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及答案: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重孙”就是“曾孙”
《今古传奇》2013年第1期上的《最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宰相》,是篇很不错的历史小说。可惜在第十四回中出现了一个小错误:“胡惟庸道:‘我不需要,并不等于我的家人不需要。我的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很需要钱哪!……’”
其中“儿子、孙子、重孙、曾孙”应该是依次排列的四代人,可是“曾孙”并不是“重孙”之后的下一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清楚:重孙和曾孙都是指“孙子的儿子”。也就是说,重孙就是曾孙。重孙(曾孙)的下一代叫“玄孙”。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潘传国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兴山阴县人。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倡完全人格教育;二是力倡“尚自然、展个性”;三是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主要思想为:(1)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2)大学办学原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大学学科的设置应沟通文理、废科设系。(4)实行教授治校。
1.注音
(1)肄业 yì (2)提携 xié
(3)弭谤 mǐ (4)造诣 yì
(5)冶游 yě (6)敷衍 yǎn
(7)贻误 yí (8)商榷 què
(9)矫正 jiǎo (10)訾詈 zǐ__lì
(11)相勖 xù (12)砥砺 dǐ__lì
(13)切磋 cuō (14)孜孜求学 zī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7) (8)
“山”是个象形字。金文的形体,就像有三个山峰的大山之形。小篆的形体,仍有三个峰,但已不像大山之形了。“山”的本义是山岳。
“山”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由“山”组成的字大都与山有关,如“屿”“屹”“岗”“岚”“岑”等。也有少数汉字以“山”旁表音,如“仙”“汕”“舢”等。
3.解释词义
(1)肄业: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2)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莫言的第一学历只是小学五年级肄业,后来虽最终得到了文学硕士学位,但这毕竟不是真正的文学科班出身。(√)
B.4月16日,钱江通道开通试运营,在杭州机场公路封闭、钱江二桥限制货车通行后,为途经杭州的货车分流再增一条终南捷径。(×)
C.纪检监察机关如果不认真履行监督责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敷衍塞责,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纪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责任。(√)
4.辨析近义词
(1)颁布·公布
[辨析]“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①结合群众学法需要,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是当前普法的重要工作任务。
②7月11日左右将公布本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2)荒芜·荒废
[辨析]“荒芜”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荒废”一是指土地该种而没有耕种,二是指荒疏(学业等),不利用,浪费(时间)。
①他学习抓得很紧,从不荒废一点工夫。
②荒芜了千年的戈壁上长出了庄稼,跑出去的移民回来了。
(3)指摘·指斥
[辨析]两个词轻重程度不同。“指斥”是着重于“斥责”,侧重指严厉的批评、斥责,词义较重;“指摘”则是指出错误并加以批评的意思,词义较轻。
①那时候,希律王已经杀了约翰;因为约翰在人民面前指斥希律王的罪恶。
②19世纪初期的法国大画家德勒珂罗亚画奔马时,在口角上没有画白沫,受到一位马夫的指摘。
(4)商榷·商量
[辨析]“商量”指交换意见(口语)。“商榷”指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正式用语)。
①今天,按照董事长的要求,起草了一份《关于设计费承担问题的商榷函》。
②他们有很多事情要跟你商量。
(5)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辨析]“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①他的进步很快,成绩从80分上升到95分,我不禁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②每个职员都想让上司对自己另眼相看,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5.积累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背景链接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对症下药,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自然段中,“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句是中心句,明确自己的身份,“三事”总领下文。
2.文章第1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答案:以五年前曾有贡献于同校,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开篇语言极为简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二、阅读课文第2~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抱定宗旨”指的是什么?蔡元培先生是针对什么提出这一要求的?
答案:“抱定宗旨”在这里指为求学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研究高深学问。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北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心为做官发财才来北大学习的思想而提出这一要求的。
2.在蔡元培看来,北大的“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求学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惟问官阶的大小。
3.作者在第3自然段首先指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何用意?
答案:由社会的道德沦丧,表明大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砥砺德行的必要。同时蔡元培希望北大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4.第4自然段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三、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蔡元培先生对学校改革的两项计划有何共同的目的?
答案:蔡元培先生对北大改革提出的两项计划既有针对性,又反映了他对大学性质的理解。
他首先针对那些志在做官发财的学生,“改良讲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列纲要”,迫使学生自行钻研,而“添购书籍”则是为学生自行参考提供条件。其次,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的性质是钻研高深学问,更须学生旁稽博采;不提供详细讲义,更能使学生独立钻研,学有心得。蔡元培先生的两项改革计划都围绕“求学”二字,希望能借此让学生真正获得学问,而非敷衍塞责,只求文凭。
2.从这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首先,蔡元培是一个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了当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社会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一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
其次,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的改良之士。当时,北大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少数学生只为混个资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他曾经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最后,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刻的认识的教育家。在本篇演讲词中,他指出了大学的性质,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告诫人们对待学业不能敷衍塞责,要勤其学;又指出要砥砺德行,还要敬爱师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元培科学、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独到认识。
演讲词——“征服”听众的应用问题
演讲词又叫演讲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内容上,演讲词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同时兼用必要的记述、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能够“征服”听众的演讲词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适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的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是用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名家视角]
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旧学旧人不废,而新学新人大兴。
——张申府
【上下求索】
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怎样的核心内容?为什么?
[探究思路]
→→
[探究结论]
答案: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行。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劝告学生要抱定正确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读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梦,以致误己误人误国。这样才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其次,蔡先生指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作者认为大学生有责任去扭转这种趋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最后,蔡先生希望青年学生要敬爱师友,他尤其指出,道德修行不能仅止于独善其身,更要“道义相勖”,这样方能共同提高,收“切磋之效”。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而人格培养又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健全的人格,甚至比第一流的研究成果更重要。所以,演讲的主要内容始终围绕着健全人格与道德品行这个核心。
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为论点,运用例证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如果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压力和挑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危机感,进而丧失斗志,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死气沉沉,坐以待毙。世界拳王阿里为了使自己每场比赛皆立于不败之地,经常在比赛中为自己找一些“压力”,甚至花钱雇人充当自己的对手,激起自己最大的斗志来击败对手。挪威某公司老板为了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运用“鲇鱼效应”,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于是公司人员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所以说,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压力和挑战,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造诣(yì) 提携(xié) 裨将(bì)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iè) 殷勤(yīn) 聘请(pìn)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会晤(wù)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uō) 肄业(yì) 敷衍(yǎn) 俾有所悟(pí)
解析:A项,“裨”应读pí;B项,“榷”应读què;D项,“俾”应读b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B)
A.怡误 步入正轨 提纲挈领 责无旁贷
B.店肆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终南捷径
C.提携 细枝末节 光阴虚渡 矫揉造作
D.卓绝 背道而弛 微言大义 敷衍塞责
解析:A项,怡误——贻误;C项,光阴虚渡——光阴虚度;D项,背道而弛——背道而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已经不再是第一届第二届里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了,它已经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演艺界的“终南捷径”。
B.执法部门只要真正做到了严格执法,问心无愧,就丝毫不应该惧怕,相反还应欢迎媒体的监督,乐于将自己全方位地暴露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之下。
C.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任何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解析:C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推卸给别人;此处与“责任”累赘;A项,终南捷径: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B项,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或对不起人的地方;D项,束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B.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淡化语法知识,使不少学生对于基本的句子成分印象不深,导致在高考备考阶段对这一知识板块需要重新抓牢夯实。
C.广州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季早读制度。
D.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正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解析:B项,缺少主语,应删去“使”;C项,“为了……的宗旨”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宗旨”,或应改为“以……为宗旨”;D项,主客体颠倒,应将“孔子”移到“作为”前。
5.结合课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CE)
A.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选择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所以北大是腐败的。
B.学生在北大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很多,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很大的成绩。
C.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
D.北大的学生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谈不上成为他人的榜样。
E.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在社会上遭到批评的话,即使其他同学德行合体,也会影响北大形象,所以大家要互相勉励。
解析:A项,是外人的指责,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作者的看法;B项,一是“不为不多”是“多”的意思不是题中的“不是很多”,二是“珍惜时间就会有成绩”错;D项,文中原句是假设。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9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6.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案: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意和感情。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晋升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8.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
答案: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原因:①做官发财的思想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9.作者为何将“抱定宗旨”放在首位?他又是如何强调这一点的?
答案:北大多年弊端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蔡元培首先明确提出,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论述:求学者,要倍加珍惜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3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做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选自《新闻周刊》,有删改)
10.下列不能表现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黑暗现实的一项是(B)
A.官僚气与衙门气浓厚,校风腐败,道德沦丧。
B.民国初年,学生大多数为贵族子弟。
C.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学生为以后做官而巴结他们。
D.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11.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答案:(1)当时的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少教员是政府的官僚;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2)针对北大当时的实际,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针;形成师生之间民主自由的风气;实行教授治校;同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
1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
答案:(1)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
(2)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博大胸襟。
13.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依据本文内容,探究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
答案:(1)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要抱着做官发财的思想读书。(2)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3)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4)他热爱学生。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片赤子之心等。(5)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
三、语言运用
14.《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课本于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近两年来,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列图片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两条该书受欢迎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答题时要先仔细观察三幅图片的内容,然后对之进行讲解。做此类图文转换题,要准确概括出图中各个细节,加以合理想象。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
答案:(示例)(1)文字简单,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
(2)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
(3)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
(4)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答出两点即可)
15.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答案:(示例)①满足于感性地获取知识。②满足于猎奇而忽视整体。③强调回归传统而忽视创新。