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宝典】小学语文小升初考前冲刺准备——文学常识与名著考察(练习+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宝典】小学语文小升初考前冲刺准备——文学常识与名著考察(练习+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8:17: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复习宝典】小学语文小升初考前冲刺准备——文学常识与名著考察
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判断题、连线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线形 恩惠 悠然 B.居然 嫩绿 食品
C.一幅画 既使 钩鱼 D.晒太阳 检桂花 隐约
2.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
C.《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与春天有关。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带有地域特色的“京味儿”语言值得细细品味。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王熙凤;“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写的是林黛玉。
B.神话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C.“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故事情节均出自《三国演义》,所涉及的主人公就是被后人称为“武圣”的关羽。
D.《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打虎将”武松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5.“同读一本书”交流展示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我眼中的鲁滨逊”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人物形象与事例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鲁滨逊聪明能干——他细心观察,掌握了荒岛上雨季和旱季的规律,播种大麦和稻谷
B.鲁滨逊不畏艰辛——他在荒岛上用甘蔗酒浸泡烟叶制成药酒,给自己治病
C.鲁滨逊积极乐观——初到荒岛,他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宽慰自己,努力调整生活状态
D.鲁滨逊机智勇敢——他想方设法防备野人袭击,冒着危险从野人手中救下了“星期五”
6.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林采用了“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下)。他在第一部分放入的是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下面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①?——②同窗之情——③感念师恩——④成长足迹
A.学校印象 B.校园美景 C.操场掠影 D.学校蓝图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
B.《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能证明“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三首古诗分别与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七夕节、元宵节有关。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达的意思相近。
8.《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畔 B.圣劳伦斯河畔
C.多瑙河畔 D.密西西比河畔
9.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10.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里,尼尔斯变成小狐仙。
B.《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贝琪掉进兔子洞。
C.《鲁滨逊漂流记》写到鲁滨逊搭救了“星期五”。
D.《爱丽丝漫游奇境》没出现在本学期“快乐读书吧”。
11.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下列剧种及其经典剧目配对错误的是(  )
A.黄梅戏——《天仙配》 B.藏戏——《文成公主》
C.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D.京剧——《变脸》
12.《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
A.英国的金斯莱 B.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的林格伦 D.英国的詹姆斯·巴里
13.小光准备以“玩也能玩出名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他搜集的以下材料里,哪一项不适合用到习作中(  )
A.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把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镜。后来他将两片放大镜叠在一起,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制成了一台简易显微镜。
B.达尔文小的时候,经常给父母亲赶鸭、割草,他会捉一两只昆虫装进口袋,也会从水底捞几个彩色的石子,仔细研究半天。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C.居里夫人为了查出一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实验。最终花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在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
D.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看见一块大石头,他很好奇这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懂这一疑惑,他经常跑到很多地方找石头。后来李四光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1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车胤——勤勉好学
B.王戎——竹林七贤——《世说新语》
C.围魏救赵——《三国演义》——施耐庵
D.林冲——豹子头——《水浒传》
15.毕业之际,我们将班级图书捐赠给学校,并分类整理到相应的书架上,下列对图书归类整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稻草人》——童话类 B.《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类
C.《聪明的牧羊人》——民间故事类 D.《灰尘的旅行》——神话类
16.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17.关于中外作品有关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孩子。
C.鲁滨逊是英国人,1686年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3年。
D.《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他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
18.在“我喜爱的书中人物”读书分享会上,秀秀对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山洞历险归来“夸张地吹嘘”,可见他喜欢冒险但又虚荣,非常真实立体。
B.《骑鹅旅行记》采用“变形”手法,让尼尔斯跟随大雁周游各地,增长见闻,饱尝艰难,蜕变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C.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写得简单,坏处写得详细,体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精神。
D.《汤姆 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三本书情节曲折,围绕主人公的游历冒险展开,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
二、填空题
19.读拼音,把句子补充完整。
(1)huáng hūn   时分,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
(2)木xiá   。
20.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   》里的   ,和《   》里的   。请你写出其中一部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和有关他的一个故事。人物:   ,故事:   。
21.根据积累填空。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画,画里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风光;语文是歌,歌里有“谁道人生无再少?   !”的豪气;语文是情,这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关切。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   ,   。”
(3)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或者俗语有   、   。
(4)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懂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22.整本书阅读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是①   ;“三进大观园”;说的是《红楼梦》中的②   ;“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名著《③   》中的故事;《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含数字“三”的故事有④   、⑤   。
23.按要求填空。
(1)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写乌云低压,白雨如泼的诗句是“   ,   。”写黄莺脆鸣,柳枝嫩绿,山环水绕,酒旗招展的诗句是“   ,   。“
(2)读《狼牙山五壮士》我不由想起曹植的诗“捐躯赴国难,   ”;每次观看红军长征的电影,我总会想起红军不怕远征,藐视艰难困苦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
(3)现在,很多良田肥土都荒芜了,长满了野草,或者被人们用来修建了高楼大厦。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句保护耕地的宣传标语“   ”表达保护土地的心声。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有的人”指的是   ,是伟大的文学家、   、   ,这学期我们读了他写的   ,记住他曾说过的一句名言:   。
(5)《童年》是苏联作家   的小说。这部小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   塑造的。我们读书时,弄明白他们和   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24.和名家名著交朋友。
(1)“在波光粼粼的小河边,在小镇水码头的石阶上,桑桑听到了秃鹰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听到了。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地,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这段话选自曹文轩的小说《   》。他的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根鸟》、《青铜葵花》《细米》等。
(2)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这本书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写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联系你的阅读知识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3)判断题。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历经艰险,最终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25.判断题
(1)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 )
(2)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茶馆》等。( )
(3)《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失望委屈到无奈、焦急的过程。( )
(4)我们在即兴发言时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
(5)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折磨,不屈服、不动摇,可以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形容。( )
26.判断题
(1)辩论要听出别人讲话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用语要文明。( )
(2)辩论时要能听出对方话中的漏洞,并进行反驳。( )
(3)劝人多读书,多实践,我们常会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样的俗语。( )
(4) “星期五”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
(5)赵孟頫楷书的特点是具有行书笔意。( )
27.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 )
(2)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称得上是“智多星”。( )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盛赞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
(5)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语言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京味儿”。( )
四、连线题
28.国学经典,源远流长。请将下列对应的诗句或名言连一连。
君子之守 德之弃也
道听而涂说 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 修其身而天下平
黄鹤楼中吹玉笛 春光懒困倚微风
将相关诗句、题目及诗人用线连起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游园不值》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小扣柴扉久不开 《送元二使安西》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明月何时照我还 《石灰吟》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泊船瓜洲》 王维
技巧一:文学文化常识
1.机械记忆法。
这种记忆方法适用于记忆互不关联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对于语文来说,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作家作品常识、个别文体、语法、修辞概念等。在不易采用其他记忆方法时,常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2.理解记忆法。
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对字词的掌握,还是对各类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应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如:“线”“钱”浅”“栈”,根据声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读音大致与“戋(jiān)”相近,根据形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字意内容分别与“丝”“金”“水”“木”等事物有关。又如,理解了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某一段的具体内容,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的角度去考虑写景与写人之间的关系了。
3.联想记忆法。
联想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横向的相关联想,例如,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与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还可以进行纵向的相关联想,例如,由一部作品可以联想到作品的文体、内容、主题、写作手法、名言警句等等。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贯穿成线,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我们在记忆知识时顺藤摸瓜,由此及彼地记住所学的相关知识。
4.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的方法应用的范围很广。例如:在修辞学习中可以把比喻与拟人及夸张做比较、把排比和对偶及反复做比较、把设问和反问做比较;在语法学习中可以把宾语前的定语与谓语后的补语做比较;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功用做比较……比如,要记住叙述与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功用,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就会容易得多。
5.以少记多法。
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6.画面记忆法。
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7.口诀助记法。
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口诀的语句,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
8.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9.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10.兴味助记法。
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下列方法:
(1)编绕口令助记法。汉字结构部件中“臣”与“”,经常会纠缠不清。其实“”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这三个字中的“”不会错写为“臣”;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为“”了。
(2)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技巧二:名著阅读
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课本推荐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1)情节概述。
解答此类题,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关系到人物命运和生死转折的情节。同时也应注意情节勾连类的问题答案一般不会出现在选段内,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对整部名著重要情节内容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某选段的内容理解。
(2)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价值观念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片段或者给出的语段推导。
(3)人物形象。
回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对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组织答案,注意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否则解答是不完整的。
(4)主题探究。
答题时要根据文段情节并结合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拘泥与所给的选段,要联系整部作品进行解读。
(5)阅读启示。
解答体验看法类题目时,要在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作品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明地回答。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①借助情节和内容的分析理解,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从而概括出主题思想。②联系写作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出主题。③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主题。
考点考查形式
预测题型演练
技巧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复习宝典】小学语文小升初考前冲刺准备——文学常识与名著考察
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判断题、连线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线形 恩惠 悠然 B.居然 嫩绿 食品
C.一幅画 既使 钩鱼 D.晒太阳 检桂花 隐约
【答案】B
【解析】A:“流线形 ”的“形”有误,应改为“ 型”。
B:正确。
C:“ 既使 ”的“ 既”有误,应改为“即”,“ 钩鱼 ”的“ 钩 ”有误,应改为“钓”。
D:“ 检桂花 ”的“ 检 ”有误,应改为“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答案】B
【知识点】诗;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句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节日风俗及诗歌翻译。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
C.《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与春天有关。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带有地域特色的“京味儿”语言值得细细品味。
【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考查了节日风俗、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内容概括。节日风俗即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考查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
A、C、D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
故答案为:B
【点评】节日风俗起源于人类社会中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王熙凤;“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写的是林黛玉。
B.神话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C.“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故事情节均出自《三国演义》,所涉及的主人公就是被后人称为“武圣”的关羽。
D.《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打虎将”武松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A、B、C正确;
D:错误;“打虎将”是李忠。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还要了解与人物相关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特色。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5.“同读一本书”交流展示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我眼中的鲁滨逊”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人物形象与事例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鲁滨逊聪明能干——他细心观察,掌握了荒岛上雨季和旱季的规律,播种大麦和稻谷
B.鲁滨逊不畏艰辛——他在荒岛上用甘蔗酒浸泡烟叶制成药酒,给自己治病
C.鲁滨逊积极乐观——初到荒岛,他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宽慰自己,努力调整生活状态
D.鲁滨逊机智勇敢——他想方设法防备野人袭击,冒着危险从野人手中救下了“星期五”
【答案】B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选项ACD正确;
在荒岛上用甘蔗酒浸泡烟叶制成药酒不能体现出鲁滨逊不畏艰辛,选项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结合《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学习,从而了解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6.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林采用了“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下)。他在第一部分放入的是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下面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①?——②同窗之情——③感念师恩——④成长足迹
A.学校印象 B.校园美景 C.操场掠影 D.学校蓝图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A.符合。“学校印象”符合题意。题干已经说明第一栏需要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
B、C不符合。说的想校园的美景和操场,比较片面。
D.不符合。不属于对学习的基本介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实践作业。于此类题目,需要弄清楚题干的要求,再结合选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
B.《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能证明“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三首古诗分别与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七夕节、元宵节有关。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达的意思相近。
【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A.正确。
B.不正确,《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能证明“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C.不正确,《十五夜望月》与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
D.不正确,“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表达的意思不同。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文化及文学常识、重要节假日、课文理解、诗歌翻译。诗歌翻译,要做到字字有着落。要把原诗的每个字词完整地翻译出来,不可存在漏译的现象。必须准确无误,简洁精练。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8.《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畔 B.圣劳伦斯河畔
C.多瑙河畔 D.密西西比河畔
【答案】D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马克 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根据积累可知,《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9.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
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A、C、D项正确;
B项有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捉弄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的小不点,并被家里的大鹅带上高空,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冒险之旅经过了,开心,害怕,何被欺辱 等一些新鲜事情,他就是尼尔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秀丽的山山水水,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当然也遭遇了各种困难和险境,经过了这段神奇的旅行,尼尔斯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也成为了一个聪明,勇敢,机智,乐观,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本书讲述了小顽童汤姆·索耶及其伙伴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乡村小镇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些荒唐冒险活动。他是个小顽童,他讨厌功课,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不过,他可是揭发一桩杀人罪恶,还找到了海盗的藏宝哦!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0.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里,尼尔斯变成小狐仙。
B.《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贝琪掉进兔子洞。
C.《鲁滨逊漂流记》写到鲁滨逊搭救了“星期五”。
D.《爱丽丝漫游奇境》没出现在本学期“快乐读书吧”。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A、B、C正确。
D.有误,《爱丽丝漫游奇境》在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
故答案为:D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1.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下列剧种及其经典剧目配对错误的是(  )
A.黄梅戏——《天仙配》
B.藏戏——《文成公主》
C.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D.京剧——《变脸》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A项黄梅戏的经典剧目是《天仙配》,正确;
B项藏戏的经典剧目是《文成公主》,正确;
C项越剧的经典剧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正确;
D项京剧的经典剧目有很多,常见的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变脸是川剧的经典剧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常见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豫剧、川剧、越剧、粤剧、黄梅戏、评剧、秦腔等,要知道每个剧种对应什么经典曲目需要生活中观看欣赏积累,京剧、川剧这两种剧种最为常见,选项中将京剧和川剧的经典剧目匹配错误,降低了此题的难度,但也提示我们要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多深入了解。
12.《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
A.英国的金斯莱 B.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的林格伦 D.英国的詹姆斯·巴里
【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3.小光准备以“玩也能玩出名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他搜集的以下材料里,哪一项不适合用到习作中(  )
A.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把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镜。后来他将两片放大镜叠在一起,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制成了一台简易显微镜。
B.达尔文小的时候,经常给父母亲赶鸭、割草,他会捉一两只昆虫装进口袋,也会从水底捞几个彩色的石子,仔细研究半天。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C.居里夫人为了查出一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实验。最终花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在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
D.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看见一块大石头,他很好奇这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懂这一疑惑,他经常跑到很多地方找石头。后来李四光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居里夫人的事例说明的为了科学的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作答。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车胤——勤勉好学
B.王戎——竹林七贤——《世说新语》
C.围魏救赵——《三国演义》——施耐庵
D.林冲——豹子头——《水浒传》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A、B、D项正确;C项有误,《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讲的是魏蜀吴三国军事斗争最后被司马炎统一建立晋朝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知识百科。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5.毕业之际,我们将班级图书捐赠给学校,并分类整理到相应的书架上,下列对图书归类整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稻草人》——童话类
B.《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类
C.《聪明的牧羊人》——民间故事类
D.《灰尘的旅行》——神话类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灰尘的旅行》是高士其写的一篇科普作品。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16.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答案】C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汤姆 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根据内容可知,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17.关于中外作品有关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孩子。
C.鲁滨逊是英国人,1686年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3年。
D.《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他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鲁滨逊是英国人,1686年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28年。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经典名著、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8.在“我喜爱的书中人物”读书分享会上,秀秀对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 索亚山洞历险归来“夸张地吹嘘”,可见他喜欢冒险但又虚荣,非常真实立体。
B.《骑鹅旅行记》采用“变形”手法,让尼尔斯跟随大雁周游各地,增长见闻,饱尝艰难,蜕变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C.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写得简单,坏处写得详细,体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精神。
D.《汤姆 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三本书情节曲折,围绕主人公的游历冒险展开,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
【答案】C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结合原著中的人物,ABD三项中对原著内容和人物的描写表述都是正确的;
C项中《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自己处境的好处和坏处都详细地进行了列举和对比;体现了鲁滨逊的积极乐观和富有智慧。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及内容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二、填空题
19.读拼音,把句子补充完整。
(1)huáng hūn   时分,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
(2)木xiá   
【答案】(1)黄昏(2)匣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黄昏”的“昏 ”下面部分不要写成“白”。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羞涩、沮丧、澎湃、哑谜、妩媚、皱纹、抵御、咆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0.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   》里的   ,和《   》里的   。请你写出其中一部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和有关他的一个故事。人物:   ,故事:   。
【答案】水浒传;吴用;三国演义;诸葛亮;武松;醉打蒋门神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结合四大名著相关内容,“足智多谋的军师”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及《水浒传》中的“吴用”,结合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进行叙述作答。
故答案为:水浒传;吴用;三国演义;诸葛亮;武松;醉打蒋门神
【点评】题目考查对四大名著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1.根据积累填空。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画,画里有“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风光;语文是歌,歌里有“谁道人生无再少?   !”的豪气;语文是情,这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关切。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   ,   。”
(3)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或者俗语有   、   。
(4)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懂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门前流水尚能西;西出阳关无故人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身在曹营心在汉;初出茅庐
(4)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知识点】格言、名言;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1)由诗句”昔我往矣“可知下句是”杨柳依依“,由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上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由上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可知下句是”门前流水尚能西“,由上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或者俗语有很多 ,比如:身在曹营心在汉、初出茅庐
(4)由”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可知下句是”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天街小雨润如酥、门前流水尚能西、西出阳关无故人;(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身在曹营心在汉、初出茅庐;(4)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或名句俗语的积累。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运用。
22.整本书阅读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是①   ;“三进大观园”;说的是《红楼梦》中的②   ;“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名著《③   》中的故事;《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含数字“三”的故事有④   、⑤   。
【答案】刘备;刘姥姥;水浒传;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根据积累可知,《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是刘备;“三进大观园";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名著《水浒传》中的故事;《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含数字“三"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
故答案为:①刘备;②刘姥姥;③水浒传;④三打白骨精;⑤三借芭蕉扇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3.按要求填空。
(1)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写乌云低压,白雨如泼的诗句是“   ,   。”写黄莺脆鸣,柳枝嫩绿,山环水绕,酒旗招展的诗句是“   ,   。“
(2)读《狼牙山五壮士》我不由想起曹植的诗“捐躯赴国难,   ”;每次观看红军长征的电影,我总会想起红军不怕远征,藐视艰难困苦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
(3)现在,很多良田肥土都荒芜了,长满了野草,或者被人们用来修建了高楼大厦。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句保护耕地的宣传标语“   ”表达保护土地的心声。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有的人”指的是   ,是伟大的文学家、   、   ,这学期我们读了他写的   ,记住他曾说过的一句名言:   。
(5)《童年》是苏联作家   的小说。这部小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   塑造的。我们读书时,弄明白他们和   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答案】(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视死忽如归;乌蒙磅礴走泥丸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鲁迅;思想家;革命家;《好的故事》;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5)高尔基;阿廖沙;主人公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名句,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考查宣传标语。结合题目要求,写出保护耕地的宣传标语即可。如:①保护耕地千秋业,合理利用万代兴。②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考查课文理解、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鲁迅:字豫山,后改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学期我们读了他写的《好的故事》。“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的《学界的三魂》,“民魂”指的是民族精神。这句话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认为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5)考查经典名著。《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4.和名家名著交朋友。
(1)“在波光粼粼的小河边,在小镇水码头的石阶上,桑桑听到了秃鹰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听到了。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地,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这段话选自曹文轩的小说《   》。他的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根鸟》、《青铜葵花》《细米》等。
(2)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这本书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写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联系你的阅读知识判断____
(填序号)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3)判断题。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历经艰险,最终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答案】(1)草房子(2)B(3)错误
【知识点】《西游记》;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1)阅读题干内容可知,这段话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这本书以乡村孩子桑桑的视角,回忆了作者在油麻地六年的小学时光。在这段人生启蒙的宝贵时期里,他所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以及交杂在其中的各种情感纠葛,与同学、亲人之间还有与人生中那些虽然擦肩而过却刻苦铭心的人。
(2)“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这几个故事都出自小说《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故选B。
(3)《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 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草房子;(2)B;(3)错误。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三、判断题
25.判断题
(1)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
(2)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茶馆》等。
(3)《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失望委屈到无奈、焦急的过程。
(4)我们在即兴发言时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5)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折磨,不屈服、不动摇,可以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形容。
【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课女理解、诗歌词句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所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藏戏》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正确。
(2)考查作家及其作品。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春》《背影》,《茶馆》的作者是老舍。原题说法错误。
(3)正确
(4)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时应提前打腹稿,明确目标,有明确的目标,说话就会很顺畅,所以在即兴发言的时候,要先找准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故正确.
(5)正确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6.判断题
(1)辩论要听出别人讲话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用语要文明。
(2)辩论时要能听出对方话中的漏洞,并进行反驳。
(3)劝人多读书,多实践,我们常会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样的俗语。
(4) “星期五”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5)赵孟頫楷书的特点是具有行书笔意。
【答案】(1)正确(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1)正确;(2)正确;(3)正确;
(4)有误,星期五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他是鲁滨逊的仆人,电影最后被奴隶贩子射杀。但原著中他和鲁滨逊一起回到了英国。
(5)正确。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27.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
(2)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称得上是“智多星”。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盛赞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5)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语言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京味儿”。
【答案】(1)错误(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1)有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这句诗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
(2)正确。
(3)有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
(4)有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议论文。
(5)正确。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诗句的理解、课文体裁和课文理解。要读懂课文和古诗,理解内容,把握主旨,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
四、连线题
28.国学经典,源远流长。请将下列对应的诗句或名言连一连。
君子之守 德之弃也
道听而涂说 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 修其身而天下平
黄鹤楼中吹玉笛 春光懒困倚微风
【答案】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由上句“君子之守”可知下句是“修其身而天下平”;由上句“道听而涂说”可知下句是“德之弃也”;由上句“黄师塔前江水东”可知下句是“春光懒困倚微风”;由上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可知下句是“自将磨洗认前朝”;由上句“黄鹤楼中吹玉笛”可知下句是“江城五月落梅花”。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国学经典,包括诗句和名言,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平时要多诵读多积累。
29.将相关诗句、题目及诗人用线连起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游园不值》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小扣柴扉久不开 《送元二使安西》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明月何时照我还 《石灰吟》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泊船瓜洲》 王维
【答案】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考查诗句识记和作家作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文:京口瓜洲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的是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日积月累过程当中,要熟悉作家和作品。加强积累与应用方面的训练。
技巧一:文学文化常识
1.机械记忆法。
这种记忆方法适用于记忆互不关联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对于语文来说,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作家作品常识、个别文体、语法、修辞概念等。在不易采用其他记忆方法时,常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2.理解记忆法。
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对字词的掌握,还是对各类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应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如:“线”“钱”浅”“栈”,根据声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读音大致与“戋(jiān)”相近,根据形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字意内容分别与“丝”“金”“水”“木”等事物有关。又如,理解了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某一段的具体内容,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的角度去考虑写景与写人之间的关系了。
3.联想记忆法。
联想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横向的相关联想,例如,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与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还可以进行纵向的相关联想,例如,由一部作品可以联想到作品的文体、内容、主题、写作手法、名言警句等等。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贯穿成线,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我们在记忆知识时顺藤摸瓜,由此及彼地记住所学的相关知识。
4.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的方法应用的范围很广。例如:在修辞学习中可以把比喻与拟人及夸张做比较、把排比和对偶及反复做比较、把设问和反问做比较;在语法学习中可以把宾语前的定语与谓语后的补语做比较;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功用做比较……比如,要记住叙述与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功用,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就会容易得多。
5.以少记多法。
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6.画面记忆法。
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7.口诀助记法。
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口诀的语句,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
8.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9.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10.兴味助记法。
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下列方法:
(1)编绕口令助记法。汉字结构部件中“臣”与“”,经常会纠缠不清。其实“”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这三个字中的“”不会错写为“臣”;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为“”了。
(2)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技巧二:名著阅读
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课本推荐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1)情节概述。
解答此类题,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关系到人物命运和生死转折的情节。同时也应注意情节勾连类的问题答案一般不会出现在选段内,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对整部名著重要情节内容的了解,而不仅仅是某选段的内容理解。
(2)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价值观念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片段或者给出的语段推导。
(3)人物形象。
回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对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组织答案,注意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否则解答是不完整的。
(4)主题探究。
答题时要根据文段情节并结合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拘泥与所给的选段,要联系整部作品进行解读。
(5)阅读启示。
解答体验看法类题目时,要在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作品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明地回答。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①借助情节和内容的分析理解,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从而概括出主题思想。②联系写作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出主题。③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主题。
考点考查形式
预测题型演练
技巧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