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习聂耳,除了课本上的作品以外,还有一首作品,对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那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应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对教材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这部作品的分析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并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正确演唱作品;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个时期的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认识;也正是塑造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一个重要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国旗、国徽等一样,都是中学生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赏析这首作品,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点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作品,并能把握作品内涵正确演唱作品;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和国旗、国徽等一样都是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七十五年前,去聆听那段感人的故事。
欣赏情景剧
大致内容:讲述国歌创作的背景、经过。1935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及热河省之后穷凶极恶地向我中原挺进之时,面对着疯狂至极 一时“强大”的日寇,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担心着中国的命运。在此情况下,上海电通电影公司摄制了一部由夏衍同志根据诗人田汉的故事编的影片《风云儿女》,聂耳同志应田汉之邀为该片主题歌作曲,然而田汉还未写出歌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了上海龙华监狱,田汉在狱中利用香烟锡纸的背面写出了歌词,当田汉的家属由狱中将歌词带出几经周折转交给聂耳时,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党组织已经决定聂耳出国。但聂耳仍然说“作曲交给我,我干”!就在当天晚上,一支划时代的杰出——《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了!)
看完这个情景剧,大家知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是的,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聂耳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刚才那个情景剧让我们我们大致了解了国歌的创作经过。上一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国歌的作者,下面请小组代表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成果。(学生成果展示)
教师总结: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一生最有代表的作品
1、作曲家简介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音乐,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学校,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因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离开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并在上海加入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黎锦辉。1932年,他认识了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1935年,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使党组织决定送其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7月17日,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在他生命的23年里,为我们留下了37首歌曲及4首民族管弦乐曲。他的音乐创作以崭新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引子部分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歌曲的前奏,第一小节 “1、3、 5”是贝多芬曾习惯地将“1、3、5”作为《英雄》主题而被人们称为“英雄动机”)聂耳以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式连续三度上行,一开始就形象地展示了我中华民族热情向上的勃勃生机与兴旺发达的辉煌前景,明确向国人、向世人宣布:这就是我中华民族的命运。
紧接着这节奏活跃的第一小节之后,第二小节 斩钉截铁的两拍,充分显示出中国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中华民族有着坚定的意志,充满自信和力量!
第3、4小节 这个是由军队发出进攻时的冲锋号声衍化而来的音调,是向国人发出的一种号召、鼓动、使人热血沸腾,激人昂首奋进。
第5、6小节 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千千万万民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祖国的利益而汇聚、集合的画面。大家听听节奏是多么向四面八方的千万民众奔跑、汇聚时的脚步声。
大家看看,就这么短短几个小节前奏就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一部大型歌剧的序曲,浓缩了整个作品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不得不肺腑作曲家的高度概括能力和作曲才华真令人惊叹,令人钦佩
3、歌曲第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歌曲部分,一开始“ 、 、 ”几组连续递进式的音调,是急切的呐喊,是紧迫的动员,更是出自赤子肺腑的真挚动情的呼唤!
坚定有力的节奏,显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饶的凌然正气和用不可摧的形象。
如猛击一拳 使人惊醒,引起人们的重视:危险@之后我们的作曲家怀着对同胞的无限浓情,用了一波浪形的委婉、动情的曲调告诉大家,我们的民族已经到了
紧接着 紧迫的节奏螺旋式上升的音调,体现出一种逐渐高涨的“抗日情绪”和紧迫感以及民众的爱国力量的迅速集结的动态。
4、歌曲第二部分:
则是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豪情和气势。把前面三小节的节奏紧缩在一起并推至 这是一种信心和力量的体现,而 的再次出现,则是对“中国不可战胜、中华民族绝不屈服”这一信念的再次肯定和强调。
第二次冲锋号再度响起
这里 我们来看 中这两个小小的休止符,作曲家特意把“炮火”二字的时值减短,使其弱化,并利用下行体现他对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及一切敌人的蔑视,你们的炮火有什么了不起的 特别是 敌人的炮火几个字刚好与前奏第一小节的《英雄》形象地音调相反 体现作曲家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敌人命运的诅咒——敌人一定会败 敌人一定会滚出中国
由于“炮火的”二字时值的减弱 为紧接其后的 在音值上起到了对比作用,使其更加饱满、庄重、有力。
这个“ ”贯穿了整个音乐作品,为什么呢?在音乐专业里面称之为纯四度音程,给人一种非常干净、清澈、有力量的感觉。在我国古代的《礼记》中也记载着古人“左宫右徵、以节其步、声不失序”的铿锵有力的音调,两千年后又一次出现了这种坚定的步伐与信念。
同学们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的音乐所表达、所塑造、所昭示于世人的中华民族之魂。
活动3【活动】教学拓展
1、《义勇军进行曲》什么时候被定为国歌的?
1949年被确定为国歌 2004年3月写进宪法
2、还有没有其他的版本呢。
1978年至1982年版本和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演唱的《起来》
活动4【作业】(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这首歌中居安思危、百倍警惕和强烈民族自信心的内涵,仍然并永远是我们的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歌曲,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一个名字——聂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