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聂耳 配套教学设计(4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八节:聂耳 配套教学设计(4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0 17:37: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会唱国歌,知道其作曲作词者是聂耳和田汉,但是对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除了《义勇军进行曲》,聂耳还有其他作品也很有影响力。比如《卖报歌》,学生都会唱,却不知道是聂耳所写,这是因为学生的经验不足,欣赏课要以学生为主,拓宽音乐视野,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并向音乐家学习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金蛇狂舞》初步认识“螺丝结顶”这种作曲方法;有感情的学唱《毕业歌》。学习聂耳的爱国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人民音乐家聂耳
1.导入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此引入,介绍作者: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体讲解如下。(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掰手腕的游戏,请两位学生上台比赛,其他学生分成两组打节奏为台上学生加油,这样亲身体会“螺蛳结顶”的效果,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面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下面可以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面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开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7.拓展欣赏《卖报歌》
(1)首先介绍歌曲的写作背景:歌曲的灵感是来自聂耳在一个隆冬傍晚遇上一名衣衫褴褛的报童“小毛头”。后来,联华影片公司1934年排演聂耳作曲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邀请小毛头饰演剧中的卖报儿童。
(2)学生一起哼唱这首歌经典儿歌,强调需要唱出其中的活泼开朗,自信的感觉。
8.拓展欣赏《梅娘曲》
(1)介绍作品故事背景:《梅娘曲》的创作背景是主人公高维汉在战争中负伤后,他的情人梅娘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高维汉因受伤而昏迷不醒,之后醒来却又失去了记忆。曲子表达的正是梅娘见心上人变成这样后抑制不住痛苦的心情。
(2)完整聆听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梅娘曲》,听后讨论,师生,作品之间达成情感共鸣。
9.师生总结为何聂耳有如此辉煌成绩:聂耳从小热爱音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聂耳从小生活贫困,所以对劳苦大众感情真挚,在创作上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大家都会唱的《卖报歌》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由于生活在五四运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社会氛围里,思想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一腔爱国热情,他将自身深厚的写作功底与劳苦大众的心声融合在一起,替劳苦大众呐喊心声。最终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和人民音乐家!结语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