成为张之洞的“军事幕僚”。这反映了
A.日本努力扩大对华影响 B.湖北洋务从译书转向军事技术
C.战争失败德国退出中国 D.中国军事改革从师德转向师日
7.1920 年,胡适作《<水浒传>考证》,将《水浒传》置于与经、史著作同等的高度,认为
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重大得多。同时他还将《西游记》《红
楼梦》《三侠五义》《儒林外史》等 13 部古典白话小说列入国学书目,推荐给青年学
生。胡适意在
A.弘扬古典文化 B.助推文学革命
C.声援五四运动 D.唤醒工农大众
8.二战期间,当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时,中国军队却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引起
世界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胜利,全赖华军大捷”;英国媒体也称“在此远东
阴云密布之际,唯有中国上空之云彩光辉夺目”。此战应为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图 1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统计图(%)。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的
主要因素是
图 1
A.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加入世贸组织迎来了机遇 D.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10.2023 年 10 月 31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
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说明中
国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B.自然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C.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D.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
11.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埃及进行改革,那些能够教授希腊语文的教师、希腊传统竞技体
育教练、狄奥尼索斯(希腊诸神之一)节日演员等享有一定特权,其中有能者包括埃及
人、犹太人等甚至跃升为国家重臣。这表明改革
A.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 B.消除了帝国民族隔阂
C.拓展了人才选拔途径 D.推动了“希腊化”进程
1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国家和个人“发财梦”相交织,共同打造
重商时代的一次对东方世界的再探索。该学者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是为了
A.积累资本 B.攫取财富 C.寻找市场 D.探寻东方
13.17-18 世纪,启蒙成了法国思想界的主旋律,各个领域的思想斗争都是围绕启蒙而展开
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主张,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其最终目
标是
A.彻底改造封建社会 B.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C.实现人的精神解放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4.一战期间,英国女工比例从 1914 年的 13%上升到 1917 年 7 月的 73%,女工从事了几乎
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原来的“男性工作”,工资水平也从 1914 年不到男性工资的一
半上升到将近 2/3。由此,1918 年 2 月英国政府赋予 600 万 30 岁以上的妇女选举权。
这表明一战
A.提升了英国妇女地位 B.实现了英国男女平等
C.推动了女权运动发展 D.冲击了女性就业观念
15.图 2 为 1960 年西欧主要国家卫生、援助、养老等公共支出在国家当年财政支出中的占
比统计图。此图表明
图 2
A.欧洲复兴计划效果显著 B.西欧各国财政赤字严重
C.国家推动社会公共管理 D.区域集团之间协调发展
高三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1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拉美多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允许一些外国大学特别是美国大学在
拉美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并不列入所在国家的教育管理系统,被拉美学者称为“外国教
育飞地”。这表明拉美的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B.提高了国民文化素养
B.实证了文化同源性 D.方便了西方文化侵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满分 52 分。其中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2 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时,北方已被契丹占据,随后西夏建立,适合养马之地锐减,战马
奇缺。吐蕃诸部不但盛产战马,而且对茶叶存在迫切需求。用茶叶和吐蕃诸部交换马匹,
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开支,还能作为政治、军事之外的手段对其进行笼络和控制。因
此,宋廷非常重视与吐蕃的茶马互市,设置了购茶、买马的机构,组建了茶马司,将茶马
贸易严格限制在互市场所内。清王朝经过多年经略逐渐将蒙古置于其有效统治之下,并逐
渐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统治,茶马互市逐渐失去了军国大政的地位。雍正时期,清廷不再
垄断茶马互市,令茶马由民商自行贸易,改为从税收的角度对茶叶进行管控。
材料二 茶马互市兴起后,除了茶叶和马匹外,毛缨、毛布、皮革、虫草等民族地区
的产品大量流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布匹、粮食、铁器、纸张、书籍、药品、乐器、首
饰等也不断进入民族地区。明朝时建立了很多茶马驿站,开拓了龙安、松成、西宁三条茶
马商道。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充当翻译的“通事”“牙人”大量出现,不少汉族人口逐
渐迁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也不断迁往内地,一些小村庄逐渐发展为“番汉咸集”的
贸易重镇。
——以上均摘编自李天顺 李俊《茶马互市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清两代茶马互市的政策及形成原因。(7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互市的影响。(7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建立初期依附于农村及封建主,但城市居民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 那
就是以和平方式要求领主承认城市自治;如果这项要求被拒绝,就改以暴力方式,很快城
市取得自治。自治城市是当时经济、商业中心,其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深深地诱惑着封建
主阶级,他们在痛苦、羡慕和无奈的感情下,纷纷以住户和消费者的身份住进城市,采取
多种形式扩大其货币的所有量。最初的做法是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和徭役地租,或雇工经
营土地;一部分人转向经营工商业或金融、航海业,甚至将目光投放于海外,一批批受到
封建主支持和鼓励的海外航海探险队踏上征程。同时,贸易平等原则也逐渐适用于人与人
之间,人们将封建庄园中等级与身份隔离的意识逐渐淡忘。
——摘编自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启西欧工业化,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生活理念、思想观念逐渐
与城市趋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欧主要国家都大力兴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
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别因而缩小,乡村经济结构和人口从业结构也“类”城市化。然而
这一过程以牺牲乡村为代价,大肆从农村攫取生存资源,乡村的发展空间被挤压;乡村经
济结构及发展方向以为城市控制的市场为转移,农村工作机会流失,大量青壮年外出,留
守老人更感精神孤独。政策的制定者往往来自城市,制定规划时常常出于各种目的而忽略
相关重要信息,以致缺乏全局性,城乡越来越同质同构。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实现自治的主要路径及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欧近代的“乡村城市化”。(8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 年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
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
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调敝,百业不
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
起……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以谋货币金融
之永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1)自本年 11 月 4日起,以
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
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部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4)凡银钱行号商
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 11 月 4 日起,
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币制改革实行后,外汇牌价趋于稳定,上海市场上法币对英镑、美元、日元汇价,波
动幅度都比较小,为七八年来所没有。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法币政策的成
功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易,完成了近代中国长期未完成的货
币统一的目标,使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脱离传统的银本位,进入现代通货行列。
——摘编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 马长林《法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币政策推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7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5分)
高三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乡风建设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农村巫神
开展不缠足运动
移易传统婚丧习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打击农村封建迷信活动
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
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倡导农村封建丧葬礼俗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开展文明/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开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摘编自刘欢 韩广富《中国共产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展望》
乡风文明建设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设与发展相伴而行。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高三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2024 年高三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C A B D B C D B A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
17
(1)政策:宋朝官府垄断;清以税管控(自行贸易)。(2 分)
原因:
宋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提升军事实力;降低成本节省开支;笼络控制吐蕃。
(3分.任答三点得 3 分)
清朝: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实现对边疆地区有效控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或对
蒙古、西藏的有效统治);(2 分)
(2)影响: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贸易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改变生活习惯;丰富文化内涵;
推动民族交融;带动边地发展(促进边地市镇兴起);维护边疆安定;利于国家
统一。(7分。任答七点得 7分)
18.(13 分)
(1)路径:谈判、暴动、金钱赎买(2分。任答两点得 2分)
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农村封建生产关系解体(农村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
平等观念传播;大学建立(近代科技文化繁荣)。(4分,任答四点得 4分)
(2)简评:
积极方面:推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3分)
存在问题:农村从属于城市;城市剥夺农村;贫富差距拉大;精神空虚;发展同
质化同构化;缺乏全局性、系统性。(5分,任答五点得 5分)
19.(12 分)
(1)背景: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禁止白银流通;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经济萧条;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4 分,任答四点得 4 分)
内容: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
归国有;(3 分)
(2)影响:
积极:金融稳定,维护经济安全(遏制白银外流),经济复苏,货币制度近代化,提升
国家治理水平。(3分,任答三点得 3分)
消极:便利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便利官僚资本滥发纸币掠夺财富。(2 分)
20.(12 分)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
示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受封建迷信思想束缚严重,乡风不佳。大革命失败后,党的
革命重心转移至农村;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实践中,党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
主力军。(3 分)
在这一阶段,党的乡风文明建设以破除封建宗法思想、改造陈规陋习为主要内容,如开
展不缠足运动,倡导男女平等。(3 分)
这一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使革命根据地的农民逐步转变了旧社会的落后思想,提高了
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同盟,巩固了政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及建国后党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3 分)
乡风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不断促进了农村、
农业的发展,服务了农民,巩固了新民主义政权,也不断提升了党的治理水平。(3 分)
示例二
新中国成立;国内外反动势力意图颠覆新政权,国内百废待兴,党需要调动人民包括广
大农民的力量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建立;广大农民深受千年封
建思想荼毒;
这一时期党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集中宣传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打击封建迷信,倡导文
明家风、文明风俗。
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广大农民以主人身份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努力生产,为政权巩
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 分)
乡风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不断促进了农村、
农业的发展,服务了农民,巩固了新民主义政权,也不断提升了党的治理水平。(3 分)
{#{QQABBQwAggAgQJAAAAhCUwUwCgCQkBGACYgGhBAAIAIBQ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